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永安郡(1 / 1)
马车在冬日的暖阳下缓缓前行,车厢内虽然有些拥挤,却因人与人之间的靠近而显得温暖。
翠花是个温柔细心的女子,她从随身的小包袱里取出几个用油纸包好的热乎乎的烤红薯,分给众人:“路上还有好一段距离,先垫垫肚子吧,这是我刚刚从灶膛里扒出来的,还热着。”
“谢谢嫂子!”罗文毫不客气地接过一个,大口地吃了起来。
随着马车驶上宽阔平坦的官道,周遭的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乡间小路变成了能容纳四五辆马车并行的黄土大道,路面上被往来的车轮碾压得异常坚实。
路边的景物也不再是单调的农田和村庄,不时能看到规模颇大的驿站和茶寮,一些骑着高头大马、腰悬兵刃的江湖客策马而过,卷起一阵烟尘。
更有甚者,是那些由十几辆甚至几十辆大车组成的庞大商队,车上满载着各色货物,用厚厚的油布盖着,前后都有手持兵刃的镖师护送,阵仗惊人。
“石柱哥,那就是商队吗?好大的排场!”罗文指着一支缓缓超过他们的车队,满眼都是新奇。
李石柱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点了点头,“嗯,那是从南边吴国过来的丝绸商队,看旗号,是通达四海的大商行。他们这趟货价值不菲,所以请的也是郡城里数一数二的镇远镖局护送。你看他们那些镖师,一个个太阳穴高高鼓起,气息沉稳,手上都沾过血,全是硬点子。”
他转头看向罗宇,问道:“罗大哥,你看那些镖师的功夫怎么样?”
罗宇的目光从那支商队上一扫而过,平静地说道:“筋骨粗壮,气血充盈,都是外家功夫练到了筋骨齐鸣的好手,有几个领头的,已经触摸到了内练的门槛,放在凡俗武林中,确实算是一方高手了。”
他的评价轻描淡写,却让李石柱心中一凛。
罗文听得似懂非懂,但他能感受到那份属于强者的气息,他攥紧了拳头,暗下决心,自己有朝一日,也要成为那样的强者,甚至……比他们更强!
一路上,李石柱不断地为罗文讲述着行走江湖的见闻和规矩,从如何分辨黑店,到如何看人脸色,再到不同地方的江湖人物。
罗文听得津津有味。
马车行行停停,当西边的天空被夕阳染成一片壮丽的火烧云时,一座城池轮廓,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的尽头。
“到了!前面就是永安郡城!”李石柱指着远方。
罗文扒着车窗,使劲地向外眺望。
远方的城池,比他想象中还要雄伟,那城墙不知是用何种巨石垒砌而成,通体呈现出一种饱经风霜的铁灰色,在夕阳的余晖下,沉重、肃杀而又威严。
高大的城楼矗立在城墙之上,飞檐斗拱,气势非凡,城楼上“永安”两个鎏金大字,即便隔着数里之遥,依旧清晰可见,笔走龙蛇,带着一股金戈铁马的铁血之气。
“哥,你看,那就是永安郡……”罗文激动地拉了拉罗宇的衣袖。
罗宇睁开眼,目光投向那座雄城。
平阳县城与之相比,简直就是乡下的小土堡。
这永安郡不愧是坐落于魏、吴两国边境的军事重镇和商业枢纽。
“嗯,到了。”罗宇点了点头,这座城池四周的守护阵法,虽然在他看来有些粗陋,但在此界,足以抵挡一支万人军队的强攻了。
看来大魏王朝,也并非全无底蕴。
马车又行驶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才终于来到了城门之下。
众人下了马车,步行准备入城。
站在城下,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雄伟。
高达十数丈的城墙遮天蔽日,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
城门口宽阔得足以让八辆马车并行,但此刻,这里却被等待入城的人流和车马堵得水泄不通,排起了几条长长的队伍。
喧哗声、叫卖声、马匹的嘶鸣声、车轮的滚动声……
“这么多人!”罗文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有衣着华贵的富商,有风尘仆仆的行脚僧,有背着巨大行囊的冒险者,甚至还有几个气息飘忽、身穿各色道袍的修士,他们或闭目养神,或与同伴低声交谈。
“年关将至,入城的商队和旅人自然就多了。”李石柱在永安郡待了一年多,多少了解些。
“我们排在这边,镖师和商队有专门的通道,会快一些。”
他领着众人,来到一条相对人少的队伍后面。
城门口的守城官兵,也与平阳县的截然不同。
他们一个个身披精良的铁甲,手持锋利的长戟,身形彪悍,眼神锐利。
盘查过往行人时,虽然也有一丝不耐,但更多的是一种程式化的严肃和警惕。没有大呼小叫,没有刻意刁难,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效率极高。
罗宇暗自点头,这才是边军精锐该有的样子。
永安郡地处两国交界,鱼龙混杂,若没有这样一支强军镇守,恐怕早已乱成了一锅粥。
排了约莫半个时辰的队,终于轮到了他们。
一名什长模样的军官走了过来,目光在几人身上一扫,沉声问道:“何处来,到何处去?身份文书!”
