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传承风云(1 / 1)
“行,就这么干!”
夏禹等人商量一会儿后,决定了最后的方案,子启一甩拳头,神采奕奕。
子启之所以激动,原因无他,此事是他第一次独当一面做事,之前都是跟着父亲或者两位叔叔当副手,唯独这一次,具体事宜由他全权处理。
“既然这样,我就去找人了!”
拿了草图,子启迈开步子,向部落跑去,一点也没有等后面三人的意思。
子启如今二十出头,正是极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年纪,身材壮硕,与父亲一样身高九尺,活像一头小牛犊。
“首领,你觉得子启怎么样……”
子启走后,皋陶突然说道。
“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这不合规矩,而且,也绝不是非他不可。”
夏禹皱了皱眉头,子启长期跟着自己做事,行动力强,敢打敢拼,联盟高层大多钟意于他,有意让他继位。
这些高层大多本身年岁已高,无心争权,倘若子启得势,一来,这些人与子启相熟,晚年便有了保障,二来,还可以提前安排子嗣与子启结交。
倘若他们自己上位,没有晋鲧夏禹这一层关系在,想要打破那条潜规则绝无可能,对于家族来说,益处不大。
而对于他们自己,一把年纪,又本就身居高位,还与子启有长辈与从龙这两条关系在,也不比上位差了多少。
最重要的是,继任概率最大的是皋陶伯益,其他人接任,概率极低。
而皋陶伯益两人,皋陶眼看时日无多,已经被妻子说动,伯益则仍然有心接任,部落隐隐分为两派。
一派以夏禹与伯益为首,希望伯益能够继位,一派以皋陶为首,希望子启能够继位,明争暗斗已久。
“哪有什么规矩?是衣祖的礼法里写过,还是仓祖的律法提过?”
皋陶继续劝说,伯益皱起眉头,有些不快,但这种事他不好直接反驳,他要做的,是让夏禹坚定原本的想法。
“伯益,你怎么看?”
夏禹揉了揉眉心,他也并非毫无私心之人,但他同样在乎后世声名,更何况,以自己治水一事的功绩,未必不可去那火云洞,要是被洞里的前辈们知道此事,他岂不是要被人戳脊梁骨?
见到夏禹问自己,伯益知道机会来了,站在夏禹身边,幽幽道。
“子启能力出众,定是良主,但自人族建立以来,确实未有过先例。”
你说了跟没说一样,夏禹心中有些烦躁,伯益每次都是大同小异的这几句话,但都戳中了自己的心里的刺。
“伯益所言甚是~”
夏禹心中烦躁,但既然没有准备好真的传位于子启,面上就必须一点痕迹与犹豫都没有,于是称赞了伯益一番。
言罢,夏禹不愿与皋陶伯益两人继续讨论这些事,快步向前走了,留下一句,“我去看子启,伯益扶一下皋陶。”
皋陶与伯益面面相觑,此刻只剩下他们两人,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从多年好友到如今半个政敌,跨越半生,两人对彼此的情感相当复杂。
伯益扶着皋陶,叹口气问道。
“你我这么多年的交情了,为何你宁可支持子启,也不愿支持我。”
皋陶眼眸低垂,故作糊涂道。
“你敢说,子启继位会比你更差?”
“何况,他更年轻,少一次权利的交接,联盟就能多稳定几年。”
伯益有些生气,闷闷道。
“你别装傻,我承认,不看背景单看人,子启比我更合适做这个人主。
“可是,举贤避亲,这是多少年联盟传承的潜规则,现在如此反常,你们要是没有别的心思,谁信?”
“此地现在只有你我二人,干脆明说吧,反正不论谁成功,你我不过是丢些面皮,身前身后事定是尊隆。”
皋陶见伯益逼得紧,先是叹了一口气,眼神幽幽望向远方,最后才道。
“我们当初是什么身份?”
