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动态还原杀人过程(1 / 1)

加入書籤

实验室传来的最新数据犹如一剂强心针,瞬间点燃了整个专案组的破案热情。

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即将揭开真相的紧张感。

在这个全新的破案领域,这条突如其来的关键线索无疑是最令人振奋的突破口。

李旭和王佳教导员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快步向审讯室走去。

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小汪、方妍和姜东紧随其后,虽然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要参与审讯,但按照规定,只有两名警员能够进入审讯室,其余人只能通过单向玻璃在观察室密切关注审讯进展。

当厚重的审讯室门“咔嗒“一声打开时,室内的灯光将周勇的身影清晰地勾勒出来。

周勇颓然地坐在椅子上,眼窝深陷,脸色苍白,显然这几天的审讯已经让他身心俱疲。

听到开门声,他只是微微抬起沉重的眼皮,用沙哑的声音说道:“什么时候放我出去?“

“放你出去?“

王佳教导员冷笑一声,将一叠文件重重地拍在桌面上。

“你想多了,估计你可能真的出不去了。“

周勇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但很快又强装镇定:“什么意思?我没有做犯法的事情,怎么出不去?“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你现在还不承认吗?“

李旭上前一步,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周勇。

“当天晚上是谁把你送过来的李豪。他把你送过来之后已经全盘交代了。“

李旭故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周勇的反应。

“你是十二点钟乘船过来,四点钟回去。”

“这四个小时,你别告诉我你是在河边看风景,而且还支付了高昂的费用。”

“当天晚上的事情,你应该记忆犹新吧?“

周勇的喉结明显地滚动了一下,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避开李旭锐利的目光,低声嘟囔道:“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不知道?“

王佳教导员突然提高音量,声音在狭小的审讯室里回荡。

他缓缓走到周勇身边,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周勇紧绷的神经上。

“那我等一下就给你回忆一下,让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他从文件夹中抽出一叠照片,一张一张地摆在周勇面前。

“我们不仅找到了当天晚上送你进城的人,“

王佳教导员指着第一张照片中模糊的人影,“而且还找到了具体落水的地方。“

他又展示了一张现场勘验照片,“我们在那里发现了泥土与你鞋上泥土完全一致。

经过实验室比对,连矿物成分都分毫不差。你当天晚上就是在那里上岸的。“

周勇的呼吸明显变得急促,他的目光在照片上游移,却不敢直视。

审讯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王佳教导员直起身,绕着周勇慢慢踱步:“你在那里上岸之后,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房门走了进去。“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沉,“当天晚上,你实施了杀人行为,最后离开。“

突然,王佳教导员一把抓起周勇的手臂,将他的袖子撸起:“这个地方的伤痕,当天晚上还是比较痛吧?“

他指着周勇手臂上几道已经结痂的伤痕,“这些斑点状的线条痕迹,就是芦苇戳伤。“

周勇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他的眼神涣散,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个字。

审讯室外的单向玻璃后,我们几个人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决定性的一幕。

案件的真相,终于要在这一刻水落石出了。

听到这里,周勇的眼神突然凝固了。

他的瞳孔微微收缩,原本随意搭在膝盖上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了。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如刀般直刺向王佳教导员和李旭,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却始终没有吐出一个字来。

“怎么?被我们说中了吗?“

王佳教导员向前倾身,双手撑在桌面上,声音陡然提高。

“说中了就赶紧承认这个犯罪事实!”

“至少我们还可以认为你坦白态度良好,积极为你申请减刑。“

他停顿了一下,突然重重拍了下桌子,“但是如果你执意反抗的话,那么就休怪我们对你不客气!“

审讯室里回荡着拍桌的余音,周勇却反常地勾起嘴角。

他慢条斯理地转过头,视线落在墙上的电子时钟上,声音出奇地平静:“不客气又能怎样?客气又能怎样?“

数字显示已经过去了19小时23分钟,“

如果你们没有证据,24小时之内一定会把我放出去。“

李旭冷笑一声:“不错,你还懂一点法律。“

“毕竟,“周勇突然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我读过书。“

此刻,站在单向玻璃之外的姜东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他身旁的小汪来回踱步,时不时抓一下头发:“你们说这个人是不是在说谎?他怎么能这么镇定?“

方妍双手抱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审讯室里的周勇。

“我敢打赌他就是在说谎。”

“他以为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就能蒙混过关?“

小汪突然转向一直沉默的姜东:“你怎么看?你一直坚持他是凶手,但现在证据链还不完整啊!“

姜东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周勇。

他轻轻点头,声音低沉:“我们已经找到了他的乘船痕迹,包括登船位置的脚印,还有他鞋底沾着的特殊泥土成分。”

“实验室比对过了,和案发现场河岸的泥土完全一致。“

“那不就够了吗?“小汪急切地问。

姜东摇摇头:“还差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只能证明他从住所乘船到了城区,但无法证明他上岸后去了死者家。这中间缺少直接证据。“

方妍突然插话:“监控呢?如果码头有拍到...“

“没用。“

姜东打断他,“我查过了,他上下船的地方是个废弃的小渡口,根本没有监控。”

“这个人很谨慎,上岸后肯定也避开了主要道路。“

小汪猛地拍了下额头:“等等!我记得现场报告提到,他的一只鞋跟有特殊的黄泥?“

“对,“

姜东眼睛一亮,“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黄黏土,和我们本地的土质完全不同。技术科说这种泥土很可能来自...“

“工业区!“方妍突然叫道,“城东那片老工业区!那边有几个荒废的仓库,后面就是河道!“

姜东立即掏出手机:“我马上联系痕检科,让他们去工业区河岸取样比对。”

