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一封荐信,千里求才(1 / 1)
“教学互换”和“府学秀才入书院任教”的政策,推行之后。
南阳两大学府之间,那剑拔弩张的对立情绪,大大缓和。
形成了一种,互相学习,良性竞争的,崭新氛围。
南-阳的教育改革,终于,步入了正轨。
但谢远的心中,却始终,有一个深深的隐忧——
师资力量的,极度匮乏。
无论是德高望重的吴提学,还是那些府学的老夫子们。
他们能教的,都仅限于传统的经义和策论。
而“算学科”与“格物科”,这两门新政最核心的课程,目前,只有谢远本人,和工匠李等几个,略通皮毛的匠人,能够教授。
这,严重地,制约了实学书院的,长远发展。
一日,谢远在自己的书房,批阅书院学生的课后作业时。
看到了“格物天才”铁牛,提交的一份,关于“如何改良冶铁高炉,提升钢铁产量”的构想图。
那份图纸,虽然画得还很粗糙,甚至有些异想天开。
但其中,所蕴含的,某些关于“热风循环”和“焦炭炼钢”的想法,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
谢远将铁牛,叫到了自己的面前。
他指着图纸,好奇地问道:“铁牛,这些想法,你是从何而来的?”
铁牛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回……回老师。是……是我前些日子,在城里的一家旧书摊上,淘到了一本,从江南那边流传过来的,一本残缺不全的,叫……叫《梦溪笔谈》的杂记。”
“我在那本书上,看到了一些,关于‘古代冶炼之法’的记载,然后,就自己,胡乱琢磨出来的。”
《梦溪笔谈》!
这四个字,让谢远的心头,猛然一震!
他知道,这,是前世北宋时期,那位伟大的科学巨匠沈括,所著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伟大著作!
没想到,在这个时空,竟也留有它的残篇!
他立刻意识到,这个时代,并非没有真正的“科学家”!
只是他们,被那该死的科举制度,彻底埋没,散落在了民间,不为世人所知!
而这位,《梦溪笔谈》的作者,或者他的传人,极有可能,就隐居在,那文风鼎盛,百工发达的,江南之地!
找到他们!
然后,将他们,请到南阳来任教!
这个念头,让谢远激动不已!
这,才是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书院“师资匮乏”问题的,最佳途径!
他立刻,就想到了那个,远在江南,同样对“实学”,极为推崇的盟友——
平南王。
谢远当即,提笔,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是八百里加急,送往江南,给平南王的。
信中,他详细地,向平南王,阐述了自己,想要在南阳,建立一所“大离王朝第一所格物大学”的宏伟构想。
并恳请平南王,能动用他在江南的所有力量,帮助自己,寻找《梦溪笔谈》的作者后人,以及像他一样,散落在民间的,“格物大家”。
并以朝廷首辅的名义,正式地,邀请他们,北上南阳,共襄盛举!
他在这封信里,没有谈任何一句权谋,通篇,都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热切期盼,和对天下人才的,极度渴望。
第二封信,则是写给,站在他面前的,那个还有些不知所措的,少年天才,铁牛的。
他当场,任命年仅十几岁的铁牛,为“南阳实学书院-格物科首席助教”。
并交给了他一个,无比特殊,也无比重要的任务。
“铁牛。”他将那封给平南王的信,和另一封,自己的亲笔推荐信,一同交给了他。
“我命你,作为我南阳,派出的‘求贤特使’,亲自,前往江南!”
“去寻找,和拜访,那些被埋没在民间的,真正的奇人异士!”
铁牛在接到这个任务的瞬间,激动得是浑身发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从一个,被人人瞧不起的“打铁怪胎”,到如今,竟然能代表当朝首辅大人,去江南,寻访天下名师!
这对他而言,是天大的,信任与荣耀!
“老师放心!”他对着谢远,重重地,跪了下去,“学生,万死不辞!”
几天后,一支小小的队伍,从南阳城的北门,悄然出发。
踏上了,那条前往江南的,“求才之路”。
领头的,正是那位,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少年天才,铁牛。
与此同时,江南。
平南王在收到了谢远的信之后,被信中那份,对人才的渴求和对未来的宏大构想,深深地打动了。
他当即下令,在整个江南,以平南王府的最高名义,张贴“求贤令”!
重金悬赏,寻找一切,在算术、格物、机关、营造、医药等领域,有特殊专长的人才!
一场由南北两位,当世最高掌权者,联手发起的,遍及整个江南的,“寻找民间科学家”的伟大行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个行动,在江南的士林之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许多,因不擅长八股文章,而怀才不遇的“奇人异士”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人生,原来,还有另外一种,波澜壮阔的可能。
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走出自己那,与世隔绝的书斋和工坊。
带着一丝忐忑,和一丝期待,走向了,平南王府在各地,设立的“招贤馆”。
而谢远,则在南阳,一边继续,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本地的建设。
一边,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来自江南的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