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灭国之战(1 / 1)
这一幕让李世民惊骇,李世民当即下令封锁全部消息
同时,从国库中支取钱财,全力发展火药。
有了李世民的支持,接下来的事情就更顺利了。
李凡顺利地解决了铸铁工艺,开始研制大炮和炸药包。
就是大炮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主要是看强度以及各种微小工艺。
李凡在试验多次后,总算在两个月后倒腾出了合适的大炮,同时也研究出了炸药包。
李世民为了能使此事不泄露,以打猎的借口,来到了边缘偏僻的小城中,紧接着便开始实验。
试验的场景无人知晓,只知道那座偏远小城仿佛雷公降世。
李世民的大军离开后,那座小城彻底变成了一片废墟,残破的城墙变成了齑粉。
“李凡,你认为什么时候当灭高句丽。”
说到灭高句丽,就必然少不得一人,这人便是薛仁贵。
就是李凡当即进言道:“我认为,当积极备战整合两年后再进攻,我认为还需要绝世猛将相助,此人应当在长安城中,陛下可遣人去找,此人叫薛仁贵,有万夫不当之勇。”
李世民对此深信不疑,随即便去找人,果然找到了。
随后,李世民便把军权交给了李凡,李凡开始日夜训练,准备进攻。
这一准备便足足准备了三年,直到三年后,李凡才觉得准备妥当。
这并不是李凡小题大做,而是高句丽真的很强,甚至比突厥还要强。
当然,其实突厥人并不强,突厥人打的就是骑兵,他们能够快速地奔进,虽然实力不强,但是危害却是极大。
但是高句丽则不同,高句丽和中原王朝一样,有根基,有文化。
也正是因此,隋唐两朝费尽心血,才最终覆灭了高句丽。
如今,既然想加速干掉高句丽,那么就必然需要万全的准备,不然可能又要陷入到如同隋炀帝,隋文帝那般的境遇。
此战,李世民全权交给了李凡,他则在后方。
之所以全权把此战交给李凡,全是因为要为李凡熬资历,若是此战胜,凭借此战之威,便可荣登皇帝宝座。
若是败了,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在李世民看来,此战绝对不可能败。
先不说今日的大军,就说说那大炮和火药包这东西,简直如同神器一般,再强悍的城墙,在此物面前都如同豆腐一般。
大炮的强大,李世民是见过的任何东西,在大炮的面前都如同纸糊的一般,一炮即碎。
“多谢陛下厚恩,我这就去准备,必然在八月前准备妥当出发征战高句丽。”
一句陛下让李世民有些不悦道。
”李凡在外人面前,你我是君臣,可此间无人你我便是父子。”
李凡自然知道李世民的意思,当即改口道:“多谢父皇。”
结束了此事后,李凡没有任何犹豫,准备了出兵事宜。
这一次,由李世民点将,由李凡担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和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副总管。
李凡率六万步兵,五万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高句丽腹地。
李靖将军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副总管,领兵五万,战舰千艘。
自山东莱州出发,与李凡大军一同,水陆并进。
而薛仁贵则是领五万精锐,自幽州向东,会师李凡
此战,李世民和李凡均下了决心,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可以这么说,这一战便要毕其功于一役,李凡要带领大唐天团,彻底剿灭这个强大的北方强敌。
在李凡大炮的协助下,攻城拔寨宛如小儿做戏,大唐士兵气势高涨进展迅速。
再加上水路和薛仁贵部从两翼侧影逐渐形成了包夹之势。
在火炮的加持下,李凡领兵顺利攻克盖牟城,获得粮草自重无数俘虏两万余人。
攻破之后,以水路之势,对辽东城形成了压迫之势。
先进攻迫使泉盖苏文,以三万主力支援,但是仅仅是几轮火炮下来,高句丽大军便呆若木鸡。
随后,唐军一个冲锋便击溃高句丽军。
此战俘虏近万人,斩首八千。
当捷报传回国内后,举国振奋。
那些因高句丽,而丧家的百姓纷纷烹羊宰牛为庆。
面对这样的胜果,李凡并未放在心上,只因他知道,若不尽快拿下高句丽,便会如同上一世的李世民一般,因为寒冷的冬季而被迫撤军。
高句丽很明显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开始避战。
这一招其实用得毫无毛病,但是面对大炮面前,这实在是太愚蠢了,再坚固的城墙在大炮面前都是土鸡瓦狗。
李凡一路势如破竹,顺利地打到安市城。
此刻,安市城中的兵力足足有十三万。
此地易守难攻高句丽大将高延寿率领主力集结于此。
面对这座城,李凡当即开始万炮齐轰。
自开战之日,大炮便从未停歇,一直不断地朝着城池猛攻。
在炮火的猛烈攻击下,这座城最终没有撑过第三天。
东城城墙彻底坍塌。
高延寿见状不妙立刻率军逃窜。
李凡和薛仁贵会合一同出击,此战势如破竹,连克六城。
而汇合之后,细算损失,大唐的损失兵力不超过五千余人。
如此战绩,堪称恐怖。
李凡继续进攻连克十城,与水陆大军集合,三路合一,趁着大胜之威,连下南苏。
最后,集合进攻高句丽扶余城,这座城虽然坚固,可与炮火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大炮和炸药包的双管齐下,这座城未坚持过两日便成破。
随后便是一边倒地屠杀李凡率军长驱直入,很快便打到了高句丽的都城平壤城下。
这一时刻,高句丽已经无法组织起援救,敌国内也只剩下了都城,还在负隅顽抗。
此战为困了半月之久,不过,与上一世极为相同的是,此战乃是城中的僧人打开城门,接纳唐军入城。
有了这次机会,李凡当即杀入,随后灭亡了高句丽。
至此,一战这个北方强国彻底化为历史的尘埃,一切的荣耀与悲怆都在此时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