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退伍专业,军一厂的收留。(1 / 1)
晚上,石毅等人吃完晚饭,正在看着孩子们玩闹。突然,院门外传来汽车停下的声音,接着是轻轻的叩门声。
秦淮茹去开门,不一会,就带着李怀德走了进来。李怀德手里拿着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条木盒子。
李怀德跟着秦淮茹走进客厅,看到石毅,立刻满脸笑容:“石厂长,没打扰您休息吧?您要的东西,我给您寻摸来了!”
“李哥,客气了,什么厂长不厂长的?咱们兄弟在家里,不谈这个,就兄弟相称就行。来,快坐。”
石毅也笑着站起来,目光扫过李怀德和他手中的木盒。陈雪茹也停下了动作,好奇地看着。
李怀德坐下后,将木盒放在茶几上,打开盒盖。盒子里赫然躺着三根形态狰狞、色泽深褐、表面布满奇特颗粒凸起的——虎鞭。旁边还有几根虎骨。
“正宗东北虎!费了老鼻子劲才弄到的!绝对够劲道!”李怀德搓着手,脸上带着献宝般的得意。
石毅看了一下,点了点头。
“李哥,我先收下,但这段时间可能没空,等忙过来,我就弄。”
“不急不急!工作要紧。”李怀德也是连忙说道。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李怀德才告辞离开。
客厅里重新安静下来,秦淮茹默默地将那个装着虎鞭虎骨的木盒盖上,拿到角落放好。
“这李怀德不是啥好人,石哥,你以后少和他打交道。”秦淮茹说道。
“我有事,再说了你家人还在人家手底下呢!再说了咱们这也只是人情来往,不要紧的。”石毅说道。
秦淮茹不说话了。
……
翌日,持续数日的暴雪终于在天亮前耗尽气力。部队大院里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着刺眼的光,家家户户门前都响起了铲雪的铁锹声和孩子们兴奋的嬉闹。
石家四合院里也忙碌起来。石振华和刘念毅两个小子穿着厚厚的棉袄,拿着几乎比他们还高的木锹,学着大人的样子,嘿呦嘿呦地清理着院子里的积雪,小脸冻得通红,却干劲十足。
石晓雯则帮着秦淮茹,用簸箕把铲起来的雪堆到墙角。周晓丽则是有些感冒,裹得像个小粽子,被陈雪茹抱在怀里,站在门口,看着哥哥姐姐们忙碌。
石毅站在台阶上,军装笔挺,深深吸了一口雪后清冽冰凉的空气,那寒意直透肺腑,让人格外清醒。
“小王,备车。”石毅的声音沉稳有力,“先去总院。”
猛士车碾过清扫出来的道路,驶向军区总院。
石毅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脑海中清晰地钩勒着鹰嘴崖复工的每一个步骤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医院特有的消毒水味道依旧浓烈。石毅推开那间特护病房的门,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洁白的床单上。
五名伤员都已经醒了。靠窗的年轻战士小赵,失去了左小腿,脸色苍白,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阳光落在他脸上,却仿佛照不进眼底。
旁边病床的老班长王铁柱,右臂自肘部以下截肢,缠着厚厚的绷带,他正努力用左手端着一个搪瓷缸子喝水,动作笨拙而吃力,水洒了一些在胸前。
另外三人伤势稍轻,但肢体也有不同程度的残缺,脸上带着挥之不去的阴霾和痛苦。
看到石毅进来,除了小赵,其余四人立刻挣扎着想坐起来敬礼。
“都躺好!”石毅快步上前,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按住王铁柱的肩膀,“感觉怎么样?”
“报告旅长!”王铁柱放下缸子,声音嘶哑但努力挺直腰板,“好多了!就是……就是这胳膊……”他看着空荡荡的右边袖管,眼神黯淡了一下,随即又强挤出一丝笑容,“不碍事!少条胳膊,照样能做贡献!”
石毅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却带着伤疤的脸,落在小赵身上。这孩子才十九岁。
“小赵?”石毅走到他的床边。
小赵的眼珠极其缓慢地转动了一下,看向石毅,嘴唇哆嗦着,半晌才发出蚊子般的声音:“旅长……我……我是不是……废了?”
大颗的泪珠毫无征兆地从他眼角滚落,砸在枕头上。巨大的恐惧和绝望,在阳光明媚的病房里弥漫开来。
“废?”石毅的声音陡然拔高,“谁说的?你们是为国家、为部队流血流汗的英雄!你们不是废人!鹰嘴崖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你们流过的血换来的教训!”
他扫过所有人,声音沉稳:“我今天来,是告诉你们,部队,国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功臣。
你们的未来,不是躺在病床上自怨自艾,你们的伤,是暂时的困难。但你们的纪律,你们的忠诚,你们对装备、对工程的熟悉,是无价的。”
他走到王铁柱床边,看着他那空荡荡的袖管:“老王!你是老工兵,摸过的装备、打过的坑道,比新兵蛋子走过的路还多。
等伤好了,来军一厂!咱们厂里新建的装备检验中心,正缺你这样的火眼金睛。
用你这身本事,给咱们造出来的部队吃饭的家伙把好最后一道关,看看那些精密零件,有没有偷工减料,合不合格。让那些新装备,像你当年打的地基一样牢靠。”
王铁柱浑浊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他仅存的左手死死攥紧了被角,嘴唇哆嗦着:“厂……厂长……我……我真还能行?”
“行!怎么不行?”石毅的声音斩钉截铁,“军一厂八千人,靠的就是过硬的技术和一丝不苟的责任心。你这双眼睛,就是最宝贵的检验仪器,这岗位,非你莫属!”
