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夜赴雁门关(1 / 1)

加入書籤

三人花了半个时辰,来到了郡守府。

府外的守卫和官员看见是郡守大人的儿子,也是拱手行礼,不敢有半分怠慢。

毕竟刘明的身份摆在那。

刘明引着房玄龄、杜如晦拾级而上,穿过庭院,便到了正厅外,隐约能听见厅内传来翻阅文书的声音。

刘明轻叩房门,厅内动静稍顿,随即传来刘韪沉稳的声音:“进来吧。”

随即推门而入,只见刘韪身着官袍,正坐在案后批阅卷宗,案上堆叠的文书旁还放着半盏微凉的茶。

他目光落在刘明身上,随即扫过房、杜二人,眼神中带着几分疑惑。

刘明见状,忙上前一步介绍:“父亲,这位是房玄龄先生,这位是杜如晦先生,皆有经天纬地之才。

今日来,是想讨一份官职。”

房玄龄与杜如晦同时躬身行礼,语气谦和却不失气度:“晚生房玄龄、杜如晦,见过郡守大人。”

刘韪放下手中的朱笔,指了指厅侧的座椅:“二位先生不必多礼,坐吧。”

待三人落座,刘韪也是问起“什么官职?”

“回父亲,靠近幽州的平城县县令和武州县的县令”

刘韪听完,也是扶须起来。

“也可以,这两县的县令也是到了致仕年纪,郡中才俊也没有察举。

可以安排,但是需要考校一二,毕竟贸然委派新人,恐生事端”刘韪把顾虑说了出来。

刘韪看向房玄龄、杜如晦继续开口说道“平城多是迁徙来的胡汉杂居百姓,常因水源、耕地起冲突。

武州则是军户占了大半,兵士家属无地可种,怨气不小,二位可有应对之法?”

随后把这两县的卷宗递给两人。

两人也是翻看起来。

六刻后。

房玄龄上前一步,沉声回道:“回郡守,平城胡汉纠纷,根源在不均。

我打算按人口均分水源与耕地,再选胡汉德高望重者共设乡评会。

日常纠纷由乡评会先调解,官府兜底,既显公平,也能让百姓彼此信任。”

刘韪微微颔首,又看向杜如晦:“那武州军户家属的生计呢?

总不能让兵士在外戍边,家里人饿着肚子。”

杜如晦拱手应道:“武州城外有不少荒田,我们计划组织军户家属开垦。

官府提供农具与粮种,收成归家属所有,同时设军属工坊,让无地可种的妇人纺布制衣,由官府统一收购,补贴家用。

如此既能解军户后顾之忧,也能增加武州产出。”

刘韪听后,指尖轻叩案沿,片刻后点头:“这法子能解燃眉之急,便这么定了。

郡守府会传令两县旧吏配合,若有人阳奉阴违,二位直接拿人报我。”

房杜二人齐声应道:“谢郡守信任!”

刘韪又看向刘明,眼神中带着几分欣慰:“你能识得贤才、重用贤才,比为父我强多了。

往后有关政务,你可多与二位先生商议,自身才能成长”

刘明拱手应道:“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房杜二人留在郡守府,与刘韪细商平城乡评会人选、武州荒田丈量细则,刘明则轻装简从,出了郡守府。

门外石阶下,亲卫已牵着白龙马等候。

马鞍旁挂着佩剑和一坛酒,见他出来,当即躬身递上缰绳。

这坛酒自然是醉春风。

他可是刘明的一个宝贝。

刘明翻身上马,声音干脆。

“去雁门关。”

房杜二人归心并安排好事物,也该到了下一步。

那就是在雁门关的闻仲,这好有一位能统能打的武将等着他。

阴馆县距雁门关约十千米,虽路途不算遥远,但秋日午后的风已带凉意。

加之沿途多是起伏山道,马匹难以快速行进。

一行人快马加鞭,待抵达雁门关下时,夕阳已沉至远山背后,晚霞将关墙染得通红。

城楼上的戍卒正换岗,甲胄碰撞声在暮色中格外清晰。

守关士卒见是雁门侯亲至,不敢耽搁,忙命人打开侧门放行。

刘明勒住马缰,拎着酒,不做停留,径直往关内官署而去。

刚踏入官署庭院,便撞见一名身着司马官服的官吏,对方连忙拱手行礼。

刘明随后问道“敢问这位司马,王将军何在?”

“回侯爷,王将军正在议事厅”

司马连忙回话,侧身让出通路。

“小的这就为您通报?”

“不必。”

刘明摆了摆手“我自去寻。”

说罢,便迈步朝着议事厅的方向走去,脚步声在寂静的庭院中渐行渐远。

议事厅内烛火摇曳,王剪见自家外甥刘明进门,忙起身相迎。

刘明也是看到一身素袍,身姿挺拔,眉宇间透着沉稳的中年汉子,想必就是闻仲了。

“大外甥,今日怎有空来这雁门关?莫不是郡守府的事忙完了?”

刘明笑着应了声“舅舅”,将手中提着的陶坛搁在桌案上,轻轻一推:“舅舅,您瞧瞧这是什么?”

王翦与闻仲同时望去,见陶坛封口缠着红绸,坛身刻着细碎花纹,已然猜了七八分。

“这是……”王翦话未说完,刘明已笑着摆手:“打开闻闻便知。”

王翦当即伸手解了红绸,掀开坛盖的瞬间,醇厚的酒香便漫了开来,在空气中绕了几圈才散。

“好家伙!是高酿的醉春风!”

王翦眼睛一亮,拍了拍刘明的肩。

“还是你小子有心,我没白疼你!”

闻仲站在旁侧,鼻尖微动,也被这酒香勾得心头一动。

他与王翦皆是好酒之人,只是边关清苦,寻常时候喝的多是粗酿,在加上特殊时期军中不能饮酒。

所以酒水已有些时日未尝了。

“有好酒,自然少不了好菜。”

刘明笑着接话。

“眼下天也黑了,正好趁着这月色,犒赏一下,当大破匈奴的胜利了”

王翦当即会意,转头吩咐亲兵:“去后厨说一声,让火夫把压箱底的手艺拿出来,多做几道下酒的硬菜,送到我屋里去。”亲兵领命而去。

三人移步至王翦住处,屋内烛火明灭,映得桌上几碟小菜愈发勾人食欲。

刘明亲手拎起醉春风,陶坛轻倾,琥珀色的酒液顺着杯沿缓缓注入盏中,酒香混着菜香,瞬间填满了屋子。

他将斟满的酒杯分别递到王翦与闻仲面前,笑着看向舅舅:“舅舅,您光忙着喝酒,倒忘了给我好好介绍介绍这位先生了。”

王翦一拍脑门,笑着打趣:“嗨,都怪这醉春风,倒把正事忘了!”

说着侧身拍了拍闻仲的肩,语气里满是赞许。

“大外甥,这位是我相交多年的挚友,闻仲。

论统兵打仗、排兵布阵,他的能耐可不比我差,你今日能见到他,可得好好把握。”

闻仲闻言,连忙微微摆手,语气谦和:“老友过誉了,哪担得起这般夸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