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你这么迅速吗?(1 / 1)
就这样,姜东一边仔细翻看现场照片,一边在脑海中构建着犯罪场景。
他的目光时而停留在血迹分布图上,时而对照着法医报告,手指轻轻划过照片上那些触目惊心的血迹,眉头紧锁间,一个又一个疑点在脑海中闪现。
当姜东翻到案卷的最后一页时,他缓缓抬起头,微微眯起酸涩的双眼。
长时间盯着案卷让他的视线有些模糊,他用指节轻轻按压着发胀的眼眶。
刚才一连串高强度的头脑风暴让他感到一阵眩晕,太阳穴隐隐作痛,仿佛有根细针在不停地戳刺。
这种破案的压力和思维消耗,简直比参加司法考试时还要令人疲惫。
突然,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方妍拎着三杯咖啡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来,到下午提神时间了!“
她笑着把咖啡放在桌上,浓郁的咖啡香气立刻在办公室里弥漫开来。
“这是我刚在超市外卖上买的打折咖啡,5块钱一杯,划算吧?“
她边说边把其中一杯推到姜东面前,杯壁上凝结的水珠在桌面上留下一圈水渍。
“5块一杯?还送货上门?“
小汪惊讶地瞪大眼睛,拿起咖啡仔细端详着包装,仿佛要从上面找出什么猫腻来。
他小心翼翼地撕开杯盖的一角,凑近闻了闻,眉头皱得更紧了:“师妹,这种价格的咖啡能喝吗?”
“该不会是过期的吧?!”
方妍不以为然地撇撇嘴,顺手把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
“放心啦!密封得好好的,而且是我们本地'晨曦'咖啡的特色新品。“
她熟练地撕开包装,塑料薄膜发出清脆的声响,“平时要卖20块钱一杯呢,现在是为了打开市场才做促销。“
说着她利落地插上吸管,咕噜咕噜喝了一大口,满足地叹了口气:“嗯~味道真的很醇厚,你们快尝尝。“
她眨眨眼,促狭地补充道:“要是真有问题,我第一个就倒下了,哪还能站着跟你们说话?“
小汪将信将疑地看了看方妍,又瞥了眼姜东,握着咖啡杯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了几分。
此刻,姜东则完全无视了面前的咖啡,毫不犹豫地将纸杯推到一边。
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摊开在桌上的案卷,眉头紧锁,似乎在脑海中激烈地思考着什么。
突然,他转过头对方妍说道:“师姐,能给我张纸吗?”
“我想把最后看案卷时产生的疑问都整理出来。“
“啊?还有疑问?”
方妍闻言立即放下手中的咖啡,惊讶地挑了挑眉,连带着身子都不自觉地向前倾了倾,“是发现什么新线索了吗?“
“嗯!”
姜东点点头,眼神变得愈发深邃,像是望进了某个看不见的深处。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坚定:“我大概要写很多条。“
随着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条条疑问如泉涌般被详细记录下来。
姜东的思维似乎完全不受束缚,不仅记录了直接的疑点,还为每个疑问都附上了详实的推理依据,甚至大胆地提出了几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假设和想象。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转眼间半个小时过去了。
姜东面前的两张A4纸上已经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字迹,像是被某种神秘符号覆盖的羊皮卷。
原本,小汪踱步过来想和他闲聊几句,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但看到姜东如此全神贯注的模样,连方妍特意买来的咖啡都原封不动地放在一旁,便识趣地闭上了嘴。
从案件最初的接报警情况,到现场勘察的每个细节,再到尸体检验的种种发现,甚至是走访调查中看似微不足道的证言,姜东对每个环节都提出了犀利的问题。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直指案件核心,切中要害,有些甚至详细到让人怀疑他是否亲临过案发现场。
此刻,姜东如同一尊雕塑般坐在位置上,只有右手在不停地挥动着钢笔。
小王和方言分别站在他两侧,不约而同地俯身盯着眼前不断被填满的纸张。
当姜东完全沉浸在思考中时,小王和方言时不时交换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的瞳孔中读到了难以掩饰的震惊。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刚入职一个月的年轻人竟展现出如此惊人的案件分析能力。
在接触这个案件还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姜东就能产生这么多独到见解和疑问。
要知道,光是利用这四个小时把厚厚的案卷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已经是件相当耗费精力的事情。
至少在小王看来,整个江东市公安局恐怕找不出几个人能做到姜东这种程度。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许多参与此案调查的老刑警经过反复摸排、多次推敲后,提出的问题可能都不及姜东这一下午的思考来得深入和全面。
方言不自觉地咬了咬下唇,目光复杂地看着姜东那略显单薄却异常挺拔的背影。
她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看似文静的年轻人身上,或许隐藏着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刑侦天赋。
室内的空气似乎都因为姜东的专注而变得凝重起来,连时间流逝的速度都变得缓慢了。
30分钟后,姜东缓缓放下手中的签字笔,轻轻揉了揉因长时间书写而有些酸胀的手腕。
他深吸一口气,指着桌面上那两张密密麻麻写满字迹的A4纸说道:“师兄师姐,这就是我仔细研读完案卷后整理出来的一些想法和疑问。”
“可能有些地方还不够成熟,但确实发现了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点。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这么重大的案件调查,难免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小王迫不及待地拿起那两张纸,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目光在纸面上移动,他脸上的表情逐渐从好奇变成了惊讶。“姜东,你这写得也太专业了吧!”
他忍不住赞叹道,“每个问题都切中要害。”
“比如这个:报案人当时究竟是以什么身份进入现场的?”
“是否具备进入现场的合理理由?还有这个:现场勘察时是否对所有可疑痕迹,特别是地面上的每一处血迹都进行了完整提取和记录?”