他又转向小赵:“小赵!你年轻,脑子活!军一厂就需要你这样肯钻研的年轻人,跟着老师傅好好学!等过段时间,我让你嫂子给你说个媳妇,组建幸福的家庭。
我告诉你啊,咱们军一厂的小伙子在四九城那可是相当抢手,只不过那些家伙都结婚早,根本没有赶上这个好时候,呵呵!”
小赵停止了抽泣,呆呆地看着石毅,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
“还有你们三个!”石毅的目光转向另外三名战士,他们一个伤了腿,两个伤了手,但都还能行动。“军一厂需要你们,用你们的方式,继续为国防出力。咱们旅绝对不允许出现逃兵,听明白了吗?”
病房里死一般王铁柱第一个嘶吼出来,声音带着哽咽和前所未有的力量:“是!厂长!我王铁柱这条命是部队给的!只要厂里不嫌弃,我这把老骨头,就钉在检验台上,给咱们的旅继续站岗。”他仅存的左手狠狠砸在床沿上。
“是!厂长!”另外三名战士也激动地回应,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小赵的嘴唇哆嗦着,泪水再次汹涌而出,但这一次,不再是绝望,而是混杂着震惊、狂喜和难以置信的光芒,他用力地点着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最终汇聚成一个嘶哑却无比清晰的字:“……是!厂长!我……我一定好好学!”
鹰嘴崖。
山谷里,积雪被清扫一空,露出了被冻得坚硬如铁的土地。
巨大的工程机械再次发出轰鸣,履带碾过冻土,留下深深的辙印。
军用帐篷增加了一倍,警戒哨位上的战士,枪刺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洞口一侧,一块用红漆写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血的教训警钟长鸣”的巨大警示牌,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石毅的猛士车直接开到了七号洞库入口。
原本被塌方体堵塞的巨大洞口,此刻已被清理出一个相对规整的作业面。
粗壮的支撑钢梁密密麻麻地架设起来,深入洞壁,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探测队的仪器在洞口内外布设着,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探测工作,记录员飞快地写着。
旅参谋长李国栋迎了上来:“报告旅长!按照您的命令,七号洞库区域已完成全面复勘。
地质雷达和钻孔取样确认,新的支撑加固方案已通过工程专家组审核,正在严格执行。
洞库掘进方向已做安全调整,避开危险区域,安全警示牌已设立完毕。”
石毅抬头望着那被钢铁骨架重新支撑起来的巨大洞口,又看了看那块鲜红的警示牌。他走到探测队负责人面前,拿起最新的地质剖面图:“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检测几遍没有坏处。
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响动,哪怕只是掉一颗小石子,立刻停工检查,这可是关系到战士们的生命不容大意。
明白吗?安全,是现在唯一的准则。!”
“是!旅长!保证一只耗子打洞的动静都逃不过。”探测队负责人挺直腰板,声音洪亮,眼神里充满了对“安全”二字前所未有的敬畏。
“国栋,”石毅转向李国栋,“施工计划重新调整。优先保障核心发射阵地和生活保障区的地下结构施工。
地面辅助设施和外围工事,进度可以适当后延。把力量集中到刀刃上,同时,所有施工人员,每天开工前,必须在这块警示牌前列队,由安全员宣读安全规程。
血的教训,要刻进每个人的骨头里。”
“是!旅长!保证落实!”李国栋肃然立正。
石毅迈步走进七号洞库,里面空气阴冷潮湿,混合着岩石粉尘和钢铁的气息,巨大的射灯将内部照得亮如白昼。
工兵团的战士们正在新的掘进面上紧张作业。风钻的轰鸣震耳欲聋,但每一个战士都戴着崭新的安全帽,系着安全带。
安全员手持信号灯,目光如巡视着洞顶和岩壁。看到石毅进来,战士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他,都带着尊敬,毕竟他们的这位旅长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冲在最前面将他们的战友救出去的,他们能不敬畏嘛!
石毅看到战士们都望了过来,直接大声道,“干活要动脑子,熟悉地质,一定要保证安全!谁要是敢图快图省事,不按规程来,就是对自己、对战友、对国家的犯罪。都听明白没有?”
“明白!旅长!”战士们齐声应喝,声音在巨大的洞窟里回荡。旅长不仅是指挥官,更是真懂行的专家和安全底线的守护神。
石毅在洞库里巡视了一圈,仔细检查了每一处关键支撑点,询问了排水、通风和电力保障的细节。
当他再次走出洞口,站在阳光下时,身上已沾满了泥浆和石粉,但眼神却比这雪后的晴空更加明朗笃定。
军一厂,新建的特种装备研发制造车间。
巨大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声如同永不停歇的脉搏。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们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零件,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精密车床的刀头闪烁着寒光,切削出形状复杂的金属部件。巨大的热处理炉散发着灼人的热浪,装配线上,戴着白手套的工人小心翼翼地组装着导弹的部件。
石毅在周慧兰和陈雪茹的陪同下,穿过繁忙的生产线,走向新建成的“装备制造车间”。
这里倒是很顺利,毕竟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再加上那些先进的设备,制造这种导弹生产线还是很简单的。
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够将生产线完美复刻出来,那时在军一厂重新安排车间生产就行。
当然军一厂这边只能制作常规弹头,或是推进部分,非常规弹头是肯定不能生产的,就算是大当量的常规弹头也会在山里进行生产,毕竟这里是城区,而且还是在许多重要项目里,一旦出现问题,引爆了弹头,那麻烦就大了,所以只能安排到山里生产。
石毅看了后满意的点了点头,“慧兰,抽空简单的开个会,如果能继续提升进度的话,就继续提升,最好是在月底之前,将生成线制作出来,毕竟我们旅主要是靠这些武器,如果没了这些武器,那和拔了牙的老虎差不多。”
“嗯,明白了,我会督促他们的。”周慧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