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核聚变(1 / 1)

加入書籤

京西鹰嘴崖,初秋。

曾经荒芜险峻的山谷,此刻已彻底被钢铁与水泥所覆盖。

联绵的灰色建筑深深嵌入山体,与嶙峋的岩石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沉默而磅礴的力量。

无数的伪装覆盖着开阔地,将新铺设的硬化路面和隐蔽的发射坪巧妙地隐入斑斓的秋色。

高耸的雷达天线在晴空下缓缓旋转,如同警惕的鹰眼,扫视着苍穹。

双层高墙环绕的核心区内,电网密布,哨塔林立,持枪哨兵的身影在秋阳下拉得笔直,凝固成无声的誓言。

这就是刚建成,国之重器蛰伏的巢穴—“红箭”导弹旅基地。

距离基地约五公里,一处更加幽深隐蔽的次级峡谷深处,另一片规模稍小但戒备森严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厂区也已悄然落成。

主体结构深深嵌入山腹,巨大的铅灰色合金大门紧闭,只有密如蛛网的通风管道和粗壮得惊人的电力、冷却水管道从山体中延伸出来,这便是“红箭”与“利盾”核心战斗部的总装与静态测试基地。

军一厂负责精密部件与分系统,最终的“总装”与“沉睡”,只能在这远离尘嚣的群山之中进行。

旅指挥部地下深处,巨大的电子态势图上,代表着值班“红箭”发射单元和“利盾”防空阵地的绿色光点稳定闪烁。

旅参谋长李国栋正对着通讯器,声音沉稳地发布着战备值班轮换指令。

石毅站在巨大的防爆观察窗前,目光穿透厚厚的特种玻璃,望向洞库深处隐约可见的、被多层复合材料严密覆盖的庞然巨物。

大半年浴血奋战,鹰嘴崖终于从蓝图变成了磐石,拱卫京畿的利剑已然入鞘,引而不发。

“报告旅长!通讯连三排列兵何雨水,前来报到!”一个清脆而带着一丝紧张的女声在身后响起。

石毅转过身。

何雨水穿着一身崭新的绿军装,帽檐下的麻花辫一丝不苟,身姿挺直如小白杨,脸颊因激动和奔跑泛着健康的红晕,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初入军营的光彩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半年前还在大院里帮忙看孩子的姑娘,如今已正式成为“红箭”旅通讯连的一员。

“嗯。”石毅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目光在她肩章上短暂停留,“手续都办完了?”

“是!旅长!”何雨水声音洪亮。

“咱们旅可是重要单位。”石毅的声音不高,很是轻缓温柔。“记住保密条例,记住你的职责。分到哪个岗位了?”

“报告!分到核心区地下指挥所通讯枢纽,负责有线通讯保障和备用密电收发。”何雨水挺起胸膛,眼中充满使命感。

“地下指挥所,是旅的大脑,也是敌人最想摧毁的节点。通讯枢纽,就是大脑的血管。血管断了,大脑就死了。明白吗?”石毅的目光很是锐利。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何雨水的声音斩钉截铁,手心却微微沁汗。

看着何雨水努力挺直的背影消失在通道拐角,石毅的目光重新投向窗外。

鹰嘴崖已成磐石,但磐石之下,新的忧虑如同山涧潜流,无声地汇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啊。

他回到宽大的办公桌前坐下,桌上摊开着一份最新的国家工业简报和几张鹰嘴崖基地自身的能源消耗统计表。

简报上用刺目的红色标注着几个关键数据:全国发电量缺口持续扩大,多个重点工业项目因电力供应不足被迫限产甚至停工。煤炭供应紧张,铁路运力已达极限。……

而鹰嘴崖基地自身的能源消耗,更是一个触目惊心的黑洞。

庞大的雷达阵列、24小时运转的指挥控制系统、洞库深处维持导弹储存环境的精密恒温恒湿设备、山腹内那座昼夜不停的总装测试厂……

仅仅依靠基地自备的几台功率惊人的柴油发电机组和从山外百公里外艰难拉进来的高压输电线路,供应已是捉襟见肘。

巨大的柴油消耗如同无底洞,输变电线路在崇山峻岭间的损耗更是天文数字。

这还只是一个旅。若想支撑起一个强国的工业脊梁和遍布四方的国防盾牌,需要的是海量的、廉价的、稳定的能源。

眼下全国性的电荒,如同勒在巨龙脖颈上的无形枷锁,让每一次呼吸都显得沉重艰难。

石毅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个硬皮笔记本。翻开,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遒劲的公式、潦草的草图、以及大段大段沉思后的推演。

其中几页被反复翻阅,边缘已经磨损——那是关于“核能”的思考。

这里面是他在大西北兑换的,制作武器顺便兑换出来的,闲暇时间,他就花到了笔记本上,反正早晚也用的到。他的目光停在两幅截然不同的概念草图上。

第一幅草图:核裂变电站。

巨大的圆柱形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是排列整齐的核燃料棒。控制棒插入其中,调节着链式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释放的热量通过一回路高压冷却剂(水)带出,在蒸汽发生器中加热二回路的水,产生高压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但这玩意的缺点太多了,放射性废料处理是世纪难题(高放废料需安全隔离数万年),存在严重事故风险(堆芯熔毁后果不堪设想),铀浓缩技术门槛高、耗资巨大(涉及离心机等敏感设备),对冷却水依赖性强(鹰嘴崖附近缺乏大型水源),潜在核扩散风险(乏燃料可提取钚)。

第二幅草图:核聚变装置。结构则显得复杂而充满未来感。一个巨大的环形腔室(托卡马克),被层层叠叠的超导磁体线圈紧紧包裹。磁场如同无形的牢笼,试图约束住腔室中心那团炽热到无法想象(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氢同位素氘氚混合物)。

这技术,燃料近乎无限(海水富含氘,氚可增殖),无高放射性长寿命废料(聚变产物主要为氦和中子,中子活化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半衰期相对短得多),本质安全(无失控链式反应风险,等离子体约束失败反应即停止),能量密度比裂变更高。

缺点是技术难度极高!材料要求苛刻(需耐受极端中子辐照和热负荷)。

石毅的目光在两幅草图间反复游移,最终他合上笔记本,走到巨大的防爆窗前,目光投向基地外围。

远处山峦起伏,在秋阳下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一片巨大的空地被规划出来,那是为未来可能的能源项目预留的土地。是选择相对成熟但背负沉重包袱的裂变之路,还是挑战那遥不可及却代表终极清洁能源的聚变梦想?

