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招揽闻仲,组建骑军(1 / 1)

加入書籤

刘明当即起身,双手端着酒杯对着闻仲躬身一敬,语气格外诚恳。

“方才听舅舅这么说,晚辈就斗胆叫一声闻叔了。

闻叔有这般大才,晚辈今日得见,实在是天大的幸事!”

说罢,他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液入喉,暖意顺着心口蔓延开来。

闻仲见状,也不含糊,端起自己的酒碗一饮而尽,以此回敬刘明的热忱。

王翦坐在一旁,眼角余光在两人间转了一圈,心中暗自好笑。

自家这外甥,进门就把醉春风往桌上送,此刻又频频敬酒、满口称赞,眼神还总往闻仲身上飘,那点招揽的心思,几乎要从脸上溢出来了。

这小子倒会选时机,知道他与闻仲交好,还懂用好酒搭话,比年轻时直来直去的自己,多了几分活络心思。

待两人放下杯盏,王翦忙笑着接话,故意把话头往正题引。

“闻兄,以你的本事,若想入仕,我当即就能给你安排个职位。

若是觉得官小,我这大外甥更能帮上忙

他如今可是当今天子面前的红人,举荐个人再容易不过。”

刘明立刻顺势接话,语气带着几分坦诚:“舅舅这话倒有些夸张了,哪有那么厉害!

但要说举荐闻叔,晚辈确实有这个能力,也为闻叔搭这个桥。”

闻仲听了这话,心中一动,再次端起酒碗一饮而尽,对着二人拱了拱手。

“多谢老友与侯爷的抬爱,闻仲记在心里了。”

刘明又拿起酒坛,为两人添满酒,随即转向王翦,笑着举盏。

“舅舅,咱俩也得干一碗!先不说别的,上次雁门大战,您把战功都推给了我,这份情我记着。

而且若不是您坐镇统帅,也没有雁门那场胜仗,这杯我敬您!”

“大外甥,咱俩谁跟谁啊,还说这些见外的话?”

王翦笑着与他碰了碰杯,眼底满是欣慰.

“你还不了解你舅舅的性格?我这把年纪,早就不图这些虚名了。

再说了,帮你不就是帮我自己吗?”

酒过三巡,烛火愈发明亮。

刘明三人从大汉江山的局势聊到黄巾之乱的余波,又说起雁门大战后的困境,话语间不着痕迹地流露出对人才的渴求。

新政要推,边患要防,没个懂兵的人坐镇,终究是心里没底。

王翦在旁时不时帮腔。

三人就着酒香,越聊越热络,杯盏碰在一起的脆响,混着谈话声在屋内回荡。

招揽的话虽没明说一个字,却在酒液的流转、话语的铺垫间,悄然铺展开来,连空气中都多了几分心照不宣的默契。

陶坛中的醉春风已见了底,烛火下三人脸颊都泛着酒红,话语间也多了几分酣畅。

刘明放下空盏,目光落在闻仲身上,语气没了先前的迂回,多了几分直爽。

他知道,此刻正是开口的时机。

“闻叔”他身子微微前倾,声音带着酒后的恳切。

“您这一身统兵的本事,若只当个白身,实在是埋没了!

如今黄巾之乱使得汉室衰微,北疆又有匈奴、乌恒窥伺,大汉正是用人的时候。

晚辈斗胆,请闻叔出山,助小侄一臂之力!”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郑重:“我知道闻叔心里也有出仕做事的念头,今日便想请闻叔担任护疆校尉一职,统管两千兵马保我大汉边疆”

刘明此举占据着大义,纵使招揽开口也不是说自己。

如今大汉虽乱,但还是大汉的天下,百姓也是向着大汉的,所以说出那种话,被有心人听见属于是谋反。

闻仲原本带着几分酒意的脑子,此刻竟瞬间清醒了大半。

他心中一震。

护疆校尉虽比不得中郎将,却也是实打实的高级军职,掌着兵权,绝非寻常小官可比。

刘明肯一开口就给这般职位,足见诚意。

一旁的王翦见状,忙放下酒杯帮腔:“老闻,别犹豫了!这职位配你的本事,再说有我和大外甥在,你只管放手做事,还有什么可顾虑的?答应吧!”

闻仲沉默片刻,抬眼看向刘明。

对方眼中满是期待,没有半分虚情假意。

再看身旁的王翦,老伙计正笑着点头。

他深吸一口气,起身对着刘明拱手,语气坚定:“既然侯爷如此信任,在下便恭敬不如从命!往后定当竭尽所能,为守护雁门效力!”

“哈哈哈,好!”

刘明当即大笑起来,伸手端起酒碗虚敬了一圈。

“有闻叔相助,咱们雁门的防务就稳了!来,咱们再共饮一杯”

王翦与闻仲也跟着起身,三人举着举碗喝了起来。

待放下酒碗,酒坛也是空空,酒兴也渐渐散了。

王翦叫来亲卫引着二人各自去往偏房休息。

夜色渐深,雁门关的风仍在关外呼啸,屋内烛火却已熄灭,只待明日晨光升起,便是新的谋划与征程。

天刚蒙蒙亮,刘明就策马回到阴馆县。

刘明回到阴馆县抒写授予军职和招兵之事,发往洛阳。

毕竟军饷和粮草可是要朝廷出,不说的话,到时朝廷一查,还以为多报军饷呢。

之后又让浮水房玄级技术人员过来,画一张铠甲草图,并交代锻造人员时刻打造兵器,再拨一些钱财。

刘明后续计划便是组建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骑兵。

第二天,便让人去传姜臣等人,齐聚小院正堂。

小院正堂内。

刘明开门见山的说道“为了后续发展,咱们要有一支能冲阵破敌的骑军。

北疆匈奴、乌恒都是骑兵见长,若没有对等的精锐,日后交锋只能被动挨打。

还有对战黄巾时,也是需要一支能冲破敌阵的骑军。

所以今日叫诸位来,就是要定下个章程,建一支真正的骑军。”

姜臣等人闻言,眼中皆是一亮。

骑兵和骑军是有区别的。

骑兵可以是单人也可以是几千。

但是骑军是成建制的最少也是一千,而且兵员训练、骑兵装备都是不一样的。

尉迟恭呲个牙说道“主公,按末将说,早该建骑军了,当时拦截那偷摸撤退的匈奴兵马时,可给我馋的,口水都流了出来”

“我说敬德,你在点我吗?”

“没有,没有”尉迟恭笑着回道。

这时秦琼忧心问道:“主公所言极是!

之前那两千骑兵虽成型,却仍是普通配置,真要打一场硬仗,怕是撑不住。

只是组建这骑军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可不是小数目。”

刘明宽慰的回答“叔宝,放心,我心里有数,一切资源金钱我都会下拨的”

“骑兵名号我已想好,就叫‘铁鹞子’”

铁鹞子在历史上由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创立,是西夏的王牌骑兵。

这支部队总数为三千人,分十队,成员皆由党项羌贵族豪酋子弟和亲信组成。

他们乘善马、着重甲,装备精良,作战时多用鱼鳞阵,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