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无声世界(1 / 1)

加入書籤

“咕嘟咕嘟咕嘟......”

一串串的气泡从林清嘴中吐出。

此时,身在林清身边的长毛对着林清将大拇指竖起。

意思是“OK么?”

看到长毛这个动作,林清的第一反应是比一个OK的手势来回应。

但随即,林清马上反应了过来。

不对!姜水生教过自己,潜水员国际手语沟通通用准则中,并没有这个手势!

林清同样竖起右手一根大拇指。

这个动作除了有询问的含义,还有表示自己的情况一切正常的意思!

使用正确的手语沟通一直是多人协同潜水中的重中之重。

姜水生告诉自己,因为手势问题,在潜水作业中死过不少潜水员。

比如,竖起三根手指的OK手势在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代表着“肛门”含义,在和中东地区的潜水员合作时作出这个手势有明确的侮辱性含义。

再比如,在某些国家中,换气瓶的手势和别的国家中原路返回的手势一样。

所以在20年前,由美利坚的“巅峰”组织牵头,规范了国际潜水员的手语。

除了简单的表示方向之外,切换气瓶,调整浮力,减压停留等等都有标准化的规范动作。

交流沟通时,万万不可出错!

看到林清的反应,长毛丝毫不意外。

他伸出右手食指向下指了指,意思是继续下潜,林清作出同样的手势表示回应。

15米......20米......

好舒服!一种莫名的舒适感传来。

究其原因,是因为环境越来越安静。

在被系统强制提升了听力之后,林清的听力发达到可以听见常人难以察觉的细微声音。

虽然在极限运动中,这个技能堪称神技,但想求一份安静却难上加难。

而在二十米的水下,一切声波都随着水传导扩散开来。

林清终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他也第一次感觉到,安静,竟然是这么一件令人享受的事情。

除了深度加深,越来越安静之外,水温也越来越低。

尽管这次下潜林清穿着干式潜水服,但寒意还是不可阻挡的向林清袭来。

在进入水池之前,林清本以为因为水温的问题,这个季节不适合潜水。

但长毛却告诉他,其实在洞潜中,冬季是最适合下水的季节,没有之一。

首先,在冬季,因为气温低的原因,各种鱼类藻类的数量会大大减少,水下的能见度,也因此得到提升。在洞潜中,能见度就是生命!

其次,别的季节因为降水量与地表气温等问题会导致有些较浅的洞穴水温偏高。

但是,在复杂的喀斯特地貌中,地底的洞穴紧密相连。水流穿插不止,会导致水温分层。

很可能潜水员刚下水的时候,觉得水温很高,下潜一段距离后,水温降低,然而再深一点,水温可能会不降反升,这一热一冷一热来回切换间,就会导致人脑的中枢神经对外界温度的判断出现失衡。

此时,林清已经到了水下三十米。

但,也就在此时,林清惊奇的发现,周围好像明显变暗了很多!

虽说潜水会随着深度增加,水下的自然光会越少,但这种断层式的变暗,则完全违反了自然规律。

差不多了,林清点点头,对着长毛指了指自己头上的主灯。

长毛则继续给林清一个OK的手势。

“嘎达!”

随着开关的开启,一道冷光穿透水底!

在6000流明大功率LED主灯的照耀下,顿时整个水底的环境清晰可见。

而林清,则没有因为瞬间变亮的环境眯起眼睛。反而在此刻瞪大了双眼,因为眼前的景象只有两个字来形容,震撼!

这哪里是什么水池,这分明就是一个天窗!

在老李潜水俱乐部的后院,有一个完整的天窗!!!

不,确切的说,是老李潜水俱乐部,是围绕着这个天窗而建设的!

好大的手笔!

不愧是华夏第一,世界第二的潜水员,能把自己的潜水俱乐部建在一个天窗上!

难怪,难怪就算没什么人打理,这个水池的水仍旧清澈透亮。

在地面上看,这就是一个人工开凿的水池,水池的边缘甚至镶嵌有人工仿天然的瓷砖,然而在高亮度头灯的照耀下,水池下的结构清晰可见。

总深度达到40米的水池内,有着五六个大大小小的洞口,在水池边缘。

有的洞口,甚至可以容纳半个身子。

这个水池,以及不远处的九顿天窗,甚至整个安市附近的喀斯特地下洞穴,所用的都是一条共同的水系,很有可能顺着其中一条暗道,可以游到外面的九顿天窗!

按照林清热爱冒险的天性,如果不是在深水环境下,高低都想找个洞钻一下看看,这一条条暗道都通向哪里。

但林清自己也明白,这纯属作死行为。

毕竟这些暗道都是天然行成,又没有施工规范可以保证通过一个人。一旦被卡住,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看着林清带着头灯,四处张望的样子,长毛嘴角露出了微笑。

他最喜欢看到的,就是潜水俱乐部里的新人第一次看到水下洞穴时的表情。

这,就是我们老李潜水俱乐部的含金量!

