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我来自四百年后(1 / 1)
安置好部队,秦良玉在馆驿稍作休整,便有心腹将领带回更多市井消息。
“大人,属下打听到......朝堂上似乎不太平。袁督师虽然解了围,但好像有人弹劾他......纵敌,还有跟鞑子不清不楚的传言,吵得很厉害。”
秦良玉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楚轩卷入的风暴,比她想象的还要猛烈。
“准备一下,明日平台觐见。”
秦良玉沉声道。她需要亲眼看看那位多疑的皇帝,对楚轩、对袁崇焕、对她石柱,究竟是何态度。
......
次日。
平台之上,气氛肃穆。
崇祯皇帝朱由检一身常服,脸上带着难得的、发自内心的笑意。
在他面前的,是一身戎装,精神矍铄的秦良玉。
“秦卿快快平身!”
崇祯亲自上前虚扶,
“卿家千里勤王,忠勇可嘉!更难得为朕、为大明,带出了楚轩这等天纵奇才。卿与楚卿,当居首功!”
见崇祯只字不提袁崇焕,秦良玉心里顿时有了底,起身沉稳道:
“陛下谬赞。守土抗虏,臣之本分。楚轩亦是机缘巧合,得遇良材,幸不辱命。”
“好一个本分!好一个机缘巧合!”
崇祯心情极佳,朗声道,
“朕心甚慰!特赐秦卿金百两,银千两,锦缎百匹,牛五十头,羊百只,御酒百坛!以彰卿家忠义!”
秦良玉再次拜谢:
“臣,叩谢陛下隆恩!”
崇祯兴致高昂,踱步沉吟片刻,目光灼灼地看着秦良玉:
“秦卿乃我大明巾帼柱石,千古奇女子!朕心有所感,赋诗四首,以颂卿功!”
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吟诵: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翦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
诗句铿锵,充满了对秦良玉的赞誉和期许。
群臣侍立一旁,无不露出赞叹之色,纷纷附和:
“陛下圣明!秦总兵当之无愧!”
然而,处于赞誉中心的秦良玉,在听到这些诗时,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震。
当第四首“凭将箕帚扫匈奴”念完,她的目光已不由自主地、带着难以言喻的惊诧,投向了侍立在侧后方的楚轩。
这诗.......这诗的其中两首......与她数月前,楚轩随口吟出的那两首......一字不差!
当时她只当是对方即兴写的马屁文。
可如今......当今天子,竟在金銮殿上,亲口吟出!
这怎么可能?
楚轩感受到了秦良玉的目光,他面色平静,甚至对秦良玉微微颔首。
秦良玉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她强压下翻腾的思绪,向崇祯谢恩:
“陛下天恩,臣惶恐!陛下诗才斐然,臣愧不敢当!”
崇祯龙颜大悦,又勉励一番,赐宴款待。
宴席上,秦良玉食不知味,心中反复回响着那两首一模一样的诗,以及楚轩那深不可测的眼神。
......
深夜,烛火跳动,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投在墙壁上。
书房门窗紧闭,秦良玉亲自检查过,确认绝无隔墙之耳。
她屏退了所有亲随,只留下楚轩一人。
书房内寂静无声,只有烛芯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秦良玉坐在主位,目光如电,紧紧盯着站在下首的楚轩。
她不再是宴席上那个恭谨的总兵,而是手握白杆兵、威震西南的巾帼统帅,一股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
“楚轩。”
秦良玉的声音低沉,
“现在,只有你我二人。告诉本官,那诗,究竟是怎么回事?陛下所吟前两首,与你数月前在石柱所言,为何一字不差?是你献给陛下的,还是......?”
楚轩迎着秦良玉审视的目光,神色坦然,甚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当初在石柱说出的两首诗,如今总算派上了用场。
他深吸一口气,拱手道:
“秦大人明鉴。楚轩,并非此世之人。”
秦良玉瞳孔骤然收缩,握紧了扶手:
“何意?”
“我来自......四百年后。”
楚轩的声音清晰而平静,却如同惊雷炸响在秦良玉耳边。
“荒谬!”
秦良玉猛地站起身,手已按在腰间佩剑上,
“楚轩!休得胡言乱语!戏弄本官!”
“大人息怒。”
楚轩不慌不忙,
“若非如此,如何解释那诗?陛下今日之诗,在楚轩的时代,是载于史册的。末将不过提前背了出来,大人可还记得,楚轩改良火器之法?
那亦是后世数百年摸索改进的成果。楚轩所言用游击战法,在后世,更是有完整理论支撑的制胜之道。
大人细想,若非亲历后世,一介辽东百户,如何能通晓这些?”
秦良玉死死盯着楚轩的眼睛,却只看到一片坦诚。
她缓缓坐下,手依然按在剑柄上,心中翻江倒海。
火器改良、游击战法、预言般的诗句......
这些无法解释的事实,冲击着她固有的认知。
“你继续说。”秦良玉的声音有些干涩。
“大人,楚轩穿越四百载光阴,来到此世,非为荣华富贵,实为逆天改命!”
楚轩语气陡然变得无比沉重,
“改变......大明的结局!”
秦良玉的心猛地一沉:“结局?如何?”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
楚轩的声音如同来自幽冥,
“李自成攻破北京,陛下......于煤山自缢殉国。大明......亡了。”
“什么?”
秦良玉如遭雷击,脸色瞬间惨白,猛地再次站起,
“不可能!我大明......我大明......”
楚轩没有理会,继续讲述:
“随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着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实则与清廷勾结。鞑子,入主中原!”
秦良玉浑身剧震,踉跄一步,扶住桌案才站稳,眼中充满了惊骇与不信:
“鞑子......入主中原?那......那岂不是又回到被蒙古人统治的时期?”
“有过之而无不及!”
楚轩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秦良玉心上,
“清廷推行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多少仁人志士,因不肯剃发而人头落地!多少汉家儿郎,被迫剃去头发,穿上那丑陋的金钱鼠尾辫!
我华夏传承数千年的衣冠礼仪,被践踏殆尽!他们视汉人为奴,圈占土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南繁华之地,血流成河!尸骨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