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构陷(1 / 1)

加入書籤

北府军固然精锐,但吃亏在人少,贼兵们痛恨北府军趁火打劫的行为,个个呼朋唤友,拼死搏杀,还叫嚣着打破句章,以刘寄奴的脑袋向王郎请降。

刘裕那是气的面色如铁啊。

一支步槊挥舞的虎虎生风,死于他手底的贼兵已有十人之多,奈何涌来的贼兵越来越多,三千北府军,如被淹没在了汪洋大海当中。

死伤也急速增加。

“怎么会这样啊!”

城头,刘兴男急的跺脚。

臧爱亲焦急的向左右道:“快鸣金,还不速速鸣金收兵?”

亲弟臧熹提起铜锣,用力敲击。

“咣咣咣~~”

听得鸣金声,刘道怜大呼:“大兄,速回城!”

刘裕棵常不甘心,他仿佛能看到远处的高台上,王愔之那带着坏坏笑容的面孔,但贼兵真是从四面八方涌来。

尤其是,原本四散奔逃的,也不逃了,嗷嗷叫着冲杀。

他不明白为何如此,北府军就这么不受待见么?就算军纪差点,却也是力保国朝半壁江山不失的大功臣啊。

不过眼下,自己做了件蠢事,等于帮王愔之收束溃兵。

看这事弄的!

窝不窝囊?

“罢了,回城!”

刘欲猛挥手。

到底是经制之军,北府军虽退,却不溃,以大盾遮护刘裕等核心将领,徐徐退回句章,又杀退一波顺势冲入门洞的贼兵之后,轰的一声,城门关上。

再清点人数,带出去三千,只回来两千二百不到。

近八百人回不来了。

可是他能埋怨刘道怜吗?

决策是他出的!

“砰!”

刘裕狠狠一拳砸上城垛。

……

一晃,数日过去。

王愔之终于收拢了溃卒。

计有六万余人,眼下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他实是无能养这么多张嘴,于是精挑细选了万人屯田。

自己的庄子、王谢庄子、贺氏庄子与各部众的庄子合计挑走了近两万人,其余三万多交给王凝之编户齐民。

王凝之是乐意的。

终两晋,任何地方官员编户齐民都是重大政绩,意味着朝廷的税源增加。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王凝之作为坐地虎,朝廷征调赋税,必须通过他,又给了他和朝廷讨价还价的机会。

虽然太守是流官,但将来可以安插自己人接替。

如会稽内史、吴国内吏、丹阳尹这样的肥差,每一次换人都要经过剧烈的争论,以及背后的利益交换。

谢琰虽兵败身亡,对陈郡谢氏整体而言,除了死了谢琰父子,丧失的是禁军,陈郡谢氏的实力未受太大影响,毕竟各处的庄园部曲还在。

而且收获了王愔之的情谊。

司马道子父子想要将王凝之踢走,得拿出真金实银来交换。

经询问,降卒中没有卢循的部众,王愔之颇为失望,卢循的兵,多数来自于收编的青徐流民,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孙恩的乐妓,也落到了王愔之手里,已经送回庄子了。

如今他手头,除了不到四百名年轻漂亮的歌舞乐妓,女子已经悉数许配出去,而这些子也不会再轻易赏赐,只会赏给真正立了功的勇士。

孟昶早于前一日,就回了句章,与刘裕之间非常默契的未提起请来救兵的过程,也绝口不提句章城下兵败之事。

二人的关系,似乎有些微妙。

山阴官吏郡兵,于两日后到来,把那三万多人领走,将安置在上虞和山阴周边损毁的庄园里,从此就是朝廷的良人了。

其实这个时代,做良人不见得好过庄客僮仆。

又是十日过去!

刘道规与诸葛长民满面阴沉地回了句章。

“将军,差点就将孙恩擒住,可恨王愔之的水军也来了,胡搅蛮缠,阻止我军追击,竟让孙恩逃了去。”

诸葛长民恨声道。

“怎么回事?怎会撞见王愔之水军?”

刘裕面色一沉,站了起来。

刘道规道:“我等刚到浃口附近海面,就见到孙恩溃军,闹哄哄有两三万人,登船出海,于是一路追击。

谁料,王愔之的水军也于海面上出现,嚣张的很,喊话叫我们滚,他的船,多是斗舰,而我们的船在海上并不占优……”

听着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控诉,刘裕眼里的怒火几难抑制。

最终,在双方的对恃漫骂中,海上风浪渐起,孙恩趁机跑了。

刘道规补充道:“听说王愔之的水军多数来自于最初被他俘虏的海贼,本就是孙恩麾下,弟不敢疑王愔之,可他一路招降纳叛,会否有人故意放跑了孙恩?”

“哦?”

