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温体仁借刀杀人(1 / 1)

加入書籤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其二,在圣旨抵达前的这段时间,正是我们厉兵秣马、做足准备的黄金时间,成都城坚?那我们就造出轰开它城门的利器!叛军人多?那我们就造出让其血肉横飞、魂飞魄散的火器!”

“骆大人!”

楚轩看向骆养性,

“你伤势未愈,正好留在石柱休养,同时将成都叛军布防、将领性情等细节,详细告知王一飞。”

洛养性下意识反问:“那楚将军呢?”

楚轩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目光投向兵仗司的方向:

“我?我要亲自去工坊督战,火药组,冶铁组,机械组,所有人,给我日夜轮班。我要在圣旨抵达之前,看到能轰塌成都城墙的新式火炮!”

他站起身,声音斩钉截铁:

“沈卫国,刘之勃!就让他们在成都多得意几天。”

等圣旨一到,等新的火器造出来后,也是他楚轩,名正言顺入主成都府,推行大同之始!

这最后一层深意,他自然不会说出口。

数日后,八百里加急塘报如惊雷般砸入紫禁城。

当值太监尖细的嗓音划破皇极殿的沉寂:

“成都急报——知府沈卫国、巡抚刘之勃,据城谋反!杀钦差、囚蜀王,打出清君侧旗号!”

“反了!真是反了!”

崇祯猛地站起身,须发皆张,

“区区一个知府,一个巡抚,竟敢如此大胆,行谋逆之事!”

他的目光如利剑般扫过阶下群臣,

“温体仁,你之前还在朕面前说蜀地太平无事,如今作何解释?”

温体仁不慌不忙地出列,躬身一揖,

“陛下息怒。沈卫国、刘之勃虽然叛逆,但文官掌兵,犹如书生操戈,自古以来就没有成气候的。当年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不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功了吗?

依臣之见,对待此事应以招抚为主,只需许以他们高官厚禄,便可瓦解其众。”

“招抚?”

兵部尚书申用懋一听这话,脸色涨得通红,立即开口打断:

“温大人难道忘了杨鹤招抚流寇的教训了吗?沈卫国杀钦差、囚蜀王,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如果还能用招抚的方式解决,那国法何在?

臣恳请陛下速发京营精锐,以雷霆之势荡平叛逆,方能彰显朝廷的威严!”

“申尚书好大的口气!”

温体仁斜睨着申用懋,声音陡然变得尖厉起来,

“你可知如今京营还有多少真正能打仗的士兵?年初广渠门之役,三大营缺额近半,很多都是用市井无赖充数。如今仓促之间点兵,难道是想让这些乌合之众去送死吗?

而且蜀道艰险,粮草转运困难,所需费用巨大,陛下可还记得去年辽饷拖欠了三个月的事情?”

温体仁的话正好戳中了崇祯的痛处,皇帝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这时,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站了出来,大声驳斥道:

“温体仁!你这分明是借着钱粮的名义来行姑息养奸之实!蜀王是太祖的直系子孙,如果他有什么闪失,陛下将来如何去太庙向列祖列宗交代?

况且沈卫国已经做出了囚禁蜀王的行径,这明显是目无天子,怎么还能招抚呢?”

“曹大人此言差矣。”

温体仁转向曹于汴,手中的拂尘轻轻晃动着,

“蜀地偏远,我朝立国以来,土司叛乱时有发生,哪一次不是恩威并施才得以解决的?

如今陕北的高迎祥、张献忠还没有平定,辽东的皇太极又虎视眈眈,如果再和蜀地开战,岂不是要三面受敌,陷入困境?”

“住口!”申用懋再也忍不住,向前一步瞪着温体仁,“你这分明是在为自己的党羽张目!我听说沈卫国在成都的时候,曾经宴请过你的门生,莫非你们早就有勾连?”

“放肆!”温体仁脸色骤变,指着申用懋的手指微微颤抖,“申用懋,你竟然敢血口喷人!老夫深受国恩,对朝廷忠心耿耿,岂容你这武夫在此污蔑!

陛下,申用懋无中生有污蔑老臣!请为老臣做主!”

“够了!”

崇祯重重地一拍御案,“朕问你们的是平叛之策,不是让你们在这里互相攻击,泼脏水!温体仁,你说招抚,那派谁去招抚?申用懋,你说进兵,那谁来担任大将?”

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剩下烛台燃烧时发出的细微爆裂声。

温体仁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再次躬身道:

“陛下,臣举荐一人,此人便是石柱游击将军楚轩。楚轩曾以百骑破皇太极的后营,足见其智计过人。而且他与沈卫国有夺功之仇,必定肯全力效力。

更重要的是,他熟悉蜀地的情况,石柱又离成都近,调兵遣将也会相对比较容易。”

“荒谬!”

申用懋立刻厉声反驳,

“楚轩擅长的是野外作战,成都城高池深,难道要靠他那几杆燧发枪去破城吗?温体仁,你这分明是借刀杀人,想让楚轩去送死!”

“申尚书何必危言耸听?”温体仁冷笑一声,语气中充满了轻蔑,“兵贵精不贵多,楚轩在京畿的时候,就能用以白骑牵制近十万鞑子军队,如今他的手下部中远超当初,此番平叛自然也可以如法炮制。

而且沈卫国的兵军械匮乏,军纪涣散。如果楚轩能用奇计打败他们,那是朝廷的福气;

就算不能取胜,也不过是折损一个偏将,对大局又能有什么影响呢?”

温体仁的这番话看似公平,实则暗藏杀机。

崇祯沉默了很久,他想起了楚轩在德胜门的神勇表现,又想到京营确实难以担当大任,最终咬牙说道:

“准奏。着楚轩为平叛先锋,总领四川军务。温体仁,你兼管粮饷转运;申用懋,你负责调火器营协防。退朝!”

当崇祯拂袖离去后,温体仁和申用懋在丹陛旁擦肩而过。

温体仁低声冷笑道:“申尚书不必着急,且看楚轩如何用百骑平定十万大军。”

申用懋则狠狠地瞪了温体仁一眼,咬牙切齿沉默无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