裂变,能解燃眉之急。鹰嘴崖需要电力,军一厂需要电力,整个国家嗷嗷待哺的工业更需要电力。凭借他超前的知识和对工程落地的深刻理解,或许能规避一些设计风险,加速裂变电站的建设。

但废料的阴影、事故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以及浓缩铀的敏感性,如同沉重的枷锁。再者这里可是四九城周边,万一发生意外,那后果不堪设想。

聚变,是星辰大海的方向。一旦成功,将彻底解决能源瓶颈,甚至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

有着脑海中那些兑换的知识,能够正确的走对道路,能够快速安全的制作出来。

但这终究是第一次,也是有不确定性的,海量的资源投入,在当下这个勒紧裤腰带搞建设的年代,是否过于冒险?

“报告!”警卫员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军一厂陈工到了,在会客室等您。”

石毅收回远眺的目光,眼神恢复了惯常的沉静:“请他进来。”或许,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搭档,能带来一些现实的考量,帮助他在这能源的十字路口,看清方向。

会客室的门被推开,陈工风尘仆仆地走进来,脸上带着长途奔波的疲惫,他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

“厂长,您要的东西都在这里了。”陈工将文件袋放在桌上,声音低沉,“这是军一厂能搜集到的、所有关于国际上裂变堆技术(主要是苏联VVER型和美国压水堆PWR型)的公开和半公开资料,还有我们材料实验室对几种候选压力容器钢材、燃料包壳锆合金的初步性能评估报告。另外,”

他顿了顿,从文件袋里小心地取出一个用绒布包裹的金属块,只有巴掌大小,表面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暗金色泽,闪烁着细密的晶格光芒,“这是按您提供的特殊配方和工艺试制的‘炎阳-I’型样品,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测试结果……非常惊人!远超现有最好的锅炉钢。”

石毅拿起那块沉甸甸的金属,入手微凉,质地致密。

他仔细端详着,指腹感受着那非比寻常的质感。这材料的配方,是他根据脑海的知识中关于第四代裂变堆特种合金的模糊记忆,结合当前国内冶金水平“翻译”出来的。

陈工他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其实现,并达到如此性能,实属不易。

“辛苦了,老陈。”石毅放下样品,目光灼灼,“性能报告呢?”

陈工立刻抽出几页纸:“在这里!在模拟一回路高温高压水环境(350℃,15MPa)下,‘炎阳-I’的抗腐蚀速率只有传统18-8不锈钢的五分之一。

高温强度保持率超过90%。

如果用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壁堆焊层或者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他的语气很是兴奋。

石毅快速翻阅着报告,上面的数据印证了陈工的话。

这“炎阳-I”的性能,足以让第一代压水堆的关键设备寿命和安全性大幅提升。

一条相对清晰,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并能快速见效的清洁能源之路,似乎正在他眼前铺开。

“好!非常好!”石毅合上报告,眼中精光闪动,“老吴,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以‘炎阳-I’为基础,结合这些资料,”

他指了指桌上的资料,“设计建造一座小型、安全、专注于为鹰嘴崖和军一厂提供可靠电力的能源设备,你觉得怎么样?”

陈工显然被石毅这个大胆的设想震了一下。他扶了扶眼镜,沉思片刻,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旅长,技术可行性……是存在的。我们有‘炎阳-I’解决了最关键的材料瓶颈之一。

但您要搞什么能源设备啊?”

“核能发电站。”石毅回道。

“啊?咱们还有这种技术?”陈工不敢置信的问道。

“在桌上了,你看看吧!”石毅指了指桌子上的资料。

陈工立刻激动的拿起了资料,查看起来。

看了一会儿后,陈工将资料放了下来。

“如何?”石毅问道。

“咳咳!厂长,那啥…我没看懂!”陈工不好意思的说道。

石毅拍了下脑袋,想了想才想起来,陈工只是普通的工程师对这种东西根本没有研究,所以他看不懂资料,那是正常的。

“嗯,就这样吧,回头我拿去给领导看看,然后商量一下。

红箭旅能源供给严重不足。如果再不想办法的话,一旦发生突发状况,红箭率根本来不及反应,到时就麻烦了。”石毅说道。

“行,厂长,我到时听你安排。”陈工立刻说道。

石毅没有说话,而是笑着拍了拍陈工的肩膀。

“放心吧!到时肯定让你们过来的,咱们也一起共事了那么长时间,你们我也用的顺手。”石毅笑着说道。

“哎,好的,厂长。那没什么事,我就回厂里去了,那边还有不少事情呢!”陈工笑着说道。

石毅摆了摆手,陈工就退了出去。

石毅待了一会儿后,也带着资料离开了红箭旅,向着四九城驶去。

他准备去找自己的老首长,去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将这个项目批下来,尽快的展开研究,也尽快的解决红箭旅的能源问题,成功了以后,全国的能源问题也能快速解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