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锦衣卫出城寻访楚轩(1 / 1)

加入書籤

“一派胡言!”

申用懋须发戟张,怒不可遏,

“温体仁!你好歹毒的心肠!此等忠勇之士,于外浴血袭扰,牵制鞑虏主力,焚其辎重,折其锐气,此乃泼天之功!你竟为了一己苟安之念,要陛下下旨将其送入虎口?此乃自毁长城!寒天下忠义之心!”

他转向崇祯,言辞恳切:

“陛下!万不可听信此等谬论!此百人小队,战术精妙,战力卓绝,更兼火器犀利。此等力量,用于守城,是明珠暗投,是暴殄天物!守城乃堂堂之阵,需兵甲坚城。彼等所长,在于机动袭扰,在于敌后穿插。

命其放弃所长,入城固守,无异于龙困浅滩,虎落平阳,必遭鞑子重兵围歼。届时,非但守城无益,更失此牵制鞑虏之奇兵。皇太极再无后顾之忧,攻城只会更猛,此乃饮鸩止渴之下下策!”

他喘了口气,继续道:

“当务之急,是坚守待援,袁督师、祖总兵大军已在途中,满桂将军血战不退,京营将士亦在死守。

此百人小队在外袭扰,如同插在皇太极肋下的一把匕首,使其如芒在背,不敢全力攻城。此内外呼应之势,方为正道!岂能自断臂膀?”

曹于汴也大声附和:“申尚书所言极是!温体仁之议,名为解困,实为卖国!欲以忠义之血,换一纸屈辱之和约!陛下明察!”

温体仁冷笑:

“忠义?来历不明,不听号令,此乃乱兵!匪寇!用之守城,是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

申尚书、曹御史,你们口口声声忠义,难道要坐视京城陷落,陛下蒙尘吗?你们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双方再次激烈争吵起来,唾沫横飞,互不相让。

主逃派如周延儒等,则沉默不语,眼神闪烁,显然在衡量利弊。

崇祯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激烈的争吵,只觉得头痛欲裂。

温体仁的话,像毒蛇一样钻进他心里。

牺牲百人……换取和平……听起来似乎……可行?

他太累了,太怕了。

德胜门摇摇欲坠的消息不断传来,袁崇焕迟迟不至,他看不到希望。

这突然出现的百人队,像一根意外的稻草。

但申用懋和曹于汴的话,又像警钟在敲响。

来历不明。

战力卓绝,用之守城是浪费。

自毁长城……

他的内心天人交战。

一方面,他对守城的京营毫无信心,满桂再勇也独木难支,急需任何可能的助力,哪怕饮鸩止渴。

另一方面,他对这支神秘的小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忌惮。

百人就能把皇太极逼得猛攻北京?

这是什么概念?

若真能收服为己用……若其真有如此厉害……

可万一……万一是流寇,甚至是……反贼呢?

“够了!”

崇祯再次厉喝,打断了争吵。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做出了一个看似折中的决定,

“申用懋!”

“臣在!”申用懋连忙应声。

“朕命你,即刻督率京营余部及五城兵马司,全力加固城防。征发城内青壮民夫,搬运砖石木料,拆屋也在所不惜!

务必确保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等要地不失!告诉满桂,朕与京城共存亡!让他务必顶住!”

说这话时,崇祯的表情带着一丝决绝。

“臣……领旨!”

申用懋心中一沉,知道守城压力更大了,但也只能咬牙应下。

“骆养性!”

“臣在!”

“着你锦衣卫,立刻挑选精干人手!从安定门设法出城!”

崇祯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给朕找到那支百人队!找到他们的首领!朕要知道他们究竟是何方神圣!是官是匪?从何而来?目的何在?所用火器是何物?

务必给朕查个水落石出!记住,是寻访,不是缉拿,先探明底细。若有接触,务必谨慎!探明后,速速回报!不得有误!”

他强调“探明底细”,显然对这支力量既想利用,又充满疑虑。

“臣遵旨!”骆养性抱拳领命,心中凛然。

这差事,可不好办。

“退朝!”

崇祯疲惫地挥挥手,仿佛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

他靠在冰冷的龙椅上,闭上双眼。

殿外的炮声似乎更近了。

他不知道,他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

那支神秘的百人队,是救星,还是……更大的麻烦?

……

黎明前夕,北京城外。

骆养性伏在一道干涸的引水渠里,大口喘着粗气。

他身边的锦衣卫,只剩下了七人,个个带伤,衣甲破损,脸上沾满泥污和血渍。

就在半刻钟前,他们被一股巡弋的镶白旗骑兵发现了。

对方显然把他们当成了那支神出鬼没的小队同伙,二话不说就发起了猛攻。

弓弦震响,重箭如雨。

饶是他们个个都是锦衣卫里千挑万选的好手,武艺高强,反应迅捷。

在分散突围下,依然折损了五个弟兄!

一个被射穿了脖子当场毙命。

一个重伤落马被乱刀砍死。

还有三个为掩护他突围,生死不明。

“大人……咳咳……”

一名锦衣卫小旗咳出血沫,肩头插着一支折断的箭杆,“鞑子……咬得真死!跟他娘的疯狗一样!”

骆养性抹了把脸上的血和汗,眼神阴鸷:

“皇太极这是恨毒了那伙人,连带着咱们也遭殃了……”

他环顾四周,压低了声音安抚部下:

“都打起精神!陛下还在宫里等着咱们的消息。京城还在鞑子炮火下,咱们是陛下的亲军,陛下的眼睛,陛下的刀子。

就算死,也得把差事办成了!陛下说过,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咱们锦衣卫,就是陛下的最后一道屏障!绝无退路!明白吗?”

“明白!”剩下的锦衣卫低声应和,眼中虽有余悸,但更多的是决绝。

他们是天子亲卫,与皇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皇帝不退,他们更不能退!

就在这时,负责瞭望的锦衣卫突然低呼:

“大人!东北边有动静!马蹄声……人不多!”

骆养性心头一紧,难道是鞑子的游骑又来了?

他示意众人噤声,紧握绣春刀,屏息凝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