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招收一些稚童学习(1 / 1)

加入書籤

李承乾笑着摆了摆手:“诸位谬赞了,只是平常拙作,诸位不要在意。”

“今日诗会,大家畅所欲言,若有佳作,还请拿出,有孔夫子再次评判,诸位应该不用担心会有偏颇!”

孔颖达也适时开口,“不错,诸位学子有什么佳作可以交上来,有老夫在,必让其登报传示天下!”

一边说着话,一边还不忘给自家弟子打广告。

可应和着却寥寥无几,大家都知道自己什么水平,这边太子殿下已经写出了可以传世的名篇佳作,他们写得再好,也不过是绿叶甚至垫脚石罢了。

与其如此,不如再静待时机。

此时,几乎也没什么人还有作诗的心思了,都在考虑回去之后,跟家里长辈讲述。

见状,看天色渐晚,李承乾也没有再做挽留,本就是做个样子罢了。

他随意地摆摆手,然后让他一人送了二两茶叶,几块新出的肥皂和糖,派人给他们送回家去。

随后,跟着孔颖达也笑眯眯地离开了。

马车上,看着一心批阅的孔颖达,他笑着问道:“老师,你以为,西山如何?”

“有山有水有松有竹,不失为一处好地方!”

孔颖达头都不抬,随口应答。

“那老师以为,在西山创办书院如何?”李承乾继续问。

“创办书院?”孔颖达有些意外,抬头看向他,狐疑地问道:“这是何意?”

见他如此,李承乾也不再卖关子,直截了当地行了一礼,道:“学生想创办西山书院,不知老师可愿意帮学生?”

“办书院?你?”

孔颖达看向他的目光多了几分严厉:“太子,莫要眼高手低,开办学院,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

“更何况,你乃大唐储君,若是办得不伦不类,丢的也是陛下的脸!”

“你虽聪颖,但依旧只是八岁稚童,不会让人归心的,到时候,即便是办起来了,也是为别人做嫁衣,此事还请殿下徐徐图之!”

孔颖达一番话有理有据,孔氏传家千年,自然不是普通家族所能比拟的。

关于教书育人,他相信没几个人能跟他相提并论。

“殿下,开办书院,不是您想的这么简单。”

“一,你要有藏书。”

“二,你要有学生。”

“三,你要有夫子。”

“四,你要有名声。”

“其次才是选址和其他。”

听着他的一番话,李承乾细细品味,良久,又问道:“老师,学生若是有书,有学生,有夫子,有名声,那这书院可能开起来?”

“那是自然,若是殿下能举皇家之力,让学子遍观皇室藏书,自然没问题。”

孔颖达点头,但还是提醒道:“但到那时,这院长之位,恐怕不会是太子,而是陛下或者是皇室宗亲中声名远扬之人!”

李承乾有些不甘心,又问道:“那夫子,若是学生只收刚刚启蒙的学生呢?”

“只收些启蒙稚子?这般小打小闹,应该没人看得上,如此,殿下可自行安排!”

“只是这样,老夫倒是不明白殿下所为了,莫非是为以后培养人才?可这样,殿下等他们成才,在朝堂上有话语权,恐怕得几十年之后了!”

孔颖达分析着,愈发疑惑,搞不懂他什么意思了。

李承乾没有解释,反而笑道:“既然如此,那学生就招收一些刚刚启蒙的稚童了!”

对他而言,招一些小孩子更好,毕竟他教的东西,可不是如今那些士子所学的。

只需要识字的稚童,便能开始学习了。

孔颖达见他这么执着,不由得再次劝道:

“殿下,你自己每日还要学业要做,还要跟陛下论证,听说还有很多产业,如今再开办书院,能忙得过来吗?”

“老师放心,学生有分寸!”

李承乾笑着,留了个神秘感。

反正自己做校长,只要把书跟教材弄出来,随便拉几个老师培训一下,应该也能教得不错,毕竟没什么难题,都是比较简单的。

“唉…殿下身为储君,还是把时间用在政务上,老夫从未听闻有储君开办书院一说!”孔颖达依旧不死心。

“那学生就是第一人了,如此,倒是更有意思了,老师可愿做我学校的副院长?”李承乾依旧不为所动,反而继续忽悠起他来。

“不了,老夫年事已高,恐怕难堪大任!不过,老夫倒是可以给殿下介绍一人。”

孔颖达笑着摇头,带一群小屁孩的副院长,他可没这么多精力跟一群孩童玩闹。

“如此倒是可惜了!”

李承乾叹息着摇头,“不知老师推荐何人?”

“吾之子——志约。”

孔颖达举贤不避亲,解释道:“殿下放心,吾儿志约,虽年岁不高,但已有吾几分学识,做个副院长,带一些稚童学习,还是绰绰有余的。”

“既是老师推荐,那学生自然愿意,待书院建成学生亲自去老师家里请副院长上任!”

李承乾见他推荐自己的儿子,也是有些意外但随即又了然,满意地点点头。

“如此甚好!”

孔颖达抚须大笑,自家儿子如今已经二十有六,却不愿考什么功名,虽然文采斐然,却也是死读书之人,若是能借此机会跟太子拉上关系,并且出任副院长,身上也能多上几分机敏。

一大一小俩人商量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长安,两人惜惜相别,各回各家。

李承乾刚回去,就让人拿着水泥制作工艺去了制作局,并且通知让他们务必早日制作出来。

有报纸辅助宣传,加上诗会一鸣惊人,他准备开春就创办书院,可不能因为其他的地方耽搁了。

至于瓷砖乳胶漆,倒是可以延后再说。

把事情安排下去,李承乾刚想歇息一番,就被一老太监喊了起来。

“太子殿下,陛下请您过去!”

听到这话,李承乾再次起身,把刚刚脱下的衣袍再次让人给穿上,无奈地朝勤政殿而去。

“阿爷,孩儿来了!”

“乾儿,今日诗会如何啊?可有佳作出世?”

李世民没有废话,招呼他坐下,随口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