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如一把尖刀,直插建奴咽喉(1 / 1)

加入書籤

英勇的防卫团战士登上城头,用刀把镶红旗的旗杆砍倒。

红底白边的织锦蟠龙旗飘荡着,落到地面上,被战士们的脚踩踏在上面,践踏入泥土中。

一面面赤黄两色旗,插在城头,迎风招展,鲜艳夺目。

西郊粮仓,被夺下来了。

七十二口军粮窖,八栋盐仓,二十四槽豆料槽……

一点没有损耗,全都归入了防卫团囊中。

主要是防卫团来得太快了,战斗太短暂了。

岳托甚至都没有焚毁粮仓的念头,城池就破了,他紧接着被击毙。

西郊粮仓,距离沈阳城仅仅数里之遥,这里有精兵驻守。

沈阳城的援军,随时可到。

岳托想过明军会派奇兵,过来焚毁粮仓。

但是,从来没想过明军会来夺取粮仓。

马友松站在城头,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笑得很灿烂。

这些粮食,可以用来支撑战后重建了。

马友松脚踢了踢岳托的尸体,颇为遗憾。

“这个家伙,是建奴大贝勒的长子,现在掌着镶红旗?”

“那死得可惜了。玄清公让咱们带几个建奴头子回去,到榆树湾当太监,在大街上扮演非玩家角色,吸引游客呢。”

不过,马友松知道玄清公的原则,抓俘虏的前提,是保障战士们的安全。

这一战看起来轻松,那是因为防卫团火力强大,没有给建奴发挥实力的机会。

一旦给建奴发挥实力的机会,他们的弓箭和城头火炮,对防卫团战士也是有一定威胁的。

西郊粮仓守军分为三部份,镶红旗真奴、包衣阿哈和蒙古附庸。

镶红旗真奴,全部被击毙,一个没能逃脱。

防卫团原则上优待俘虏……

但是,马友松没有接受真奴的投降,那就不算是俘虏了。

包衣阿哈,有些是辽东汉民,有些是从明地俘虏来的。

事后需要鉴别,只要没有大奸大恶之行,可以给他们劳动改造的机会。

对于蒙古附庸,也是同样处置。

但蒙古附庸在改造完成之后,若想加入榆管区,成为榆管区公民,则是需要学习汉字汉话,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以及思想教育测试。

考试通过之后,再经过背景审查、面试,合格之后,才能获得成为榆管区公民的资格。

对于那些蒙古附庸来说,想要被榆树湾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马友松站在西郊粮仓东城墙,望远镜远看,能看到沈阳城的城墙。

沈阳城外连绵两三里的作坊棚子,更是看得一清二楚。

辽东资源丰富,铁矿和煤矿,都能露天开采,而且品质极高。

女真人近几年掳掠了大批汉人工匠,冶铁、造炮、造甲技术大大提升。

在沈阳和赫图阿拉等城市外围,都有成片的工匠作坊。

铁器工坊,造甲工坊,火枪工坊,火炮工坊……

女真人抢来金银,不缺饷。

也不缺粮。

即便缺粮,也可以杀一批没用的辽民。

工匠能拿到饷银,能吃饱饭。

除了要给人做奴才,人格上受侮辱,生命偶尔没保障之外,日子过得甚至比在大明还要舒服。

但给人做奴才,时间长了就习惯了,不会觉得如何;生命没保障……鞑子杀的毕竟也是极少数。

这些,都没有天天吃不饱饭,没有饥饿来得直观。

这里的工匠,做事反而更用心。

因为鞑子是真杀人。

现在女真人甲胄、弓箭、刀枪的产量都很高,质量比大明的要好。

就连火铳、火炮,也已经能制造。

按照原有历史轨迹,伴随着登莱明军来降,建奴造炮的能力,也会反超大明。

“这么多工匠啊。”

马友松啧啧舌。

这些工匠,都是汉人。

战后审查和安置,也是非常繁重的工作。

工坊区,一阵鸡飞狗跳。

官道上,尘土蒸腾。

一群女真骑兵出城来了,朝着西郊粮仓奔驰而来。

“一个牛录……”

马友松看清来敌,撇撇嘴。

“既然你们出来,就别回去了。”