别人的俱乐部附近可能有个深潜洞穴,而我们,则是在洞穴上有一个俱乐部!

他轻轻拍了拍林清,用双手比比划划,做出了一连串复杂至极的手势。

如果不是提前商量好,林清此时肯定会发懵。

但现在,他明白,长毛此时此刻在考他。

17乘以6等于多少!

林清心算了一下,比出一个102的手势。

对面的长毛看了看潜水手表,从自己问出这个问题开始,林清花了3秒。

嗯......作为体育生来说,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

继续下沉!

紧接着,长毛做出继续下沉的手势。

刚才的这一个数学小测试,并不是长毛一时兴起的恶作剧。

而是在检测林清是否已经开始氮醉!

虽说在30米的水深,只是氮醉刚刚开始的时候,按照林清逆天的身体素质在这个位置必不可能氮醉。

但作为气体管理专家,长毛早在林清下水前就已经调整了他的气瓶。

氮气分压远远高于正常水平,如果按照正常氧气瓶来算,林清现在的气体吸入占比是水下70米左右的水平。

这就是一个潜水团队中有一名气体管理大师的重要性。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一个仅有四十米深的水池,可以模拟出百米深的气体环境。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老李潜水队能有这么多大神的原因。

看似操作简单,在灌注氧气的时候调整含量配比就好,但要问谁敢这么做,整个华夏潜水圈只有长毛敢!

因为也只有长毛可以保证做到丝毫不差与绝对安全!

林清在长毛的示意下继续下沉。

此时,他终于感受到了洞潜这项运动在操作上的难度。

那就是浮力控制!

更直白点说,就是平衡。

包括跑酷,走钢丝,自行车,滑板在内,任何地面上的运动,只需要考虑左右两个方向的平衡,顶多再加上前后两个方向。

而水肺潜水,则是三百六十度的平衡,要维持在水中的姿态,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个角度都不能有偏差。

而且与自由潜可以通过持续的移动保持动态平衡不同,水肺潜水需要稳定的,绝对静止的平衡。

由于洞穴环境封闭、能见度低且结构复杂,下沉与上浮的失控可能导致碰撞、搅动沉积物或迷失方向,所以能否维持平衡是能否完成水下作业的关键。

而维持平衡的难度,也随着水深的增加变得愈发困难。

就像那天晚上笛子说的,能够下到200米深和能在200米深的地方进行水下作业,完全是两回事儿。

要是在水下,只能通过不停移动来保持身体平衡,那除了你的确能下到这个地方之外,什么都代表不了。

现在仅仅是30米,林清就已经感到困难了。

可想而知,李紫玄可以在水下200米仍旧保持作业状态,甚至可以安装引导线,实力是有多么逆天。

而且,水下平衡并不是单纯的由BCD浮力补偿器来调节,它只能保证潜水员的上浮和下潜。

干式潜水服内气体的控制,呼吸与身体的姿态,都决定了你在水下能否保持自身姿态,能否做出想要的动作。

反正林清现在还没有氮醉,气瓶里的氧气也足够,所以长毛也不着急,他静静的站在旁边看着林清缓慢的调整。

无论天赋高低与否,这都是成为一个优秀潜水员的必经之路。

人类花了上亿年的时间从水里走到陆地,现在又要走回去适应水里的环境,这谈何容易?

......

俱乐部后院。

老黄用卡式炉烧了一壶开水,再燃起手边的烟斗,深深的吸了一口。

老黄的手机阅音上,还正在播放着体育赛事。

随后,看到水已经开了,老黄一边吐出烟雾一边说道。

“你们几个喝不喝?这可是今年开春采的凌云白毫茶。”

露娜,笛子和小兰纷纷摇头。

相比于这个茶叶,她们三位女士更喜欢奶茶,死命放糖那种。

“给我来一杯。”

姜水生站在水池边,眼睛看着水池说道。

小兰在一旁打趣道。

“水生,你怎么开始喝茶了,你平常不都是喝能量饮料的么。而且,你看你担心的那个样子,哪有心思品茶啊。”

“担心?那个小怪物需要水生去担心?他的身体条件可比当年水生厉害多了。”

老黄说道,声音中还带有一丝惆怅。

“水生过来坐,诶,这位置当年是你师傅的。也就是他,不管什么时候,看到我喝茶都得和我讨上两杯,唉,这么多年的茶位费,我是回不了本喽~~~”

众人听到老黄这么说,眼神中也都露出了回忆的表情。

尽管李紫玄在水下失联还没到半年,但潜水俱乐部的几人丝毫都不避讳谈起他。

大家其实很早就看淡了生死,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所有人都做好了一去不复返的准备。

而且,他们也相信,作为资历最深,实力最强的李紫玄,在心里做的准备肯定要更充分。

只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是,李紫玄这么多年,或捞或救上来无数人,而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沉在水底。

一个又一个日夜,无法入土为安。

这么久了,水底一定很冷吧。

“水生,你看那个林清这次和长毛下水能待多久?”