刘裕眼神微缩,问道:“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刘道规道:“以通贼为名,向朝廷弹劾王愔之麾下水军将领,一个叫苏荃,一个叫韩滔,均是当年苏峻余孽。”

孟昶眸光一凝!

瞬间,他猜出了刘道规与诸葛长民的险恶用心。

直接弹劾王愔之,琅玡王氏与陈郡谢氏必然阻止,说不定表文都进不了台阁。

那么,改为弹劾王愔之的下属将领呢?

苏峻败亡之后,其祖辈逃奔甬东诸岛,苏荃与韩滔便是留下的孽种,做过海贼,打劫过往客商,又投孙恩,被俘之后,王愔之不计较他们的过往,予以重用,却疑似放跑了孙恩。

黑历史满满啊。

如果王愔之不愿交人,就是抗命不遵,甘冒天下之大韪,毕竟苏峻祖约是没可能平反的。

甚至王凝之与谢道韫都会施加压力,要求清除苏祖余孽。

可若王愔之将这二人交予朝廷,他的手下会怎么看待他?

此计不可谓不毒!

“不妥!”

孟昶连忙阻止:“王郎率部来援,将军若做此事,与恩将仇报之徒何异?”

“呵!”

诸葛长民冷笑道:“大是大非面前,何容小义?将军莫要迟疑,迟则恐对将军不利!”

刘裕暗感愠怒。

这是连自己也威胁上了啊。

他明白诸葛长民的意思,这事你不知道就算了,现在你知道了,却不向朝廷上报,意欲何为?

‘此僚脑生反骨!’

刘裕深深地看了诸葛长民一眼,便道:“彦达所言甚是,王郎有来援之德,我不能负他,但朝廷大义在前,亦容不得私情。

这样罢,长民与道规将经过录下,我看后署名,不盖太守官印,遣快马逞递辅国将军。”

孟昶眸中现出失望之色。

如果刘裕执意构陷王愔之,虽然不地道,却可视作操莽之相,终究是成大事的品质。

做大事,不见得要面和心善,心狠手辣也一样做。

可是刘裕选择了最没有担当的一种,把事情踢给了刘牢之。

他已经不想在刘裕幕府呆下去了,只等个机会请辞。

诸葛长民与刘道规相视一眼,刘裕上不上表无所谓,只要事情捅上去,刘牢之与相王父子必会以此大作文章。

足矣!

于是取来纸笔,当场书写。

……

城外不远处的营寨。

“督帅,我们看见了北府军正在追击孙恩,突然海上突然风浪大作,仆怕出意外,遂令船只靠岸……”

苏荃与韩滔也找到王愔之,汇报情况。

王愔之问道:“可曾与北府军起冲突?”

“不曾,双方最近时约隔着两三百丈,也未说话,因风浪大,无法追击,遂各自离去。”

苏荃摇了摇头。

“无妨!”

王愔之摆摆手道:“也不算什么大事,跑了就跑了,成不了气候,这两日你们先回浃口,等风浪小些便回浙江,我也该班师回钱塘了。

说不定待新舰造出来,还有擒捉孙恩的机会。”

目前水军,建造的战舰有三种。

一种是十丈长,三丈宽,竖三桅,曰飞龙舰,舰首狭而长,尖底,专用于出海作战。

第二种长六丈,两丈宽,竖两桅,曰虎兕舰,舰首稍圆,底呈椭圆形,用于大江大河作战,也可于风浪较小时出海,沿海岸线航行。

第三种长三丈五尺,丈半宽,竖两桅,曰熊罴舰,舰首平直,大平底,兼具载货,用于内河或运河航行,尽量不单独出海。

此舰主要是用于北上淮南。

与大多数人想象的造舰要耗费巨资不同,实则花不了多少钱。

毕竟木材是现成的,从上游的黄山余脉中砍伐,扎成木排顺流而下,人工的花费也极少,真正花钱的地方,是各种胶、桐油、蒙皮、帆等辅料。

以及后期的维护保养。

当然,也有不维护的,就如北府军斗舰,到处漏水。

王濬曾于益州造船,虽史料未载明造了多少,但七年间,训练出八万水军,并描述: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照此推测,千条船是有的,其中还有楼船。

可见当时造船的成本极低。

“诺!”

二人拱手应下,眸中现出了渴望之色。

新船相对于旧有的斗舰,太好用了,尤其是那尖窄的外形,简直是乘风破浪的利器,操纵性也极佳,

这其实是王愔之借鉴了南宋福船。

根据现代对福船船体遗骸的解析,长24.2米,宽9.15米,载重200吨,采用尖头方尾与尖底扁阔船身设计。

舷侧板三重、船底板二重,设有13个水密隔舱,通过榫接与钉合工艺增强船体强度,以麻丝、桐油灰填缝,确保隔舱的密闭性能。

如今已经试制出了两艘,在风浪中的稳定性,远超斗舰。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