第176章 法门论政(1 / 1)
郿县城东,一座规模庞大的宅邸坐落于此,大门上方的两个小篆“法宅”格外显眼。
法氏,是右扶风的名门望族。
光武中兴后,法氏出过名臣法雄、大儒法真,及至今日的前廷尉左监法衍。
当年李傕、郭汜祸乱朝纲时,法衍因不愿同流合污,又恰逢染病在身,便自请辞官归隐。
回到郿县后,这位隐士的内心却始终难以平静。直到关东传来朝廷新政的消息,他才精神为之一振,连病情都好转了几分。
此时,法宅内堂。
法衍端坐在上首,眉头紧锁。
而在堂中,站着一位年约二十的青年,那是他寄予厚望的长子法正。
法正面容清瘦,但眉宇间却透着一股掩不住的锐气。
“父亲,天子二次下诏征辟有志之士,机不可失啊!”
“糊涂!”法衍不悦的拂袖:“为父岂会不知这是良机?可关中动乱在即,怎能轻易前往中都!”
法正轻笑一声:“父亲久居家中,怎么就断定关中就会生乱?”
“哼!”法衍冷笑,“为父是一直隐居,可耳朵却是不聋,天子欲行两政这么大的事情,我岂能不关注?依为父看……”
话未说完,法正突然反问:“那父亲以为,天子能在关中顺利推行两政吗?”
法衍捻着胡须,长叹一声:“难啊......天子还是太心急了。汉室衰弱已久,岂是一两场胜仗就能让天下豪族俯首的?“
说着,他突然注意到法正淡然的神色,不禁心头一动:“孝直莫非有什么见解?”
法正微微昂首,眼中更是闪烁着精光:“以孩儿之见,如今马腾臣服、骁果军坐镇长安,正该借此威势大刀阔斧推行两政。
谁若不从,当以雷霆手段镇压!正所谓不破不立,唯有如此方能令大汉焕发新生!”
“放肆!”法衍勃然变色,案几拍的震天响,“此等军国大事岂是你一弱冠之人能大言不惭的!”
法正见法衍气的脸色铁青,连忙上前为其顺气。
待好转之后,他才起身继续说道:“父亲,你真以为天子会坐视关中生乱?天子从中都移驾长安,可不是无的放矢!”
法衍缓了缓情绪,叹道:“真要是如此,那就是社稷之福了。只是这大汉江山,实在经不起更多动荡了......”
法正想了想,却是忽然问道:“父亲,孩儿斗胆一问,您是支持天子推行两政?还是……”
话未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法衍捻着胡须,目露精光,正要说话,忽听外面仆人来报:“老爷,伏波将军马腾来访!”
“马腾?又是他!”法正眼中闪过一丝轻蔑,“他一羌汉混血之人,几次三番访而不得,没想到他竟还不死心!父亲,这次孩儿亲自让他知难而退!”
说罢,他转身离去。
法衍并没有阻止,捋着胡须不知在思索什么。
法正大步流星走出内堂,穿过一层层院落来到前院。
远远地,他已看见府门前那高大魁梧的身影——伏波将军马腾正肃立等候,身旁站着一位文士打扮的五旬男子。
“马将军,家父身体抱恙,不便见客,还请回吧。”法正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地说道,声音里带着世家子弟特有的矜持与傲慢。
马腾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正要开口,身旁的文士却上前一步,拱手笑道:“这位想必就是法孝直吧?在下侍中贾诩,特来拜访法公。”
“贾诩?”法正心头一震,眼中讶色一闪而过。他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面容平和的中年文士。
法正立刻收敛了轻慢之色,郑重回礼:“原来是贾侍中。不知侍中远道而来,有何贵干?”
贾诩微微一笑:“奉陛下之命,特来拜访法公。朝廷渐振,汉室中兴,还需法公这样熟悉律令的老臣相助。”
法正眼中精光一闪,侧身让开道路:“既如此,侍中请随在下来。”
马腾见状也要跟上,却被法正拦住:“马将军,家父病中不喜见太多生人,还请在外稍候。”
马腾脸色一僵,心中更是恼怒。想他如今也是皇亲国戚,深受天子信赖,竟然被一个毛头小子屡次刁难。
正待发作,却见贾诩对他使了个眼色,只得强压下心中的不满,安心在外等候。
消息传至内堂,法衍早已起身在客厅相迎,虽面带病容,但双目炯炯有神。
“原来是贾公!”法衍声音沙哑,“多年不见,你倒是愈发显贵了。”
贾诩深深一揖:“法公别来无恙。当年长安一别,不想竟在此重逢。”
两人分宾主落座,侍女奉上清茶。
法衍轻咳两声,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位昔日同僚:“贾公如今是天子近臣,来我这偏僻之地,想必不只是叙旧吧?”