“不过一个小小的水官罢了,出生之时,都是地里刨食的普通农民。”
“十多年夙兴夜寐,我把身体搞垮了,好不容易才混到这个位置上。”
“难道你要我的儿子再掉下去吗?”
伯益眼神猛然阴沉,反驳道。
“历代人主人臣,不都是如此?”
“怎么到了你这里就不行?”
皋陶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用力一挥手,混浊的瞳孔中有些狠意。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
“在夏禹首领接任之前,别说是我们这些成天钻研蝇营狗苟的人。”
“就算是那些最普通的族人,对部落首领之位的父死子继也极为排斥。”
“那些人主根本没有机会!”
“所以人主只能选贤避亲。”
“而每一代人主都在接任前有自己的班底,人臣自然也就随之兴替。”
“但现在不同了,洪水造就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机会,夏禹首领已经开启了先例,再加上子启本身极为优秀。”
“这是最有希望让所有族人都接受父死子继的一次,我们这一代人,将成为人族第一次,千秋万世!”
伯益看着这位浑身戾气的老友,只觉得有些陌生,但他扪心自问,若不是自己有大概率接任,家族千秋万世,前无来者,自己未必能抵挡住诱惑。
“看来是没得谈了?”
皋陶淡淡道。
“你说得对,无论成败,你我尊隆已定,不如就当作一场游戏吧。”
“既然是游戏,那就没必要这么谨慎,你我各使手段,成王败寇。”
伯益轻轻“嗯”了一声,继续扶着皋陶走向部落,他与皋陶一起走过很多次这条路,向来是越走越近的,独独这一次,他却感觉是越走越远了。
…………
子启拿着草图,很快到了部落,找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高兴道。
“苍叔,把印信给我,我要去修运河,缺人手,你给我,我去要人。”
听到“印信”两个字,被称为苍叔的老者眸光一闪,然后又笑呵呵道。
“是子启啊,好~我给你。”
说着,苍叔拿出一块玉制的写着人这个字的印章,缓缓递给子启。
印信是夏禹制造的,因为兴修水利往往需要各地奔走,调配人手如果每次都要夏禹亲自到场,效率就太低了,夏禹就发明了这种东西当做信物。
持有此物,可命令大部分族人,苍叔受托保管此物,位高权重可见一斑。
“谢谢苍叔!”
好像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子启一脸轻松,抱着大印对着苍叔行礼。
子启从小便与苍叔私交甚好,既然来都来了,他俩便顺势交谈起来。
两人谈得兴起,却没有发现夏禹已经跟了过来,见到子启抱着印信,忍不住皱起眉头,立即上前询问道。
“苍喜,谁让你把印信给子启的?”
听到夏禹的声音,苍喜脸上笑容一滞,很快又恢复过来,搓着手道。
“子启不是要修运河吗,这是首领的意思,他又是您的儿子,我就……”
夏禹冷哼一声,又道。
“我的儿子怎么了,我的儿子还不是需要走流程,没有我的交代,你怎么敢把印信交给别人的?这像话吗?”
苍喜连忙跪下,慌张道。
“是是是,老臣知错。”
子启突然说话了,护住苍喜道。
“父亲,这件事是我太着急了,怪不得苍叔,你要罚就罚我吧!”
夏禹眼神森冷,掌权多年,这种被架空的感觉绝不好受,但毕竟自己在这里,印信甚至没有被别人看到,没有到需要上纲上线的地步,于是摆摆道。
“罢了,你拿去吧。”
子启与苍喜如蒙大赦,子启立即拿着印信离开,苍喜也站了起来。
在夏禹看不到的地方,两人俱是眼神幽幽,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子启拿着印信在部落奔走,很快聚起了队伍,以几乎奢侈的方式,带着部落大部分青壮年跑到河道边,开始按照那张草图修建运河,数年里,子启与这些青壮同吃同住,不时还亲自打猎带来野兔野猪,烤制后犒赏这些人。
这一日,运河竣工,伯益与皋陶奉夏禹命检收,已经到了运河沿。
皋陶那边自然相当顺利,象征性的提问几次之后便表示运河相当成功。
子启于是又来到伯益这边……
“益叔,您觉得怎么样……”
子启带着几位部落青壮跟在伯益身后,态度恭敬,礼节完并。
伯益此行,自然是带着找茬的想法来检收的,自信以自己在年轻人里的威望足够,自然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指着一处河道,随意道。
“那里,那里不行~”
果然,除了子启以外,其他的年轻人都低下了头,对于伯益的话根本没有反驳的想法,活像老鼠遇见了猫。
“哦~怎么不行?”
