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开始研究陈年旧案(1 / 1)
30分钟后,刑侦队会议室内。
当王佳教导员抱着一本厚重的案卷资料步履沉重地走进会议室时。
姜东、小汪、方妍以及李旭四人早已在会议桌前正襟危坐,每个人的面前都摊开着笔记本。
啪“的一声闷响,那本足有80厘米厚的案卷资料重重地坠落在办公桌上,激起一层薄薄的灰尘。
李旭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卷宗,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他转向王佳教导员说道:“王教导,真没想到这个案件的卷宗竟然这么厚实,看来是个硬骨头啊。“
王佳教导员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嘴角却浮现出一丝苦笑:“这还只是其中的主要部份,远不是全部资料。”
“这个'3·15连环杀人案'从案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期间前后经历了四次专案组重组,每一次都要把所有证据重新梳理一遍。“
说着,他小心翼翼地翻开几页已经泛黄的卷宗。
“你们看,这些最早的材料都已经严重损坏了,有些指纹采集报告的字迹都模糊不清了。“
他继续解释道:“更麻烦的是,每次专案组重新调查都会产生大量新的材料。”
“询问笔录要重新做,物证要重新检验,监控要重新排查...”
“这些年来,光是走访调查的记录就积累了上千份。”
王佳教导员拍了拍厚重的卷宗,“这还不包括电子档案库里的视频资料和电子文档。”
“说实话,现在连我自己都记不清这个案子到底有多少材料了。“
李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轻轻抚摸着卷宗磨损的边角。
“从这个案卷的厚度和磨损程度就能看出来,我们刑侦队在这个案件上投入了多少心血。”
“每一页纸都记录着办案人员的汗水,每一个指纹都凝聚着侦查员的智慧。“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环视众人,“这次局里把这个案子交给我们,既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他缓缓摇头,眉宇间浮现出深深的感慨之色,目光在会议室里环视一圈后,沉声说道:“好了,既然大家都到齐了,我们就抓紧时间开个短会。“
说着,他翻开面前的笔记本,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今天召集大家开会的主要目的,是要传达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根据马局长的指示,我们需要重启一起命案积案的调查工作。“
稍作停顿后,他继续解释道:“这个决定并非马局长个人的想法,而是根据局党委的统一工作部署作出的。”
“大家都知道,当前正值我们公安机关深化改革、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是我们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最好时机。“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渐渐加重:“特别是局长对案件侦办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命案必破',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同志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
“说到机遇,“他翻开另一页资料,“今年我们队的立功受奖情况大家都看到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激励机制。”
“但我要提醒大家,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我们刑侦队作为公安局的尖刀力量,是打击刑事犯罪的主力军,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
“这份使命光荣而艰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托。“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能够出色完成这些任务,自然会获得应有的荣誉和表彰;但若是工作出现重大疏漏,等待我们的可能就是严厉的问责。”
“作为刑侦队长,我比任何人都希望看到我们队蒸蒸日上——希望每一次出警都能有所收获,每一个案件都能圆满侦破,每一起血案最终都能将凶手绳之以法。“
说到这里,他的表情突然凝重起来:“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
“就拿今天要重启调查的这个案件来说——这是一起发生在十年前的悬案。“
他翻开案卷,声音低沉:“5年来,局里先后组织过五次专案攻坚,投入了大量警力物力,但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场物证有限,线索时断时续,这确实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他缓缓翻开泛黄的案卷,指尖在时间信息栏上微微停顿,目光变得凝重:“根据记录,案发时间是十年前的3月15日凌晨。当时在城郊结合部的锦绣花园小区23栋302室,发生了一起灭门惨案。”
“被害者是一家三口——35岁的男主人张明,32岁的女主人李芳,以及他们年仅6岁的女儿张小萌。“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现场勘查显示,没有任何明显的搏斗痕迹。”
“凶手作案手法极其专业,几乎没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案发后,市局立即成立了'3·18'专案组,调集了最精锐的刑侦力量,对现场进行了地毯式勘验,提取了数百份物证样本。”
“同时,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布控,排查了所有可能的目击者和知情人。“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变得更加沉重:“专案组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走访调查了周边五个社区,排查了将近两三千名相关人员,但令人遗憾的是,始终没有锁定任何有价值的嫌疑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案件逐渐陷入了僵局。“
“这个案件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他环视众人,“死者的母亲王秀兰老人就这么一个儿子,是典型的独生子女家庭。案发后,老人几乎精神崩溃。”
“这不仅给老人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他合上案卷,转向在座的同事:“在座的各位大多参与过这个案件的后续调查,只有姜东同志是第一次接触。”
“我建议先给大家一些时间熟悉案卷资料,然后再展开讨论。“
这时,王佳微笑着插话道:“其实有个更直观的方式。”
“我记得两年前我们重启调查时,在会议室的投影仪里保存了完整的现场照片和物证资料。”
“这些影像资料比文字记录更能帮助我们还原案发现场。“
说着,他起身走向投影仪控制台。
“我认为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对整个案件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和复盘。”
“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专案组成员重新熟悉案件细节,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能让新加入的姜东同志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案件的核心内容。“
李旭听完这番建议后,眼睛顿时一亮,立即点头表示赞同:“这确实是个绝佳的主意!