……

沈阳城西门守将,是跟岳托同属镶红旗的将领刚林。

岳托的父亲,是镶红旗的旗主。

岳托掌镶红旗。

所以,岳托也是刚林的主子。

刚林看到西郊粮仓示警的黑烟,知道有外敌来袭。

但是,他没敢擅自做主,去支援自家主子。

而是立刻向皇太极请示。

不得不说,皇太极对两红旗的驯服效果是很好的。

皇太极听到有人袭击西郊粮仓,不敢大意,立刻下令,让刚林带领一个牛录的兵马,前去支援。

皇太极不觉得明军能成事。

他认为,这不过是明军的垂死挣扎而已。

但粮仓关系重大,他不敢冒险。

皇太极的案头,经常放着一本《三国演义》,只要有时间,就翻看几眼。

他深知粮道的重要性。

立刻让刚林前去救援。

“可惜了这个消耗镶红旗的机会。”

皇太极颇为遗憾。

他没有把这次示警当做一回事。

有岳托坐镇,又有刚林带一个牛录前去支援,断然没有失误的道理。

皇太极很放心。

他低头继续研究地图,为如何消灭关外明军,制定计划。

……

刚林行军速度很快。

他不敢得罪皇太极,同样也不敢得罪岳托。

在八旗里面,要是背上背叛主子的恶名,就要遭人唾弃,没有前途了。

刚林甚至没有派出游骑,在前面探路。

他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从西郊粮仓,到沈阳城,仅仅数里之遥而已。

他跟皇太极的想法一样,都觉得是明军一小队死士,冒险来烧粮仓来了。

若是成了,大金国就要陷入缺粮的窘境。

若是不成,明军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刚林觉得,自己要做的,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西郊粮仓,截断那支明军的退路。

更重要的是,让主子爷岳托看到自己护主的决心。

在刚林的催促下,三百骑如风一般,卷向西郊粮仓。

近了。

刚林远远看到城头飘着的赤黄两色旗。

他忍不住揉揉眼睛,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城头,飘的应该是他们镶红旗的红底白边蟠龙旗才对啊。

这赤黄两色旗,是什么东西?

嗵嗵嗵嗵。

就在这时,城头炮响了。

一枚枚炮弹划过弧线,落入人群中,轰然爆炸开来。

开花弹!

这些炮弹,自然正是掷弹筒投掷的炮弹。

可怜刚林,只顾着赶路,大意之下,根本就没有注意队形散开。

明军小队人马走小路奇袭,哪里能带大炮?

他们根本就没有做此防范。

偏偏明军真就开炮了。

一枚枚炮弹,落在密集的人群中,造成的杀伤力太大了。

成片的骑兵,被炸得翻滚摔倒。

战马唏律律的悲鸣声,夹杂着八旗兵的惨叫声,凄厉无比。

乒乒乓乓。

与此同时,城头枪声响了。

一名名身穿灰色军装的战士,站在城头,端着步枪,居高临下,朝着城下瞄准射击。

刚林这一个牛录的骑兵,顿时成了靶子。

乱枪声中,不断有人坠马。

还有战马中枪,唏律律悲鸣。

“撤!”

“撤!”

刚林惊恐。

他放眼望去,手下旗丁,已经折损过半。

这才一个照面时间而已。

刚林又惊又恐,心中冰冷。

女真人,弱肉强食。

刚林之所以能深受重视,能驻守天佑门,就是因为他手下有这一个牛录的兵马。

若是没了这一个牛录,谁还拿他当回事?

刚林调头打马就跑。

他甚至来不及多想,不知道这支明军的火器,为何能这么犀利。

乒乒乓乓。

身后,又有枪声响起。

成片的旗丁坠马。

手下众人挤作一团。

“冲过去!”

“冲过去!”

“沈阳城就在前面!冲出去才有活路!”

刚林大吼着。

刚林也是一员猛将,曾经带领手下,顶着明军的火铳,率先破阵。

现在生死关头,哪里不知道如何抉择的?

前后都是枪声。

他们继续滞留在这里,只会成为靶子。

唯有不怕死,才能活。

“冲!”

