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阿鲁台的绝望,被打哭的大明武安侯(1 / 1)

加入書籤

郑亨看着已经来到城下的鞑子大军,满脸的决然之色。

从当初怒怼朱瞻基,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开平,他就没有后悔过。

尽管他知道守了这么久,可能依旧没有什么作用,这些鞑子攻破开平后,长城周边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军,完全无法挡住这些鞑子。

这些鞑子必然会祸乱大明北地,但他却是无比的无奈与绝望。

郑亨多希望朱高煦能够尽快结束在顺天的大战,能够尽快带兵北上啊。

别人他不知道会不会管鞑子,但他只知道,在这个大明,朱棣与朱高煦,是绝对不会对这些鞑子置之不理的。

郑亨相信,一旦朱高煦取得在顺天那里的大战胜利后,肯定会率兵北上。

如今,他只希望这个时间能够更快一些。

因为他这里真的已经快要挡不住了。

在阿鲁台不断不计伤亡的强攻之下,他已经坚守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若是当初但凡朱瞻基能够多给他一些弹药物资,他都有信心能够坚守更久的时间。

可惜,没有了。

阿鲁台越是急,他越明白鞑子危机有多大,可他没有任何办法。

如今,城头上已经没有任何的箭矢,火器成了摆设,他只能这样等着鞑子大军靠近城头时,用长矛进行杀敌。

可他们一旦露头,下面鞑子的弓箭手就会发射箭矢。

这个时候阿鲁台也已经不管不顾了,哪怕箭矢会误伤自己的大军,但他只想快些攻破开平。

阿鲁台深知,开平的守军没有主动出击,火器早早已经没有使用,又没有任何援军到来,这里的守军,完全成为了一支孤军,并且粮食物资肯定不多。

他们确实打不过朱高煦的大军,但只要他们攻破开平,进入大明之内,他们就能够趁着大明的内乱,劫掠之后再行转移。

开平的攻守还在继续,郑亨看着身边的明军不断倒下,心中无比的痛苦,却是没有任何办法。

即便是他自己,本身就有伤的情况下,如今肩膀都还插着一根箭矢。

然而面对鞑子这样的进攻,他们已经挡不住了。

鞑子渐渐的登上城头,城头提起大刀,直接向着已经登上城头的鞑子杀去。

“明军威武!”

“杀鞑子!”

郑亨一人的怒吼,顿时引得周边仅剩下的数十明军纷纷开始放声怒吼着,视死如归般的杀向鞑子。

然而就在这时,一道道炮弹落下的轰鸣声传来,只见城外的鞑子大军径直遭受到倾泻而下的炮弹轰炸,死伤无数。

郑亨看着这一幕,一时都有些失神,但片刻间回过神来。

郑亨双眼紧紧看着外面,他想要知道到底是朱瞻基派兵来了,还是朱高煦的大军到了。

就在郑亨期待的目光之中,只见远方的大军缓缓出现,直接杀入鞑子大军之中。

郑亨拿着望远镜看去,当看见旗帜上的‘汉’字大旗时,他已经明白,这是朱高煦的大军到了。

尽管他不知道朱高煦的大军怎么来的,但他知道,这些鞑子的末路到了。

“弟兄们!汉王殿下的大军已至,随我杀!守住城头!”

郑亨很清楚,朱高煦的大军到来,但战斗并没有结束,他还需要守住城头,确保城头不失。

城外,阿鲁台脸上本来已经露出了笑容,攻打了开平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让他看见了可以拿下开平重镇的希望,怎么能不让他高兴。

可当自己的大军突然遭受炮火的覆盖,阿鲁台顿时慌了。

不仅是阿鲁台,所有鞑子都慌了,尤其是其中的瓦剌部大军,他们感受着这样的炮火,他们无比的熟悉,因为他们在这之前,就已经感受过了。

“是汉军!是汉军的火炮!汉军来了!快跑啊!”

鞑子顿时渐渐开始慌乱起来,阿鲁台哪怕想要管,却是有心无力。

当目光向后侧方看去,只见一支大军,正在向着他这里杀来,顿时让阿鲁台亡魂皆冒。

可即便如此,阿鲁台都没有后撤,他知道后撤已经无用了,因为在他们的家园,还有一支汉军正在不断向南打过来,他撤离了,又能如何?

