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缘由(1 / 1)

加入書籤

翌日,辰时初刻。

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在青石铺就的郡守府前庭,李浩然、罗宇、林清雪与静心禅师四人,已准时在此集结。

李浩然依旧是一身儒衫,身姿挺拔如松,腰间悬着那柄古朴的君子剑,神情温和而沉静。

林清雪则换了一身利落的淡青色劲装,更显英姿飒爽,只是那清冷的气质,依旧如冰山上的雪莲,拒人于千里之外。

静心禅师身披灰色僧袍,手持念珠,双目微阖,仿佛入定,周身散发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息。

罗宇则还是那身青山观的制式道袍,站在一旁,神色平静无波,目光清澈。

不多时,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传来,正是黄天霸。

他今日依旧是那身干练的捕头劲装,腰间的环首刀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发出低沉的金属碰撞声。

他身后跟着几名衙役,牵来了一辆极为宽敞的四轮马车。

这马车车厢用料考究,车壁厚实,车轮上甚至包裹着一层软皮,显然是为了长途行驶的舒适与平稳而特意准备的。

“让各位仙师久等了!”黄天霸大步上前,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如钟。

“主事大人公务繁忙,特命属下安排好一切,务必不能怠慢了各位仙师。这是郡守府最好的马车,足以容纳我等,且行驶平稳,不会过多颠簸。”

李浩然微笑着还礼:“黄捕头有心了,我们此行乃是为查案而来,非是游山玩水,一切从简即可。”

黄天霸却一脸正色道:“仙师此言差矣,各位是接纳了朝廷委托而来,乃是天大的事。若是连这点行路之便都提供不了,传出去岂不是让我郡守府颜面扫地?主事大人知道了,非得扒了我的皮不可!各位仙师,请上车吧!”

他态度诚恳,众人也不再推辞。

黄捕头吩咐车夫:“去下沙村。”

“好嘞!”车夫应了一声,轻轻一抖缰绳,两匹健马拉着马车,缓缓启动,平稳地驶上了通往城外的官道。

马车内部空间果然宽敞,两侧是长长的软垫坐榻,中间还摆着一张小小的矮几,上面备有茶水和一些简单的糕点。

按照上车时的顺序,林清雪与李浩然自然地坐在一侧,而另一侧,静心禅师、罗宇、黄捕头三人并坐。

马车驶出城门,速度渐渐快了起来,车厢内却异常平稳,只有轻微的摇晃感。

车厢内有些安静,只有车轮滚滚和马蹄嗒嗒的声音。

黄捕头似乎不习惯这种沉闷的气氛,他看了一眼对面的李浩然和林清雪,心中暗自嘀咕。

这李儒贤看起来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倒是好相与。

可这位林仙子,却冷得像一块冰,从见面到现在,就没见她笑过,连话都说得极少。

可让他意外的是,林清雪此刻竟主动打破了沉默。

她看向身旁的李浩然,清冷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熟稔。

“李兄,自上次雁荡山一别,已近两年,不想今日会在此地重逢,观你气息,愈发沉凝内敛,风采更胜往昔。只是不知,你腰间这柄不争,可曾出鞘?”

李浩然闻言,温和一笑。

他伸手轻轻抚摸着剑鞘,“林仙子谬赞了,我这柄剑,养的是一口浩然之气,磨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浩然之气不盈,赤子之心不坚,此剑便如顽铁,出鞘亦无用。”

坐在对面的黄捕头听得是云里雾里,他一辈子与刀剑为伍,深知兵器乃是武人第二生命,每日勤练不辍,方能人器合一。

这“练剑却不出剑”的说法,当真是闻所未闻。

他忍不住好奇地问道:“李先生,恕黄某愚钝,这宝剑束之高阁,不饮血、不开刃,如何能保持其锋锐?这剑,又该如何养呢?我辈武人,只知日夜盘练,将自身气血劲力灌注其中,方能使得顺手,您这法子,实在奇特。”

李浩然爽朗一笑,并不因黄捕头是凡人武夫而轻视。

“黄捕头此问,正点在了关键之处。寻常练剑,是以人为体,以剑为用,人催剑气,剑增人威。此乃术之层面,而我儒家练剑,却有不同,我们讲求心剑合一,这心,指的便是道心。”

他伸出手指,在空中虚划了一个“仁”字。

“我等儒家弟子,每日晨昏诵读圣贤经典,是为养心;行于世间,扶危济困,锄强扶弱,是为践道。这心中所养的浩然正气,便会一丝丝、一缕缕地温养这剑中之灵。

待到德行圆满,道心稳固,一念出,则风雷动,鬼神惊。所以,我这剑,看似未出鞘,实则无时无刻不在修行之中。”

一番话说得黄捕头目瞪口呆,虽不能完全理解其中深意,但那种高山仰止的敬佩之情却是油然而生。

“先生的境界,我等凡夫俗子,望尘莫及!佩服!佩服!”

静心禅师自始至终闭目养神,此刻也缓缓睁开眼,微笑道:“李居士以儒入道,心怀天下,以浩然正气养剑心,贫僧佩服。”

李浩然谦逊道:“大师过奖了,大道三千,殊途同归罢了。”

说完,他话锋一转,目光再次落在了林清雪身上,神色变得认真了些许。

“林仙子,昨日在议事屋,我便察觉你对罗道长似乎颇有微词。青山观与你正法观百年前确有恩怨,但那毕竟是近百年前的老一辈之间的争斗,早已尘埃落定。

冤冤相报何时了,我观罗道长为人沉稳,并非骄横跋扈之辈。你言语间屡屡针对,似乎并非只因宗门旧怨那么简单。若有难言之隐,不妨说出,此行我们五人一体,若心有芥蒂,遇事便难免生出嫌隙,于调查大大不利。”

李浩然这番话说得极为坦诚,也十分中肯。

车厢内的气氛瞬间又变得有些凝重。

黄捕头和静心禅师都看向林清雪,而一直沉默的罗宇,也终于抬起眼帘,平静地注视着她。

林清雪清冷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李兄所言不错,我的确不该将个人情绪带到此次任务中来。”她转向罗宇,缓缓说道。

“百年前那场灵石矿脉之争,对我而言,并非只是一段写在宗门卷宗里的旧事。我正法观在那场争斗中,陨落了一位前途无量的阵法天才,他是我嫡亲的叔祖。

据家族长辈所言,叔祖当年并非死于堂堂正正的斗法,而是在一次勘探矿脉时,被青山观弟子设伏偷袭,力战而亡。

自小便听着这个故事长大,心中对青山观,自然难以生出好感。昨日见你,又听闻你来自青山观,一时之间,心中积郁的怨气便有些控制不住,言语多有冒犯,是我的不是。”

说罢,她对着罗宇郑重地抱拳一礼:“罗道友,先前种种,是我失礼了。我虽无法忘记仇怨,但亦知冤有头债有主,此事与你无关。我向你道歉,并保证在接下来的任务中,绝不会再因私怨而影响大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