刚林带头,向前冲去。

步枪的射速,的确很难完全顶住骑兵的冲锋。

但是,就在刚林等人眼看着要冲出去的时候,不知道哪里一声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如同雨点一般投掷过来。

轰隆隆爆炸声连成一片。

爆炸过后,硝烟弥漫,只剩下满地人马的尸体,还有一匹匹受惊狂奔的战马。

哔哔哔。

哨子声响中,一名名防卫团战士端着刺刀冲了出来。

这一个牛录的八旗兵,全军覆没。

刚林战死。

歼灭八旗兵一个牛录,马友松丝毫不感到兴奋。

他拿着地图,确定信息之后,留下一个连,驻守西郊粮仓。

他自己亲自带着其余四个连,骑着摩托车,加速冲向沈阳城。

沈阳城内外,顿时乱做一团。

城外作坊区,工匠百姓疯了一样往城里跑。

城里有八旗兵想要出城。

双方纠缠在一起,把城门口都堵住了。

八旗兵挥刀杀人,乱箭只管朝着人群攒射。

受惊的人群互相践踏。

马友松部骑着摩托车,在官道奔驰。

他们的速度太快了。

城头守军一阵混乱。

不是八旗兵素质低,而是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竟然能有骑兵悄无声息,就冲到城下来了。

而且,这支打着旗子的骑兵,实在是太诡异了,每人骑着一头不知道是铁马还是铁驴的东西,嗷嗷叫着,速度极快。

冲在最前面的两个排,先下车,在路边进入战斗状态。

有人摆开掷弹筒,一枚枚炮弹,投向城头。

轰然爆炸声中,沈阳城头更加混乱了。

更有战士抬枪瞄准城头,把露头的守军当做靶子,开枪射击。

有掷弹筒和步枪压制,城头守军来不及开炮放箭。

马友松并没有进攻沈阳城,而是绕城而过。

在城中八旗兵反应过来之前,全营战士已经绕过城池,直奔东郊浑河渡口。

东郊浑河渡口,是后金东进的交通要道。

正白旗多尔衮,驻扎于此。

由此可见,这条要道的重要性。

马友松部,如同一把尖刀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穿插过去,直刺建奴咽喉。

多尔衮今天要去沈阳城,面见皇太极,商议军机大事。

皇太极正在制定一个计划,准备将关外的明军一网打尽,全部歼灭。

这个计划如果能够成功,以后,关外就完全是金国的天下了。

明军对沈阳,对辽东的威胁,将被彻底解除。

他还没出营,就听到沈阳城方向传来炮声,轰隆隆,如同闷雷一般。

马友松部进军速度太快了。

快到就连建奴的传令兵,根本来不及传令。

多尔衮看着沈阳城方向,眉头皱了起来。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多尔衮甚至能遥遥看到西郊粮仓方向,烽燧台上腾起的黑烟。

黑烟示警,表示有外敌来袭。

“这炮声,似乎是沈阳城方向的。”

“外敌袭击沈阳?”

“是蒙古人,还是明狗?”

多尔衮觉得,可能性都不大。

如今,辽东西边,有蒙古敖汉部、奈曼部、扎鲁特部等,都已经被他们女真人给打服,不敢再跟他们为敌。

至于北边的科尔沁部,更是早就投靠大金国,跟大金国结为姻亲。

这几个部落,是大金国的屏障。

有他们在,唯一敢对金国下手的林丹汗,也没那么容易过来。

至于明狗……

哪里还有能力反攻大金?

“难道,是有人假借外敌之名,要内讧?”

多尔衮心中一个念头闪过,心跳加速起来。

皇太极这两年夺权的攻势越来越猛,手段越来越强硬。

去年,皇太极幽禁了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

对大贝勒代善,曾经当众呵斥,一点面子都不给。

更威逼利诱,驯服岳托和萨哈林,许岳托封贝勒,独领一旗,对萨哈林则是授议政大臣,由他们来架空代善,分化两红旗。

皇太极跟莽古尔泰之间,也是竞争愈发激烈。

莽古尔泰曾经在军帐之中,跟皇太极拔刀相向。

就连他多尔衮,和兄弟多铎,也因为年龄小,被夺去不少牛录。

多尔衮觉得,众兄弟虽然被逼迫太甚,但皇太极势大,应当不至于有人造反。

可若说代善和莽古尔泰不愿束手就擒,拼死一搏,打着外敌入侵的旗号,对皇太极动手……似乎也并非不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