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孤这首诗如何啊?(1 / 1)

加入書籤

李承乾听着他们的夸赞,不由得好笑,自己弄的茶,真有这么好吗?

他站起身挥了挥手,“承蒙大家厚爱,待会下山,孤让人一人准备二两带回去!”

“多谢殿下!”

一行人虽然鄙夷他的小丫子气,但还是道谢。

毕竟这玩意喝着确实不错,拿回去送给长辈,那也是挺好的。

就算不送长辈,用来附庸风雅也不错。

随着一群人喝茶聊天,诗会也慢慢热闹起来,伴随着山中雪景,不时有人吟诗一首。

不知不觉,山上突然下起雪来。

小雪洒落在山间,溅不起一丝涟漪,却又很快很急。

冷风拂过,不由得让人紧了紧外衣。

前排坐落的少年有感而发,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大笑着起身。

“诸位,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

“雪落千山静,寒林裹素衣。”

“孤亭空对影,唯有暗香移。”

“今日既在山中看雪,此诗便为《山雪》。”

一行人看着那少年,议论纷纷。

还没等人讨论出结果,那人身后的读书人就站起身来,夸赞道:

“卢公子此诗极妙,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山中雪景的寂静,呈现出空灵、清冷的氛围,真是大才!”

“就是,前两句写广袤山雪,后两句聚焦\"孤亭\"特写,形成完美的景深切换。吾等远不可及!”

“‘空对影’与‘暗香移’的虚实对照尤见巧思:亭台与暗香构成视觉与嗅觉的通感,更是在苍白底色中注入一缕灵动,让人欲罢不能!”

“………”

眼看着一群人纷纷夸赞,卢嘉故作不好意思地再次起身。

“其实也没诸位说得这般好,此诗只是即兴而作,末句\"移\"字稍显刻意,或可考虑\"稀\",\"微\"等更含蓄的表达,诸位以为如何?”

话刚说完,就被人拦下。

“不可不可,这移字已是绝佳,若是换了,那意境也就变了!”

“是极是极,万万不可啊。”

“即兴之作,便是绝巅,若是更改,恐怕会坏了诗意啊!”

“………”

听着他自己挑了一个字的问题,还被一群李狗腿夸得天花乱坠,承乾不禁有些鄙夷。

这诗看着不就是一首现代AI随意之作吗,哪有他们吹得这么牛逼。

不得不说,这年头的家族嫡子,在他们的追随者面前,哪怕是放个屁都是香的。

其余人见他们自编自演,虽然心中也有些鄙夷,但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有不想搭理的,在“苦思冥想”,准备写一佳作。

也有不耻的,直接冷脸,转过头去。

也有迎合的,纷纷附和,加入进去。

一时间,山上姿态各不相同,经过这一番操作下来,李承乾也看出了些眉目,暂时了解了他们的关系如何。

比如那王扬跟这卢嘉应该关系不咋的,瞅都不带瞅他们一眼的,一手品茗,一手握雪,仿佛已经融入这山雪之中。

还有清河崔氏嫡子崔颖,面容含笑,正看着这一出“好戏”。

太原王氏跟琅琊王氏两家则是不以为意,依旧聊得欢快,仿佛不是来参加诗会,只是来游山玩水一般,没心没肺的。

………

看了几家,李承乾也没什么兴趣了,看着桌前陆陆续续又有几篇收上来的诗词,已经交给孔颖达来评判了。

在他看来,这诗会,确实有些无聊了一些,一群附庸风雅的家伙来这里装个逼,喝个茶喝个酒,然后吹吹牛逼,写个诗,画个画,第二天让人知道他们的名声。

至于诗是谁写的,画到底是不是他画的,谁在意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行人也玩得差不多了,纷纷看向端坐在主位却很少发言的李承乾。

“太子殿下,今日如此良辰美景,不知太子殿下可有什么大作现世,也让吾等观仰观仰?”

“是爱情,早就听闻太子殿下乃是天才神童,三岁识千字,五岁能背诗,八岁熟读四书五经,如今殿下已九岁,应该也有大作问世吧。”

“………”

见有人朝李承乾开火,自然也有人附和,一时间,目光纷纷转移到了李承乾身上。

看着台下起哄的人这么多,李承乾有些无语,神童之名,自己早就知道,毕竟出自自家老爹的手笔。

只是这个场合说这话,想把老子架上去,倒是你的问题了。

他笑眯眯地看了眼第一个开口的卢嘉,面露不善,轻蔑道:“本宫确实有些许所感,大作谈不上,比之某些人的小儿拙作要好一些还是没问题的。”

“哦,如此说来,殿下倒是很自信了?”被李承乾说是小儿拙作,卢嘉也冷下脸来。

“如此,还请殿下吟出,让吾等瞻仰瞻仰!”

“殿下所作,必是佳作,还请殿下不吝赐教!”

“吾等洗耳恭听!”

“………”

几个世家的拥趸见卢嘉吃瘪,也是纷纷开口,当上了马前卒。

李承乾不屑地扫视了一圈,把他们的面容记下,随即站起身来,“笔来!”

说话间,已经有内侍恭敬地把笔递了过去,研好的磨也端到了桌前。

“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李承乾写一句,内侍便高喊一句。

在宫里,他经常看到太子殿下出口成章,在他看来,自家太子爷的诗,肯定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骚客作得好。

果然,随着他一句句读出,整首诗也传遍西山,所有人看向首位的稚童,都是一阵汗颜。

这小子不到九岁,便能出口成诗,而且诗作还如此之好,简直骇人听闻。

不得不说,皇室真是出了个麒麟子呐!

来参加诗会的,虽然不乏有几个滥竽充数之辈,但大部分还是有点真东西的。

至少诗词鉴赏的能力绝对没问题,一首诗的好坏,打眼就能瞧出来。

“诸位,此诗如何啊?”

李承乾见全场寂静无声,有些愣神,什么意思?这可是上过课本的诗,不至于翻车吧。

“太子殿下大才,吾等不及也!”

“殿下留此佳作,吾等也能随殿下名留千古了!”

“今日得见殿下此诗,是吾等之荣幸!”

“………”

一时间,所有人好话仿佛不要钱一般夸来,让李承乾又是一阵汗颜。

但想到这诗能上课本,也就欣然接受了,毕竟经过上千年老祖宗严选,肯定不会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