子启顺着伯益的手指看去,问道。
“子启,你还年轻,有些事你还不懂,不信你问问其他人行不行?”
说着,伯益走过去随便拉了一位子启身后的年轻人,笑眯眯地问道。
“孩子,你觉得这里修得怎么样?”
伯益的想象中,这位年轻人应当极为紧张,根本不敢思考与反驳,可事情的发展并不总如他所料,只见那年轻人看了看子启,吞了口唾沫紧张道。
“我……我不知道……”
伯益脸上一黑,他完全就是随便指的,要是不能逼这些部落的年轻人指鹿为马,他还真没办法给子启一个说法。
要是不能在这里逼子启承认,就算自己坚持差评,闹到首领那里,也绝对没办法站住脚跟,对自己极为不利。
大意了,这子启用的什么办法,让这些年轻人宁愿冒着得罪我的风险也要帮着他说话,都觉得他要继位了?
因为举贤避亲的关系,历代人主的子嗣在部落并没有特殊身份,而子启本身的官职远远不如伯益,是以,这个年轻人的行为远远超过了伯益的预料。
“不知道?让我仔细看看。”
“哦哟,原来是我看错了。”
最终,伯益只能打了个哈哈,而后才开始认真检查,但子启修建得实在没有问题,伯益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贤侄干得不错,继续加油。”
最终,伯益与皋陶鼓励了子启,而后返回部落禀告夏禹,此时告一段落。
皋陶在运河修建后不久去世,子启负责治丧,在修筑坟墓的过程中,还为女娇修建了一座石像,仿造女娇思念夏禹的神态建造,后世称为望夫石。
运河修建完成数月后,某一日,夏禹与在世人族同时心头一震,那种冥冥之中的天道感召,要来了……
“三日后,这一代人主飞升~”
不知为何,这一次与典籍之中的记载不同,天道特意告知还有三天。
狂喜之中的夏禹并没有在意这些细节,或许只是古籍没有记载而已,这三天时间,夏禹正好确定继承人。
思来想去,自己已然白日飞升,子嗣之事更加无所谓,夏禹最终还是选择了稳定,“传位于伯益~”
面对一尊神灵,伯益,子启,苍喜等人自然更加恭敬,无一人说不是。
三日后……
“人族夏禹,治水患,建运河,功德无量,造化天人,可称土帝。”
一各浩大的声音响起,在所有人的欢呼雀跃中,满天金光化作人族山河地势图被夏禹吸收,随后,夏禹气息节节攀升,返老还童后传送进入火云洞。
伯益一直站在夏禹身后,此刻激动的走到台前,按照规矩,选举之后自己便可继位,选举在飞升之后立刻开始。
选举一共有一千多人,这些选举资格的人大多是夏禹的老部下,他们官职不够高,没有千秋万世的可能,大部分自然听从夏禹的命令,这也是历代人主往往能够指定继承人的原因。
“子启!”
“子启!”
“子启!”
……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子启以断崖级别的优势领先伯益,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一代的人族联盟首领。
“这是为何?”
伯益脸色阴沉,心中愤怒,仔细观察才发现,那些选举人的子嗣,大部分都参与了当初的运河修建。
原来如此……
伯益再想到当初检收运河之事,彻底明白大势已去,从此一心辅佐子启。
子启二十出头便成为人主,此后掌权六十多年,再加上功臣集团,彻底让父死子继成为制度,建立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