“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他随即调整坐姿,身体微微前倾,神情专注地说道:“那就有劳王教导员了。请您为大家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这个案件的基本情况,重点突出关键线索和侦办难点。“
王佳教导员闻言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应道:“没问题,这个案件上次就是由我负责向局领导汇报的,相关材料我都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
说着,他转头看向一旁的同事:“方妍,麻烦你帮忙把投影仪调试一下,顺便把会议室的灯光调暗些。“
待投影仪启动、设备调试完毕后,王佳拿起激光笔,环视在场众人后开始讲解:“好的,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这起'3·15'命案积案的基本情况。”
“今天的汇报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接报警情、现场勘查、尸检报告和案件侦查进展。“
“首先来看案件的第一部分——接报警情。“
王佳用激光笔指向投影屏幕上的案发现场照片,语气变得凝重:“3月15日早晨8时17分,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报警人是死者的邻居张某某,据其陈述,当天早晨他前来邀约死者外出洽谈生意。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位邻居与死者一家关系密切,经常有生意往来。“
王佳点击遥控器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继续道:“据邻居反映,当时他反复敲门却始终无人应答。”
“在多次尝试未果后,他试着推了推门,没想到房门竟然没有上锁。”
“这个细节非常关键,说明要么凶手离开时没有锁门,要么死者家中当时有人活动,暂时没有锁门。“
说到这里,王佳停顿了一下,让与会人员有时间消化这个重要细节,然后继续道:“当邻居进入室内后,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夫妻二人倒在卧室,他们年仅7岁的女儿则倒在客厅。更令人痛心的是,小女孩的死亡现场显得尤为惨烈。”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现场照片:卧室里的夫妻二人呈仰卧姿势,而客厅里的小女孩......“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低沉下来,会议室内的气氛也随之凝重,“现场情况确实非常残忍,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搏斗痕迹和大量血迹。“
随后,王佳切换幻灯片,展示出法医报告:“经过全面细致的尸体解剖,我们确认三名死者的死亡时间在3月14日晚上10点至12点之间。死因均为机械性窒息合并多处致命刀伤。具体来说......“
王佳确保每个人都清楚了解案件的医学证据后,又补充道:“法医还提取了关键生物检材,目前正在做进一步检测。“
最后,王佳教导员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缓缓说道:“同志们,目前我们掌握的这些情况,其实只是专案组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后得出的阶段性结论。”
“这个案子就像一本翻开的书,远没有到可以画上句号的时候。“
他环视了一圈在座的刑警,继续道:“现在专案组内部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派人根据现有证据倾向于认定这是侵财性杀人案件。”
“而另一派则更支持报复性杀人案件的判断。”
“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也都存在需要进一步验证的地方。”
“以上就是案件的基本情况汇报。“
就在王佳教导员深入讲解案件细节时,姜东的注意力完全被投影屏幕上的现场照片所吸引。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刑警,他深知现场勘察在案件侦破中的关键作用。
在他看来,现场勘察不仅是案件调查的起点,更是整个侦查工作的基石——因为这里是一切物证的原始来源,也是唯一可以反复研究、不断挖掘新线索的环节。
姜东在心里默默对比着其他侦查手段的局限性:监控视频虽然直观,但它的内容是固定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走访调查虽然重要,但受制于被询问人的记忆和配合程度。
唯独现场勘察具有独特的价值——即便是同一个侦查员,在不同时间重返现场都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而不同的专业人员从各自专业角度观察同一个犯罪现场,更可能捕捉到别人忽略的细节。
这正印证了刑侦界那句老话:“一千个侦查员眼中,就有一千个不同的犯罪现场。“
30十分钟后,案情汇报告一段落。李旭队长说道:“刚才王教导员介绍的这个案件基本情况,我想小汪和方妍两位应该都不陌生,之前专案会上应该都听过相关汇报吧?“
被点名的两人立即点头回应,小汪补充道:“是的!李队,这个案子我们跟进过几次案情分析会。”
“可能在座的同事里,只有姜东是新加入专案组的,对这个案件还不太熟悉。“
就在这时,一直专注于研究现场照片的姜东突然抬起头,若有所思地问道:“李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得到李旭肯定的眼神后,他继续道:“既然各位对这个案件都比较熟悉,那如果在后续侦查过程中遇到复杂情况,是不是可以直接向你们请教?“
“当然可以,专案组就是要集思广益。“
李旭肯定地点头,随即问道:“你现在就有什么发现吗?“
姜东推了推眼镜,指着照片中的某个细节说:“我想确认一下,案发现场的室内财物到底有没有丢失?”
“或者说,现场有没有明显的翻动痕迹?这个细节对判断案件性质很关键。“
听到这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李旭和王佳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王佳忍不住赞叹道:“这个问题确实问到点子上了!“
李旭则露出赞许的神色:“看来你已经抓住这个案子的关键矛盾点了。“
“当时我们进入室内的时候,发现室内比较凌乱,但是你也知道城乡结合部这个地区的人群啊,相对来说层次就不高,室内也并不是特别整洁。”
“所以说,我们在现场查看时,结合周围的环境来看,对于这个室内状况,我们的确是没有办法确定的。”
“不过,当时死者亲属反映,死者家里存放钱财的地方并没有明显的丢失。
”“这个死者排查有没有重大的矛盾呢?比如说一些纠纷或者是生意上的往来?““这个死者的确曾经从事一些小本买卖的生意。”
“我们排查了几个可疑人员,都并没有发现他们作案的时间。”
“那除了这些之外,当时这个门是怎么打开的?凶手侵入室内的途径是如何的?“
“经过我们的勘察,他应该是通过窗户——把玻璃取下来打开的。”
“当时玻璃是从里边锁起来的,他拿了一个玻璃刀把它划开之后钻进去。”
“作案时间肯定是在夜深人静时实施的。”
“而且当时经过现场勘察发现,当他进入室内的时候,其实惊醒了两个成年人,他们都起床了。”
“所以说发生了打斗,只不过可能这个凶手相对比较强壮,一下子就制服了两个......“
接着,江安说道:“既然凶手使用匕首进行切割,那么室内的血迹啊,有没有可能是凶手受伤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