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铁驴旗子军真是豪奢(1 / 1)

加入書籤

这些铁驴旗子军,都穿着灰色单衣军装。

就连将领,也不披甲。

多尔衮刚开始觉得不可思议。

上阵不披甲,岂不是作死?

但是,想到他们火器之犀利,多尔衮又觉得,一切都可以理解了。

有如此犀利的火器,可以杀敌于弓箭射程之外,根本就不给敌人弓箭铁炮攻击的机会。

既如此,还披什么甲?

上阵披甲,自然是有无数好处。可以抵御箭镞刀兵,更可以鼓舞士气。

可甲胄厚重,即使普通棉甲,一套也要十几斤重。

八旗兵步甲普遍披双甲,才敢大胆冲锋。

披双甲,近三十斤重,行动速度大受影响。

即便是骑兵,战马多负重三十斤,冲锋速度也要打个折扣。马力消耗,更不必提。

士兵若是不披甲,能大大减重,对于行军速度,简直太有利了。

多尔衮虽然年轻,但是,带兵打仗多年,战阵经验丰富,他自然知道不披甲的便利之处。

这样看来,这支铁驴旗子军,比想象之中还要更加可怕。

因为他们能快速转移,负重比普通大军少得多。

八旗兵这么多年来,就是靠着骑射无双,拥有数万骑马步兵,在战场灵活转移,遇到硬骨头就撤,寻到孤立的明军,就迅速集结数倍于对手的兵力,啃下对方。

但是,八旗兵引以为傲的骑马步兵,在这支轻装的铁驴旗子军面前,就像是一群新兵蛋子。

一头头铁驴,嗷嗷叫着跑进大营。

不久前,还整齐森严的浑河大营,现在已经一片狼籍。

多尔衮见识了铁驴旗子军效率之高。

他们占据大营之后,立刻打扫战场。

所有俘虏,被分成三个阵营。

第一个阵营是正白旗的旗丁。

正白旗总共二十一个牛录,有十二个牛录,三千六百人驻扎在大营之中。

经过刚才一战,大半被歼灭,被俘虏的,只有千余人。

多尔衮看着满地的尸体,再看看这垂头丧气的千余俘虏,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昏死过去。

正白旗,完了啊!

他带在身边的,都是正白旗精锐,正白旗大半重骑和白甲兵,都在这里。

这一战,损失殆尽。

正白旗,真的完了。

第二个俘虏阵营,是汉人包衣。

浑河大营中原本有汉人包衣八百多人。

他们因为没敢拼死抵抗,反倒大半活了下来,被俘的有五百多人。

第三个俘虏阵营,是蒙古附庸。

蒙古附庸本就只有一个牛录,因为营房偏僻,行动慢,没赶上出营反攻防卫团。

等他们慌慌张张披甲列阵的时候,正白旗披甲兵已经被打崩了。

那一个牛录的蒙古附庸,一箭未发,跟着也崩了。

就连八旗兵都打不过的敌人,他们蒙古附庸哪里能是对手?

等防卫团战士冲上来的时候,这个牛录的蒙古附庸立刻投降。

结果,这个蒙古牛录,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此时,所有俘虏都是五人一组,用绳子绑着脚腕,串成一串。

防卫团战士则是端着刺刀,在旁边看守。

多尔衮没有得到丝毫优待,也被随机跟几个人绑成一串。

那几个披甲人大喊着主子,想要维护多尔衮。

结果,立刻有几个防卫团战士上前,毫不犹豫地刺刀猛刺,将他们全部格杀。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稍微不能理解防卫团战士的指示,或者动作稍慢的,立刻就是枪托招呼,砸得头破血流。

谁要是敢反抗,周围防卫团战士立刻冲上去,一把把刺刀刺过去,当场戗杀。

谁要是违反规矩,就连同组的几个俘虏,也要跟着倒霉。

杀死几十人之后,剩下的俘虏顿时全都老实起来,眼神都变得清澈了。

在防卫团战士的监督下,这近两千俘虏,开始清理战场。

把尸体一具具抬出去,挖坑掩埋,撒上石灰。

大营中,残破的大帐,都清理出去。

多尔衮也要跟着干活。

同组人呜呜哭泣,替主子鸣不平。

看到主子干活,比他们亲爹死了还要难受。

但是,没人敢明着照顾多尔衮。

因为只要有人敢照顾多尔衮,轻则招致枪托猛砸,重则被刺刀当场戗杀……

在防卫团寒光闪闪的刺刀下,他们唯有学会顺从。

突然一阵喧闹。

却是一团团白色雾气,凭空出现。

大片的白雾,笼罩河面和岸边一片土地。

白雾散去,河面上,凭空出现一艘艘巨大的铁船。

地面上,留下堆积如山的物资。

多尔衮的眼睛,猛地瞪大。

这些东西,竟然能凭空变出?