老黄给姜水生到了一壶茶,随后用手比出了一个7,随后问道。

“这个数有没有?”

七小时,虽然一大部分时间都是减压时间,但是在水底待的时间越长,减压时间才会变长。

反过来,减压时间长,恰恰从侧面说明了一个潜水员实力的强大。

“7小时,老黄你怎么想的,林清才第一次下水,用不着这么严格吧!新人光是找平衡,都得学很久。”

笛子看着老黄的手势说道。

作为水下设备操作员,笛子最明白在水下作业的难度。

“不止。”

姜水生却摇了摇头。

“关于林清,我比你们要知道的多。”

“哦?讲讲?”

老黄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比如,老黄你看的这个房车赛,现在排名第一的选手叫向龙,他和林清的关系相当好。而且向龙未来也会是超越者。”

“卧槽,还有这种事儿!”

本来把手机放到阅音体育频道,然后泡壶茶抽抽烟斗,是老黄这么多年以来的生活习惯,但没想到这随便看的频道竟然会出现超越者!

不光老黄惊掉了下巴,连俱乐部里其他的人都围了过来。

姜水生继续说道。

“再比如,林清在和向龙一起练长板的时候,还是一个刚入门的水平。但,仅仅过了十几天,他的水平就已经达到了世界级。”

十几天,从刚入门到世界级。

把这件事儿安在酒桌上,所有人都不会相信。

但是,林清的就在他们眼前。

各种夸张的身体数据让他们不得不信。

“水生,之前看你那么说,以为你不看好这小子,但现在看来,你功课是真没少做啊。”

老黄点点头,饶有深意的看着姜水生。

但这个漂亮的有些过分的潜水员却摇摇头。

“我不看好的,只是那种极限运动员几乎都有的贪功冒进的性格。从来都不是他逆天的身体天赋,如果说,华夏还有人能达到我师傅的高度,他排第二,我排第三。”

......

长毛静静的看着有些手忙脚乱林清,丝毫没有任何不耐烦。

找平衡这件事儿,每个人都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就是找感觉。

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而林清自己现在也陷入了一个怪圈。

md,这个平衡怎么和自己想的有些不一样!

在陆地上,一旦平衡找不到,总有一个“压低重心”的万金油。

不管怎么样,有大地给你撑腰。

而水里,完全没有落脚点。

林清的四肢在水中轻轻摆动,搅起一道道水流。

他尝试通过微调BCD的进气量来保持中性浮力,但过分敏感的触觉让每个细微操作都被放大。

潜水服内残留的空气在背部形成恼人的气团,脚蹼每一次划动都会引发微妙的旋转。

不行,不能这样。

林清心中暗道。

他又想起了在杭市青山寺中了一禅师的话。

“观察,观察身边的一切。观察’的重点不在于学习,而在于体会,带入!”

自己身在水下,能观察谁?

只有一个,眼前的长毛!

长毛悬浮在五米开外的位置,暗流拂过他背部的引导绳,那些橘黄色的绳索如同海草般轻轻摇曳。

他的脊背与则于引导绳呈15度夹角,双腿呈外开位,整个人看似不动,但如果仔细观察脚蹼边缘却在以缓慢的频率进行毫米级摆动。

他在用微调的方式对抗整个水流,这些动作都已经成了长毛的肌肉记忆,让他去说,都可能说不明白。

对于向龙来说,车已经算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了。

他能通过车身的震动,表现,来清晰的感知路况,随后作出调整。

那对于长毛来说,脚蹼,BCD,潜水服,是不是也是他的一部分了?

这一刻,林清脑海中好似突然明白了什么。

在水下,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整体。

不光是自己以及自己身上的这些设备,还包括了水流!

通过BCD浮力调节,把上下控制好。

剩下自己要做的,只有感知,然后是持续不断分与毫不差的对抗!

林清闭上双眼,缓慢调整着身位。

......

一旁的长毛此时为了避免对林清形成干扰,转过了身去,准备移动到稍远的地方开始调整呼吸计时器。

如果林清在这里耽误更多时间,意味着减压的时间也需要更久。

现在时间仅仅过去了五分钟,只要在半小时之内,林清能保持直立的姿态,就算成功。

长毛默默想着。

然而,下一秒,长毛的眼前突然一暗一亮,紧接着又是一暗一亮。

这是林清闪了两下头灯!

按照潜水员沟通的规范,闪两下头灯的意思是有事儿要沟通。

这小子要干嘛?想要让我在这教他怎么平衡?

这水下我怎么教啊?而且,这是纯凭感觉的事儿啊!

正在思索该怎么教学的长毛转过身,一根大拇指早已竖在了他的眼前。

OK!

国际潜水员通用!

PS:祝读者们五一快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