“同时调取周边所有道路监控,重点排查案发前后时间段。“

方妍已经转身往外走:“我去申请搜查令,先把那几个仓库过一遍。“

小汪犹豫了一下:“头儿,如果...如果真在那里找到证据...“

姜东的目光重新投向审讯室,周勇正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那就让他知道,“他一字一顿地说,“什么叫法网恢恢。“

审讯室内惨白的灯光将周勇那张布满风霜的脸照得格外清晰。

王佳教导员双手撑在金属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投下的阴影将周勇完全笼罩。

“如果你说你无缘无故的,“

王教导员的声音突然拔高,手指重重敲击桌面,“那么你手上的伤怎么解释?“他刻意停顿,目光如刀般划过周勇右手虎口处那道新鲜的撕裂伤。

周勇的喉结上下滚动,布满老茧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伤口。

“我...我怎么知道?“

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尖利,“常年在农村生活,有伤岂不是正常?“

他猛地扯开袖口,露出布满细小伤痕的手臂,

“你看,这天穿的皮肤稍微比较薄,皮肤裸露在外面。我们经常钓鱼,被鱼线划伤也是很正常的事。“

“钓鱼?“

.......

“姜东,“

小汪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我们手头的证据够起诉吗?如果他死不认罪...“

“不够。“

姜东斩钉截铁地打断,“现有的生物检材只能证明他去过现场,但证明不了作案时间。“

他指向监控屏幕,“你看他的微表情,当我们提到厨房时,他的下颌肌肉明显绷紧了。“

小汪苦恼地抓了抓短发:“可他家就是案发现场啊!到处都是他的DNA,足迹、指纹、毛发...甚至浴室的下水道里都检测出他的表皮细胞。但就像你说的,这些都只能证明他住在那儿。“

观察室内陷入沉寂,只有空调出风口发出轻微的嗡鸣。

姜东的眼睛亮了起来:“其他物证都可能存在合理辩解,但足迹形成的时空逻辑无法伪造。“

“从客厅到卧室的足迹显示凶手当时是踮着脚走路,步距明显缩短;而厨房门口的鞋印有轻微拖痕,说明曾在那里停顿;最后返回卧室的足迹则变得杂乱无章...“

小汪突然倒吸一口冷气:“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重建凶手的行动轨迹?“

“不仅如此。“

“这些足迹上的红黏土只在特定位置出现。“

“如果是日常活动,泥土分布应该是均匀的。“

“只要证明这套足迹形成于案发时段,再结合他无法解释的手部伤痕...“

话音刚落,小汪陷入了沉思。

他微微蹙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轻微的“嗒嗒“声。

整整五分钟过去,他突然眼睛一亮,瞳孔因兴奋而微微放大.

“好!这个确实是个绝妙的突破口。“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略微发颤,“单纯的足迹或许证明力有限,但如果能提取到特殊泥土成分——比如码头特有的淤泥混合着死者小区花园的腐殖土,再结合厨房地板上可能残留的食用油渍,就能构建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姜东猛地拍了下大腿,嘴角扬起一个灿烂的笑容,“这绝对是最佳方案。我们可以还原出完整的杀人行动轨迹.“

小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下巴上新冒出的胡茬:“根据我五年刑侦经验,这种复合型痕迹证据在法庭上最具说服力。”

“试想,一个正常人会在深夜带着满脚泥泞,急匆匆地潜入他人住宅吗?这明显就是预谋作案的最佳佐证。“

“事不宜迟!“

小汪突然站起身,椅子在地面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他快速收拾着勘查包,动作利落得像是在组装枪械,“我们现在就重返现场做地毯式勘查。时间拖得越久,痕迹降解的风险就越大。“

姜东立即会意,边戴手套边说:“实验室那套足迹比对模具必须带上。”

“我记得嫌犯穿的是42码的飞跃牌运动鞋,鞋底是经典的波浪纹。不过...“

他顿了顿,从证物袋里抽出一张照片,“重点要关注这个位置——右鞋跟外侧有块三角形的磨损,这是最独特的个体特征。“

当王佳教导员还在审讯室与嫌疑人周旋时,三人已经分头行动。

方妍驱车前往码头采集淤泥样本,小汪和姜东则直奔死者住所。

三十分钟后,两人站在了案发现场门前。

推开门时,一股混合着血腥味和食物腐败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

姜东下意识皱了皱鼻子,但很快调整好呼吸频率。

小汪则已经熟练地戴上N95口罩,动作流畅得像是重复过千百次。

“从玄关开始,分区勘查。“

小汪的声音透过口罩显得有些沉闷。

他打开专业足迹灯,冷白色的光束立刻在地板上勾勒出一道道肉眼难辨的痕迹。

两人像扫雷般并排前进,每隔十厘米就停下来拍照取证。相机快门的“咔嚓“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当勘查到卧室门口时,小汪突然蹲下身,像发现猎物的猎犬般绷紧了身体:“姜东,快看这个!“

他的指尖悬在一处模糊的印记上方,“虽然被清理过,但在多波段光源下还是能看到鞋尖的压痕。”

“嫌犯当时一定在这里停留过。“

继续推进到厨房区域,两人的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

在橱柜旁的防滑垫上,清晰地印着几组完整的鞋印。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足迹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轨迹——从刀架到冰箱,再折返到门口,每一步的步幅都显示当事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教科书级的发现!“

姜东忍不住吹了声口哨。他小心翼翼地撒上磁性指纹粉,灰黑色的粉末立刻凸显出鞋底花纹的每个细节。

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读到了破案的兴奋。

小汪瞳孔骤然收缩,随即露出胜券在握的笑容:“看来我们不仅要还原足迹轨迹,还得重建整个作案过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