那铁船,竟然可以飘在河面上?

这世界上,竟然有如此诡异之事!

“万胜!”

“玄清公万胜!”

铁驴旗子军爆发出如海啸一般的山呼声。

每一个铁驴旗子军脸上,都是兴奋和狂热之色。

正白旗俘虏,则是个个颤抖,如同筛糠一般。

不知道是谁带头,那些俘虏哗啦啦,全都跪了下来。

“玄清公爷爷饶命!”

“玄清公爷爷保佑!”

“……”

这些俘虏,一个个磕头如捣蒜。

就算原先有些其他心思的人,想要找机会反抗,或者逃跑的,此时也全都息了念头。

铁驴旗子军,竟然有神仙保佑!

难怪人家的铁驴,能嗷嗷叫着跑。

难怪人家的火枪火炮,如此犀利。

多尔衮也是双腿发软,一屁股坐在地上。

女真人有萨满,也会祭祀。

但多尔衮从来没有见过神仙显灵。

不曾想,今天在这支铁驴旗子军这里见到了。

“嘭。”

一个枪托砸下来,多尔衮肩膀上重重挨了一下。

已经被脱去甲胄的多尔衮,顿时疼得龇牙咧嘴。

跟多尔衮绑成一排的几个旗丁,脸上露出愤怒神色,但是,连看都不敢看那个砸人的战士。

他们知道,看一眼,换来的只能是他们也挨揍。

“快!过去搬东西!不准偷懒!”

呵斥声中,多尔衮拖着疲惫的双腿,捂着剧痛的肩膀,跟着队伍过去搬运物资。

这些物资,堆积如山。

有铁网,有砖石,还有许多东西,他都不认识,比如一袋袋像是灰色面粉一样的东西,上面写着庆阳水泥的……

在铁驴旗子军士兵的监督下,多尔衮等一众俘虏在营地周围拉起一圈铁网。

又用铁网把几个关键路口封死了。

铁驴旗子军分出两支兵马,驻扎在路口。

另外还有一支兵马乘坐大铁船过河,在河对岸安营扎寨。

多尔衮看出来了,这支铁驴旗子军,这是要把盛京城东进的道路封死啊。

多尔衮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会亲手搬运着铁丝网,封堵八旗大军的退路。

不过,他没有其他选择。

在刺刀的威逼下,他只能老老实实干活。

盛京沈阳城方向,有游骑过来探查。

这些游骑显然对铁驴旗子军的火器不够了解,在自认为安全的距离,纷纷被火枪击毙。

半天时间,营地外围就已经围起一圈铁丝网。

铁丝网上,挂上一盏盏琉璃珠……铁驴旗子军把它们叫做明珠琉璃灯的,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多尔衮心中暗暗揣测,莫不是这琉璃珠里,装了灯油,晚上要点灯的?

用琉璃装油做灯……铁驴旗子军,真是豪奢。

营地里,肉香飘起来了。

是铁驴旗子军的伙头军宰杀战场上死伤的战马,开始炖肉吃了。

多尔衮肚里饥肠辘辘。

但是,他们不被允许休息。

在铁丝网后面,他们要挖战壕。

多尔衮不知道挖这么多战壕做什么。

这战壕,深约四五尺,正面宽只有两尺,下面还留着踏阶。

这战壕,即使想用来阻拦骑兵冲锋,怕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这么浅,这么窄,会轻松被填平。