贾诩不疾不徐地饮了口茶,才开口道:“法公须知,陛下欲在关中推行两政,清查隐匿的百姓和整顿盐铁。此事牵涉甚广,非有熟悉关中情势的老臣相助不可。”
法衍又咳嗽了几声,微微摇头:“老夫病体支离,怕是帮不上什么忙了。”
“父亲!”法正忍不住插话,“贾侍中亲自前来,足见朝廷诚意。况且新政利国利民,正是我法家报效朝廷之时!”
法衍瞪了儿子一眼:“你懂什么!关中豪族盘根错节,这两政推行起来,不知要掀起多少腥风血雨!”
贾诩目光在父子二人之间转了一圈,忽然笑道:“法公多虑了。此事虽难,可却不是没有希望!如今伏波将军屯兵郿县,陛下及骁果军坐镇长安,谁若不从,那等于飞蛾扑火。”
顿了顿,他语气变得意味深长:“法公应该听说,朝廷为立足河东,可是拿猗氏、范氏亡族立威的!若关中诸族敢于挑战陛下权威,恐怕就会如猗氏和范氏一般下场!”
法衍眉头紧锁,随即轻笑道:“话虽如此,可诸族若真联合起来,恐怕关中就会生乱,想必这也是陛下所不愿看到的吧?”
“法公明鉴!”贾诩点了一下头,又轻摇了一下,“恐怕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法衍直盯着贾诩:“贾公就这么有自信?”话一说出口,他自嘲的一笑,“老夫倒是忘了,有贾公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贾诩没有回应,目光转向一旁跃跃欲试的法正:“听说令郎才华横溢,若能为国效力,前途不可限量啊。
如今天子二次下诏征辟有志之士,其中优异者,将被选为秘书郎!”
他停顿了一下,“前秘书郎杨修,数日前已被天子提拔为长安令。据在下所知,杨修与令郎年龄相差无几!”
法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热切,呼吸也变得急切起来。
秘书郎,那是天子伴读,尊贵无比。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了天子的照拂,将来必定是政途通顺。
至于杨修,法正随父在长安任职时是相识的。杨修恃才傲物,他与之相比也不遑多让。
既然杨修能通过秘书郎一步升为长安令,那他绝对可以做的更好。
法正毕竟年轻,又功利心强,忍不住上前唤了一声:“父亲~”
贾诩心中大定,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法衍看着法正那炽热的目光,知道自己反对也是无用,心中既有遗憾,又有些释然。
他心里明白,贾诩既然敢冒险前来,说明天子已经做足了充分准备。
此外,也给足了他面子,毕竟他离职前不过是秩比六百石的中层官吏。
再者,汉室中兴在即,他也是欣喜异常。更何况,汉室虽然衰微可人心仍在,法氏以忠义传家,天子征召,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至于清缴隐匿百姓和推行盐铁官营,则跟法氏几乎毫无关系。
重要的是,若能借此机会让法正入仕……选为秘书郎。
以他的才华,假以时日,入了三公九卿,右扶风法氏必将名震天下,而不是关西一地方豪族。
想到这,法衍的心里也是变得热切起来。只是让他遗憾的是,他身体有疾,不知还能支撑多长时间。
长叹一声后,他缓缓起身,郑重的向长安方向一拜:“陛下有心中兴汉室,法衍身为汉臣,怎能置之度外!”
“父亲!”法正激动的上前搀扶起父亲法衍。
法衍摆了摆手,起身后转向贾诩,抱拳道:“贾公,你我以后又将同殿为臣,希望能念着今日情谊,将来多提携一下孝直!”
“法公言重了!”贾诩起身还礼,“在下与法公虽不是同乡,但胜似同乡,岂有不助之理!”
“有贾公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法衍心情大好,随后又请贾诩入座。
稍后,法衍正色道:“恕老夫多嘴,不知贾公准备如何行事?”
贾诩没有回应,却是淡淡道:“法公,有一事你或许不知,伏波将军之女已经入宫,不可慢待!且在下此番前来,还要借助伏波将军之力!”
“哦!”法衍有些诧异,瞄了一眼法正。
法正心领神会,连忙说道:“父亲,孩儿这就去请伏波将军前来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