如今大明内乱,是他们好不容易的机会,一旦退了,他们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阿鲁台当即下令前方的大军继续进攻城头,自己带着大军亲自杀向攻来的汉军。

冲来的汉军之中,朱荣与谭忠两人看着阿鲁台没有逃,反而向他们杀来,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们不怕阿鲁台不跑,就怕阿鲁台给跑了,毕竟这里最大的功劳,就是阿鲁台。

“传令炮兵!继续炮轰城下的鞑子大军!”

“谭忠!你率领一部向城下杀去,确保开平不失!”

朱荣与谭忠,虽然两人都是一路军的主将,但这个时候,朱荣已经不想这些了,当即直接对谭忠说着。

他比谭忠年纪大,资历更老一些,事情紧急之下,他也不想和谭忠商议。

谭忠纵然有些不愿,因为他想要擒下阿鲁台,毕竟这才是功劳的大头。

但他也知道事态紧急,开平决不能被鞑子攻下,不然城内的百姓将会惨遭毒手,且后面他们还要再攻开平,必然需要付出更大的伤亡。

谭忠当即带着本部骑兵以及征调而来的女真等族骑兵以及收降的朝鲜骑兵,杀向城下的鞑子。

朱荣看着谭忠领兵而去,也不再去多想,当即开始下令。

“火枪射击!骑兵随后出击!”

朱荣一脸的冷笑,如果阿鲁台主动防守,他还会稍微费一些力。

但阿鲁台主动攻过来,这不是找死?

火枪手手持击发枪不断开始射击,冲来的鞑靼与瓦剌军不断的倒下,哪怕就是骑兵,冲锋的速度都被迟滞。

毕竟这可是上万支火枪的密集射击,虽然不是机枪,但同时射击之下,跟机枪没什么区别了。

射击三轮后,朱荣派出骑兵从两侧发起冲锋,步军随即跟上。

阿鲁台看着自己的大军不断倒下,却是未能伤到汉军分毫,心头一阵绝望。

当初他和朱棣率领的明军打,都不至于这样啊,都不至于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啊。

然而面对汉军,他却是让汉军付出些许的伤亡,都做不到吗?

之前他听着瓦剌被汉军的一路大军打得溃不成军,还有人率领部族投降,他心中很是看不起。

在他看来,朱棣率领的明军也都只是那个样子,他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朱高煦不过是大明汉王罢了,朱高煦的大军,难道还能比朱棣亲自率领的明军还要强?

然而此刻,现实重重给了他一巴掌,让他彻底看清了现实。

当看见汉军开始发起进攻,自己的大军却是已经阵脚大乱,不断有人开始外逃,阿鲁台已经放弃了挣扎,没有再做任何的部署。

因为此刻他再怎么下令,也已经没用了。

他的精锐本来之前就被朱棣给重创,现在的大军,不过都是部落里的青壮,以及混合了逃过来的瓦剌部残兵组成。

顺风打一个开平都打不下,他还能指望这样的大军击溃这样的汉军?

直到这时,阿鲁台终于想起来了逃,可是已经为时已晚。

朱荣率领一部分骑兵直接向着阿鲁台的方向杀来。

阿鲁台想跑,可所有的汉军,都不希望跑了阿鲁台。

不仅是朱荣,哪怕是去往城下的谭忠,在解决了开平城头的危机以及城下的鞑子后,率领一部分骑兵也是向着阿鲁台杀去。

战局已定之下,他们是很不想放走了阿鲁台。

阿鲁台看着汉军对着他紧追不舍,满心绝望,甚至直接将大纛都丢下,可是依旧无法甩开,仿佛被锁定了一般。

逃跑无果之下,阿鲁台也认命了,当即停下,丢下手中的武器。

看着朱荣与谭忠追到近前,当即下马,单膝跪地。

“我阿鲁台,愿率鞑靼部投降大明汉王殿下!”

对于投降,阿鲁台已经轻车熟路了。

毕竟他对朱棣就投降了很多次,如今再对朱高煦投降,丝毫没有半点膈应。

只是他还是想不通,大明不是在内战吗?朱高煦不是在所谓的起兵靖难吗?怎么还有这么多大军来这里?