他的目光在李石柱和罗宇身上停留了片刻,显然是看出了这两人与寻常人不同。
李石柱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块刻着“威远”二字的黄铜令牌,抱拳道:“军爷,我是威远镖局的,这几位是家眷,回镖局销假。”
那军官接过令牌看了一眼,又递还给他,点了点头:“威远镖局,知道,登记一下。”
随后,他的目光落在了罗宇身上。
罗宇一身青色便服,气质出尘,不似武夫,更不像商人。
“你呢?”军官问道。
罗宇神色平静,从怀中取出青山观弟子玉符,淡淡道:“青山观外门弟子,罗宇,奉宗门之命,前来永安郡处理委托。”
军官的眼神微微一凝,他身旁的另一名负责登记的文书,更是下意识地抬起了头。
青山观!
他的态度变得恭敬了许多,但依旧保持着军人的风骨,抱拳道:“原来是青山观的仙师,失敬。按照规矩,仙师入城也需登记名讳和来处,以备存案。”
“理应如此。”罗宇并不意外,将玉符收好。
那文书飞快地在专门的册子上记录下“青山观,罗宇”几个字。
做完这一切,那军官一挥手,侧身让开了道路:“仙师请。”
没有过多的奉承,也没有多余的谄媚,一切都公事公办,却又透着对仙门上宗应有的尊重。
周围排队的百姓和商旅看到这一幕,都投来了敬畏的目光,窃窃私语。
“是青山观的仙师,好年轻啊!”
“啧啧,不愧是仙门弟子,气质就是不一样。”
“安静!不许喧哗!”军官低喝一声,议论声立刻消失,队伍重新恢复了秩序。
李石柱和罗文跟在罗宇身后,也顺利地通过了城门。
踏入城门,宽阔的主干道由巨大的青石板铺就,平整得可以跑马。
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的店铺。
三四层高的宏伟酒楼,飞檐上挂着大红灯笼,古色古香的茶馆里,飘出阵阵茶香和说书先生抑扬顿挫的唱段,门口挂着巨大“当”字的当铺,门面庄严肃穆……
街道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
拉着绫罗绸缎的华丽马车,与运送矿石的笨重牛车擦肩而过。
腰挎长剑的江湖侠客,与手持拂尘的道人并肩而行,穿着暴露的异域舞女,与身着儒衫的书生相映成趣。
罗文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他东张西望,脸上写满了兴奋与好奇,就像一只刚进城的土拨鼠,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哇!哥,你看那个!那人肩膀上站着一只猴子!”
“石柱哥,那家店是卖什么的?门口挂着一把那么大的剑!”
……
罗宇的脚步不疾不徐,他的神识早已悄然散。
在他的感知中,这条街道上,至少有几名练气初期的修士,一些大的商行或府邸中,还隐藏着几道练气中期、甚至练气后期的气息,他们气息悠长,显然是在此地修行或坐镇多年的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