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一根银针,一场豪赌(1 / 1)
谢远要建立“公立医馆”的消息,在南阳的官场和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所有的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个反应,都是——
不可能!
这,是一个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知府叶怀峰,第一个,便提出了最核心的疑虑。
“首辅大人,您的想法,下官万分敬佩。”
“可是……这医馆好建,真金白银砸下去就是了。但……但这‘大夫’,却难寻啊!”
他面带难色地说道:“您有所不知,我南阳城,所有稍有名望的大夫,几乎都被那回春堂等几家大药堂,用长约给死死地拴住了。我们……我们根本就请不到人啊!”
唐宝也紧跟着补充道:
“老师,药材也是个大问题。”
“我查过了,许多治疗疑难杂症的关键药材,其源头,都被那几大药商,给死死地垄断了。他们若是不肯供货,我们的医馆,就算建起来了,也只是个没药可用的空壳子啊。”
面对这两个,看似无解的难题,谢远却异常的平静。
他只对二人,说了八个字。
“人,会有的;药,也会有的。”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让学政吴提学,在实学书院的门口,张贴了一张,极其特殊的“招贤令”。
招贤令上,白纸黑字地写明:
南阳实学书院,将正式开设“医学院”。
不问出身,不看履历,不拘一格!
只要你对医药、针灸、解剖、正骨等医道,有兴趣,有专长者。
无论是坐堂名医,还是乡野兽医,无论是深山里的采药人,还是被世人所不容的民间草药郎中。
皆可,前来应聘书院“教习”之位!
一经录用,待遇从优,并授予官方“医师”凭证!
这个公告,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
那些,长久以来,被主流医学界所排斥、所瞧不起的“民间土方”和“江湖郎中”们,第一次看到,自己那被视为“不入流”的技艺,竟也有登上“大雅之堂”的希望!
几天后,书院的门口,果然来了不少,前来应聘的“奇人异士”。
有擅长推拿正骨的走方郎中。
有能分辨上百种草药的采药人。
甚至,还有一个,因私下里研究“人体构造”,而被所有大药堂,视为“妖人”的,前朝的仵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双目失明,手持一根竹杖,但听声辨位,触感却极其敏锐的,盲眼老者。
他自称,自己这一生,唯一精通的,便是那一手,祖传的“针灸”之术。
在考核的现场,这位盲眼老者,仅凭几根手指的触摸,便能精准无比地,说出一个人身上,所有关键的,甚至是不为人知的穴位。
他手持一根细细的银针,当着所有人的面,为一个,患有多年“偏头痛”,久治不愈的书院夫子,进行了现场的治疗。
那银针,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轻捻,慢入,快提。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那位原本还头痛欲裂的夫子,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轻松。
“不……不痛了!真的不痛了!”
这神乎其技的医术,让在场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谢远当即拍板,力排众议,高声宣布:
“我宣布!聘请这位老先生,为我南阳医学院的,首席针灸教授!”
通过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式,谢远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就为他未来的“公立医馆”,凑齐了一支,虽然“出身驳杂”,但个个都身怀绝技的,“非主流”的医疗团队。
解决了“人”的问题,谢远开始解决“药”的问题。
他没有去和孙掌柜等人,在药材采购上硬碰硬。
而是让工匠李,带领着实学书院“格物科”的学生们,开始了-项,全新的研究课题——
“中药标准化炮制”。
他们利用新发明的控温炉、研磨机、和蒸馏器等工具,将各种常见的草药的有效成分,以一种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式,进行提取、分离、和炮制。
并为每一种药品的剂量,都制定出了,精确到“毫厘”的,严格的生产标准。
这项研究,使得许多,原本需要依靠珍稀药材,才能达到的治疗效果。
如今,可以用多种,常见的,廉价的药材,通过“科学配伍”的方式来替代。
大大地,降低了百姓的用药成本。
与此同时,他让唐宝的商队,绕开了南阳本地的药商,直接去那些药材的原产地,大量地,采购最基础的药材。
一切,准备就绪。
“南阳公立医馆”,在万众瞩目之下,正式开张了。
开张当天,医馆便宣布了一条,足以颠覆整个行业的政策:
所有前来就诊的百姓,无论贫富,其诊费,只统一收取十文钱的“挂号费”。
而所有的药费,则全部按照成本价,对外销售!
其价格,仅为市面上,那些大药堂价格的,三分之一!
回春堂的孙掌柜,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对此是嗤之以鼻。
他对自己的同行们,嘲笑道:
“哼,一群江湖骗子,配上些不值钱的草根树皮,能治好什么大病?”
“等着看吧,不出三日,他们就会因为治死人,而关门大吉!”
然而,就在公立医馆开张的第一天。
那位盲眼的针灸教授,就在医馆的门口,当着所有人的面,用一套,出神入化的针法,为一个,因中风而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被家人抬来的富商,进行了公开的治疗!
治疗结束之后。
那个原本已经无法动弹的富商,竟然,当场就能在儿子的搀扶下,勉强地,站立了起来!
并用含混不清,却又无比激动的声音,说出了两个字。
“谢……谢……”
这一幕,如同一场,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神迹!
彻底地,引爆了全场!
“神医!神医啊!”
“华佗在世!扁鹊重生啊!”
“公立医馆”的名声,一炮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