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热烈的现场分析(1 / 1)

加入書籤

10分钟后,李旭沉声说道:“刚才,姜东同志的发言非常精彩。“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位警员。

“从整体现场的完整性分析,到微观环境的布局研判,再到具体实体的损伤分布勘验。”

“这个分析框架由宏观到微观,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就像是在用X光机一层层扫描整个案件。“

他停顿了一下,端起保温杯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我认为,这应该成为我们今后现场勘查的标准范式。”

“每一个结论都必须建立在确凿证据的基础上,经得起反复推敲。”

“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不牢,地动山摇啊。“

坐在后排的年轻警员们纷纷低头记录,笔尖在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李队长说到这里,语气突然严肃起来。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在以往的案情分析会上,经常能听到'我觉得''我可能''我认为'这类主观臆测的表述。”

“同志们,“他的手指轻轻叩击桌面,发出有节奏的轻响。

“这种思维方式在刑侦工作中是要不得的!”

“我们办案必须坚持以事实为准绳,以法律为依据。”

“每一个判断都要像数学公式一样严谨,每一个推论都要像物理定律一样可靠。“

会议室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瞬。

李队长环视众人,继续说道:“每一起案件的侦破过程,本质上都是证据链条的严谨构建和线索碎片的科学拼合。”

“所以,我希望接下来的发言,每位同志都要注重逻辑推理。”

“如果脱离逻辑空谈案情,“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那和耍流氓有什么区别?”

“我就简单说这些,下面请其他同志继续发言。“

在姜东开了个好头后,其他警员明显活跃起来。

只见坐在角落的小汪第一个举起手。

这个平时发言不多的年轻警员今天显得格外积极,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哟,小汪今天这么主动?“

坐在他旁边的贾汪笑着打趣道,声音里带着善意的调侃。

“不错不错,就是要向姜东这样的业务骨干看齐。”

“咱们刑警队就需要这样的劲头!“

小汪的脸微微泛红,但很快调整好状态。

他站起身来时,椅子发出轻微的挪动声。

“姜东的分析确实非常全面,我就不重复了。“

他的声音起初有些发紧,但很快就变得流畅起来。

“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补充一点看法。“

他翻开那本已经有些磨损的笔记本,纸张发出清脆的翻页声。

“关于被害人前男友的嫌疑,“

小汪的食指在笔记本上轻轻滑动,寻找着重点,“虽然其前女友证实他一个月前就已离开,而且有游戏在线记录佐证,但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核实...“

他条理清晰地列出疑点:“首先,游戏在线是否等同于本人在场?”

“我们都知道游戏账号可以共享,甚至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保持在线状态。”

“是否有监控能证实这一点?”

“其次,我们目前只查到他没购买汽车票、火车票,但有没有可能通过网约车或其他交通工具返回?“

说到这里,他抬起头环视众人,“现在私家车营运这么普遍,只要肯花钱,找人接送并非难事。”

听到这里,几位老刑警不约而同地点头,有人在小本子上快速记录着。

李队长示意记录员重点标注这些疑点,自己则在笔记本上画了几个星号。

“所以,我建议立即对其前男友展开深入调查。“

小汪继续分析,声音越来越自信,“从犯罪心理学角度看,被害人生前容貌出众,突然分手是否存在隐情?”

“根据我的观察,这类感情纠纷往往是命案的重要诱因。“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我们应当以正常人的行为逻辑来推演,而不是用极端个案来排除嫌疑。”

“毕竟,犯罪动机往往就藏在最普通的人际关系中。“

这番分析引得众人连连称是。

会议室里响起低声的讨论声,有人在小声交换意见。

连一向严肃的王教导员都露出赞许的神色,在他那本皮质封面的笔记本上写下“重点排查“四个字,笔迹力透纸背。

李旭难掩惊讶,他微微前倾身体。

“小汪啊,你这分析思路很见功力,“

他的目光中带着审视和欣赏,“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以前可没见你这么敏锐。看来最近没少下功夫啊。“

“队长,您这是批评我平时不够用功啊。“

小汪腼腆地笑道,手指不自觉地摸了摸鼻子。

“其实,我下班后一直在钻研犯罪心理学和侦查学专著。“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亮了起来,“最近跟着姜东现场、做外围调查,更是学到了很多实战经验。”

“每次现场勘查后,我都会把姜东的分析方法和自己的观察对比记录,找出差距。“

“好!“

李旭欣慰地拍桌,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破案就是要集思广益。如果大家的思路都一样,很可能集体走入死胡同。“

他转向其他人,“来,其他同志还有什么补充?“

这时,资深刑警老秦站了起来。

他习惯性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这个动作让镜片在灯光下反射出一道闪光。

“听完姜东和小汪的发言,我也有几点想法要汇报。“

他的声音低沉而稳重,带着多年办案积累的沧桑感。

“请讲。“

李旭和王教导员同时翻开新的记录页,笔尖悬在纸上准备记录。

老秦清了清嗓子:“除了两位提到的重点,我认为房东的嫌疑也不容忽视。“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文件夹,“这是我整理的近几年类似案件的数据,其中有三起都是房东或物业人员作案。“

他详细分析道:“虽然房门完好无损,但存在'贼喊捉贼'的可能性。”

“报案人是女房东,她家里是否有男性亲属?”

“钥匙保管情况如何?这些都是突破口。“

老秦翻开文件夹,指着一份示意图说:“据我所知,很多出租屋在换锁后都会给房东留备用钥匙。如果房东持有钥匙,那么制造'密室'假象就易如反掌。“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更加专注,有人开始翻看老秦分发下来的资料。

老秦继续道:“另外,房东的报案时机也很蹊跷——之前多次联系不上租客,为何偏偏这次破门而入?“

他的手指在资料上轻轻点着,“在联系失败后,正常人应该会选择报警或找社区协助,而不是自行处置。这种行为模式本身就值得怀疑。“

这番缜密的分析引发热烈讨论。

王教导员在笔记本上重重划下几个感叹号,笔尖几乎要划破纸张。

几个年轻警员交头接耳,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说得好!“

李旭难掩喜悦,他的声音比平时提高了几分贝。

“自从马局长上次强调要营造民主讨论氛围后,咱们队的办案水平明显提升了!“

他站起身来,在会议室里踱了几步。

“就是要这样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合在一起就能拼出完整的真相拼图。“

他转向王教导员,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王教,您看现在这支队伍是不是充满战斗力?”

“就像一台精密的破案机器,每个零件都在最佳状态。“

王教导员满意地合上笔记本,发出清脆的“啪“的一声。

他环视会议室,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有这样的侦查劲头,再复杂的案子也难不倒我们。”

“不过...“他的语气突然严肃起来,“接下来就要看各位如何把这些思路转化为实际行动了。”

“破案不是纸上谈兵,需要脚踏实地的调查工作。“

李旭点点头,转向全体警员:“王教说得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