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小伙子,说得好!(1 / 1)

加入書籤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凶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钱财。”

“整个死者在我看来也并没有体现到明显的挣扎痕迹。”

“一方面来说死者的骨骼上面没有防御性的卡痕,也没有切割的痕迹,另外不管是卧室内还是玄关处的物品摆放都比较整齐,没有看到任何瓶瓶罐罐倾倒的情况,所以整体来看现场非常平静。”

“我个人认为熟人作案的可能性很大,首先她男朋友是重点调查对象。”

“以上就是我从法医角度来说的这些情况,希望能对案件侦破有所帮助。”

此刻,会议室里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

三组侦查员刚刚汇报完基础勘查情况,投影仪的光束在烟雾缭绕的空气中划出一道朦胧的轨迹。

李旭队长靠在皮质转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已经见底的咖啡纸杯,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无声地滑落。

“各组的基础工作都完成得很好。“

李旭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因为连续熬夜而略显沙哑。

这位从业二十五年的老刑警习惯性地整理了一下面前厚达三厘米的案卷,泛黄的指尖在关键页码处夹着五颜六色的便签纸。

“现在进入深度讨论环节。”

“在刑侦工作中,我们永远要记住——“

他环视着在座的二十七名专案组成员。

“真相就像被层层包裹的洋葱,在完全剥开之前,每一种推断都可能是真相。“

会议室西北角的饮水机突然发出“咕咚“的换气声,把正在做记录的年轻女警小刘吓了一跳。

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现场勘查要点,字迹因为疲惫已经开始歪斜。

坐在她旁边的老刑警王朝悄悄推过去一盒薄荷糖。

这位五十二岁的老侦查员总是随身带着各种提神小物件。

“王教,要不您先开个头?“

李旭转向分管政工的教导员。

这位资深专家正在用放大镜研究现场照片,闻言抬起头,镜片后的双眼布满血丝。

“先让年轻人发言,我清理一下思路。”

窗外的雨突然下大了,豆大的雨点砸在玻璃上,像是无数手指在急切地敲打。

陈宁法医借着这个间隙,将尸检报告又快速浏览了一遍。

报告中“舌骨大角骨折“六个字被红笔重重圈出,旁边标注着“机械性窒息特征性损伤“。

她的目光在“心脏贯穿伤“和“被褥遮盖“两个关键词之间来回游移,职业敏感让她察觉到这些细节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故事。

李旭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作为有着十八年刑侦经验的队长,他太了解这种沉默的含义——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每个人都希望在抛出观点前再完善自己的推理。

他的目光扫过会议室。

老张在画现场平面图,小汪在翻看走访记录,几个年轻民警正在手机上查询相关资料...

最终,他的视线落在最角落的姜东身上。

这个刚分来的警校高材生正盯着白板上的现场照片出神,手中的圆珠笔在指间灵活地转动着。

“姜东同志!“

李旭的声音让整个会议室为之一静,“听说你在警校时拿过犯罪现场分析比赛一等奖?“

不等回答,他继续说道:“年轻人思维活跃,不如你先来抛砖引玉?就当是给我们这些老家伙提供点新思路。“

被点名的姜东明显怔住了。

他下意识摸了摸左眉上的疤痕。

作为全队最年轻的侦查员,他深知在这个平均警龄超过十年的团队里,贸然发言可能带来的微妙影响。

就像他导师常说的:“在刑侦队,一个正确的结论如果来得太早,反而会打乱整体的侦查节奏。“

“谢谢李队。“

姜东站起身时悄悄调整了一下呼吸节奏,这是他在警校演讲课上学到的技巧。

“那我就从五个维度汇报一下个人看法。“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红色记号笔:“第一,关于现场封闭性...“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姜东条理清晰地展开分析。

他先是用蓝色笔画出房屋结构图,标注出所有出入口的状态

接着用红色笔圈出七个关键物证位置。

最后又用绿色笔列出时间轴线。

期间不时引用《犯罪现场勘查学》和《法医病理学》的经典理论,但都会谨慎地加上“根据教材记载“这样的限定语。

“最值得关注的是这个。“

姜东放大了一张卧室照片,“死者身上的羽绒被看似随意,实则呈现标准的矩形覆盖。我测量过,被角与床沿的间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

他调出另一张照片对比:“而客厅的拖鞋摆放角度偏差达到15度。这种矛盾说明什么?“

技术中队的小陈突然插话:“凶手在卧室的行为更具仪式感!“这个发现让会议室响起一阵低声讨论。

姜东点点头,继续道:“结合心脏位置的精准刺创和凶器的特殊处理方式,我认为这反映出凶手对死者存在矛盾心理——既有极端的怨恨,又带着病态的眷恋。“

随着分析的深入,姜东的语速越来越快:“从创伤形态学角度看,刺创入口呈标准的等腰三角形,说明凶手下刀时动作稳定果断”

“但被子的遮盖行为又显示出犹豫和悔意。”

“这种矛盾性强烈暗示凶手与死者存在亲密关系,很可能是...“

“情感纠纷。“

他转向其他队员:“这就是典型的'温情杀手'特征!“

热烈的掌声中,李旭队长悄悄在笔记本上写下“重点关注情杀方向“几个字。

老侦查员王朝摸出手机,给负责外围调查的组员发了条信息:“重点排查死者感情史。“

连一向严肃的陈法医都难得地露出赞许的微笑,在尸检报告上补记了几条新想法。

掌声渐息时,李旭注意到姜东耳根发红却强装镇定的模样,不禁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的青涩时光。

他走过去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得好!不过...“

突然压低声音:“下次别把教科书背得这么明显,老张最讨厌书呆子。“

说完狡黠地眨眨眼,转身宣布:“休息十分钟,然后继续讨论凶器溯源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