多尔衮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不过,看铁驴旗子军,倒不像是会做蠢事的样子。

他们一直干到天黑,又饿又累。

突然,整个营地爆发出一片炽亮的光芒。

是那一盏盏明珠琉璃灯,也不见有人用火把去点燃,竟然同时发出亮光来,耀目刺眼。

一众俘虏,又是如睹神迹一般,纷纷跪下,朝着一盏盏明珠琉璃灯叩首。

铁驴旗子军战士们,则是哈哈笑着,饶有趣味地看着这些俘虏。

多尔衮脸色阴沉。

他想不通是怎么回事。

但料来,这应该是什么妖术之类。

或者是南蛮的奇淫技巧之术……

南蛮,最擅长奇淫技巧之术。

可是,身为俘虏,他根本没机会跟其他族人解释。

营地里,挂起一盏盏明亮的明珠琉璃灯。

马肉炖好了。

一锅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铁驴旗子军的士兵们,都排着队领饭。

每人一小盆马肉,盆里是喷香的肉汤,又用筷子串一串白面馒头……

他们的白面馒头,竟然是不限量的,每个人都能敞开了吃。

铁驴旗子军刚占了他们浑河大营。

但是,浑河大营中,钱粮可不多啊。

主要是因为皇太极对他们两白旗,防范甚严,对粮草控制十分严格。

浑河大营中,只囤有三天的军粮。

再者说,即使缴获了粮食,也不能给这些大头兵敞开了吃啊,岂不是太过靡费。

不知道这些铁驴旗子兵,平时是如何吃的?倒是一个个膀大腰圆。

铁驴旗子兵自己吃得好,他们这些俘虏,却是一口吃的也没,每人只给一碗清水。

有人不乐意了。

“军爷,给口吃的吧。我们干了一天活,都前心贴后背了。”

“是啊。哪怕给我们一个馒头,一碗肉汤,让我们垫垫肚子。”

“求求军爷了。”

“……”

有人开口,近两千俘虏纷纷喊了起来。

甚至有很多人跪地祈求。

女真人,奴性本就是最重的。

脚步声响,一队铁驴旗子兵跑步过来,把这群俘虏围起来,手中步枪子弹上膛,一支支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

有人拿着大喇叭扩音器,声音如震雷一般:

“所有人,都抱头蹲下!”

“一律噤声!敢起哄闹事者,诛!”

有一批铁驴旗子兵冲进人群中,看有说话的,枪托一阵乱砸。

砸的人惨叫连连。

一众俘虏纷纷抱头蹲下,没人再敢说话了。

拿着大喇叭扩音器的,正是马友松。

马友松:“所有俘虏,老老实实待着。你们今天晚上,没有晚饭。”

“我们榆树湾防卫团,不缺你们这口吃的。但是,我们怕你们吃饱了闹事。”

“你们忍一晚上,明天早上,有你们的早饭。只要你们老老实实遵守我们榆树湾的规矩,好好改造,以后你们就能吃饱饭,就能活命!”

“好言至此,再敢有闹事的,当场格杀!”

马友松说完,就懒得再搭理他们了。

一众俘虏听到明天早上能有吃的,虽然依旧饥饿难忍,但没人再闹事了。

主要是铁驴旗子兵的刺刀,太锋利了。

一言不合就杀人。

他们都被杀怕了。

“原来这铁驴旗子军,叫做榆树湾防卫团……榆树湾防卫团,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啊。似乎范家商队,刚说过这里?榆树湾擅制火器,多奇物……”

多尔衮眼睛眯了一下。

榆树湾如今风风火火。

但古代交通不便,缺少消息传播渠道。

后金对大明的了解,主要来自晋商提供的情报。

也有辽东将门,被女真人售卖,卖给他们情报的。

榆树湾崛起近一年。

但年前,基本都是在庆阳府,就连陕西全境,对榆树湾都所知不多。

年后,榆树湾的影响力才开始逐渐扩散。

晋商了解榆树湾,基本是从年后开始的。

晋商收集到情报之后,送到大同,宣府。

再从大同、宣府出关,往沈阳去……

单单从大同到沈阳,随同商队送情报,即使一路顺利,也要走一个多月时间。

若是路上遇到一些事情,比如天气,盗贼等,耽误一下,两三个月才到,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晋商已经把榆树湾的情报传到盛京。

但那情报,是三四个月之前的。

当时晋商本身对榆树湾尚且不够了解,所以语焉不详。

对于女真人来说,榆树湾远在陕西,感觉实在是太遥远了。

在八旗高层,没有把榆树湾当回事。

他们在议事的时候,只是简单提了一句,把榆树湾当做是一支比较厉害的义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