“更关键的是这个:外围走访调查时,有没有特别留意案发前后出现在现场周边的可疑人员?”
“这些问题的提出角度非常独到,都是之前案情分析会上从未被提及的关键点!“
方妍也快步走过来,站在小王身后一起浏览姜东的笔记。
看着看着,他不禁拍案叫绝:“天呐。
“姜东,你这逻辑思维能力简直神了!别说给我四个小时,就算给我两天时间,我估计也理不出这么清晰的思路。”
“说实话,就算给我一周时间,我也未必能想到这么多关键问题。”
“这简直比我们当年写毕业论文还要严谨细致!”
方妍和小汪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不约而同地朝姜东竖起了大拇指。
小汪更是激动地说:“姜东,你这水平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
他顿了顿,正色道:“对了,你看要不要现在就请李队长和王教导员过来一趟?让他们也看看你的这些发现?“
姜东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略显犹豫地说:“现在这个时间点,领导们可能都在忙,贸然请他们过来恐怕不太合适。“
他思索片刻,提议道:“要不这样,我们三个一起去领导办公室汇报?这样显得更正式一些。“
方言立即表示赞同:“姜东考虑得很周到。走吧,我们三个一起去。“
说着,他顺手整理起桌上的资料。
小王突然笑出了声:“要我说啊,现在我们三个简直就是江东市公安局的新生代'三剑客'!“
他调皮地眨了眨眼,“以后破案就靠我们黄金组合了!“
“三剑客可不敢当,“
方言笑着摇摇头,“顶多算是三个臭皮匠凑在一起想办法。“他边说边关上了会议室的门。
“诶,老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
小王爽朗地笑道,“要是这个积压多年的悬案真能在我们手上告破,那绝对能载入江东市刑侦史册了!“
方言闻言,神情也变得认真起来:“说真的,如果这个案子能破获,那可不光是脸上有光的事。”
“按惯例,我们俩至少能记个三等功,至于姜东嘛...“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姜东一眼,“以他今天展现出来的专业水准,拿个二等功都不为过!“
听到这话,小王顿时眉开眼笑。
作为一名刑警,侦破案件固然是职责所在,但若能因此获得嘉奖和荣誉,那无疑是职业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成就。
他拍了拍姜东的肩膀,半开玩笑地说:“到时候庆功宴上,可得让我们的'二等功臣'好好请客啊!“
5分钟后,姜东、小王和方言三人并肩穿过刑警队办公区的走廊,来到了李队长的办公室门前。
走廊里回荡着他们整齐的脚步声,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此刻,李队长的办公室里正飘着淡淡的茶香。
王教导员坐在会客区的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龙井茶,和李队长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两人面前摊开着几份文件,显然是在研究未来刑侦工作的发展方向。
“咚咚咚。”
清脆的敲门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请进。”李队长抬起头应道。
当办公室的门被推开,看到是姜东、小王和方言三个人时,李队长原本严肃的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嗨,这三个年轻人来得正好!“
他热情地招呼着,示意他们在会客区就座。
“我和你们王教导员正在讨论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问题。
说实话,我们这些老同志思维可能有些局限了,再过几年可能就要退休了,刑侦工作的未来终究是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王教导员放下茶杯,接过话茬:“是啊,现在市局正在征求基层意见,准备出台新的警务改革方案。“
他指了指茶几上的文件,“你们年轻人思维活跃,接触的新事物多,看了方案后要大胆提意见。”
“有什么好的想法就及时告诉我们,这样我们才能为你们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啊。“
小王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李队、王教,那能不能给我们配些高科技装备?比如侦查机器人什么的?“
他兴奋地比划着,“现在AI技术发展得特别快,如果能给我们配备智能机器人,对一些高危案件的现场勘查和嫌疑人抓捕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未来的重要侦查手段啊!“
李队长和王教导员相视一笑,正想回应时,李队长突然注意到姜东手里拿着两张写得密密麻麻的A4纸。
这时他才想起什么似的,拍了拍额头:“哎,姜东兄弟,你不是说在看案卷吗?这么快就看完了?“
王教导员也好奇地探过身子,目光落在姜东手中的纸张上:“哟,我们姜东兄弟做笔记这么认真啊?“
他笑着打趣道,“看这密密麻麻的字,一定是个特别细致的同志。“
姜东轻轻地将两张纸放在茶几上,平静地说:“李队长、王教导员,关于这个案件,我已经把全部案卷资料都仔细研读了一遍。“
“这么快就看完了?“
李队长明显愣了一下,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姜东兄弟,其实你不用这么着急来汇报的。“
他的语气变得语重心长,“看卷宗不是简单地浏览一遍就行的,需要反复研读,把前后线索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短时间内可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王教导员也放下茶杯,用长辈般的口吻说道:“这个案子虽然是陈年旧案,但我们办案讲究的是水到渠成。”
“有条件就全力以赴,没有条件就静待时机。“
说着,他站起身,走到姜东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刚接触案件时的心情我理解,但刑侦工作最讲究的就是耐心和细致...“
王教导员的话还没说完,小王就迫不及待地插话道:“李队、王教,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
他指着茶几上的两张纸,“我们的姜东兄弟不仅把案卷从头到尾仔细研读了一遍。”
“他还根据案卷内容整理出了这两页详细的分析报告,里面包含了案件的关键问题、专业见解和具体的侦破思路。“
瞬间,办公室里的气氛突然凝固了。
李队长和王教导员不约而同地愣住了,两人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片刻的沉默后,他们几乎是同时将目光投向茶几上的那两张A4纸。
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工整的字迹,黑色签字笔勾勒出的每一个笔画都清晰有力。
整份报告条理分明,每个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的问题后面都跟着严谨的推理过程和明确的结论。
甚至还包括了下一步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案和沟通策略。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撰写者对案件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相当深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