难道是朱瞻基已经没了?

想到这里,阿鲁台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本以为朱高煦这次靖难,大明会打很久,没有想到居然这么快就结束了,心头都不由得大骂朱瞻基废物。

但凡朱瞻基给力一些,将朱高煦的大军吸引住,他不就可以顺利进入大明之内了?

朱荣与谭忠此刻看着阿鲁台,脸上写满了不满意。

他们是真没有想到阿鲁台这么没有风骨,就这样投降了。

比起活捉,他们更加愿意带着阿鲁台的人头去见朱高煦。

两人无奈,最终只得将阿鲁台收押,带了回去。

来到开平,看着城内的破败不堪,房屋基本都已经损毁,只剩下一些妇孺以及少许几个幼童,眉头一皱。

登上城头,看着城头密密麻麻的尸身,心头一悲。

虽然是明军,但他们,又何尝不是明军?

两人都没有想到,这里的战事,居然这么的惨烈。

此刻,两人心头都已经没有了刚才大胜的喜悦。

让人开始清理尸身,两人继续往前,直到看见郑亨以及仅剩的三十多人,尽皆负伤相互倚靠坐在地上,快步走了过去。

“军医!让军医立马过来!”

“传令!将军中所有的药材全部开放,必须要将活着的弟兄治好!”

“传令后勤,立即生火做饭!快去!”

两人有条不紊立刻安排着,随即看向一众明军。

“弟兄们辛苦了!这里,交给我们!外面的鞑子,已经被击溃,贼首阿鲁台,已经被生擒,弟兄们安心养伤!”

朱荣与谭忠让人小心翼翼的将所有受伤的人抬下去接受治疗。

如今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抢救了。

“派快马传讯给殿下,将这里的事情告知殿下!”

安排好这些,两人才来到郑亨身前,却是发现郑亨已经晕倒,只得让军中的大夫开始诊治。

直到郑亨醒来,又做了一些吃的给郑亨,待郑亨缓和一些,两人再度到来。

“武安侯,可好些了?”

“朱荣,谭忠,想不到是你们来了,这次对亏你们,多亏汉王殿下,不然一旦让阿鲁台攻破开平,长城又没有什么大军,要让他趁虚而入了。”

郑亨看着两人,脸上也是浮现出了笑容。

三人当初也相识,虽然关系谈不上多好,但都是武勋,哪里能够不知道对方。

朱荣与谭忠担心的看着郑亨,听着郑亨的话语,肃然出声。

“这个朱瞻基真不是人,当殿下得知这些消息之时,就立即派我们来了。

我们刚攻灭朝鲜国,本来准备去往顺天,与殿下会师,接到殿下的军令就立即往这里敢,终于是赶上了。

你也是真的强,带着三千弟兄,在弹药不足,物资不足的情况下,愣是守了快一个月,让阿鲁台寸步不得进,我服气!”

两人都在夸赞着郑亨,在这种条件下能够像郑亨这样做到坚持这么久,他们深知有多不容易。

郑亨听着这些,却是更加悲切,摇摇头,双眼都有些红润。

“能够守住开平,并不是我一人之功,全靠三千弟兄不惜用命阻挡,是靠城内的百姓无条件支持才能坚守。

你们应该看见城内的妇孺与幼童了吧,其实在这之前,还有几个青壮,还有一些大一些的孩童,还有不少老人,可他们亲身帮忙守城,都..没了..,我郑亨对不起他们啊!”

说到这里,郑亨一时都哭出声。

饶是也是久经沙场的大将,靖难之战,又五次跟随朱棣亲征鞑靼与瓦剌,还有其他一些战事,他经历了太多战事,可这次,依旧让他痛心无比。

朱荣与谭忠听后,心头尽皆一震,他们还真不知道,原来城中的百姓,居然为了守住开平,付出了这么多。

而这时郑亨却是强撑着想要起来。

“二位,可否帮我一个忙,扶我去见他们,是我郑亨对不起他们,能够守住开平,多亏了他们,我要向他们,磕头!”

大明武安侯给百姓磕头,郑亨丝毫不在乎这些。

朱荣与谭忠也没有阻拦,小心扶着郑亨起来。

而这里的事,两人随后也一起向朱高煦说明。

虽是百姓,值得他们敬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