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隔空论战,万民为证(1 / 1)

加入書籤

北蛮使节拓跋宏的挑战,如同一封战书,通过《大离风华报》,瞬间传遍了京城。

一时间,风声鹤唳。

拓跋宏的三个问题,阴险而刁钻,每一个都直指大离王朝的统治根基和文化核心。

一问“天命”。

他说:“你大离皇帝自称天子,受命于天。我北蛮大汗亦是长生天的子孙。天若有常,为何厚此薄彼?若天无常,你大离的统治,又与我北蛮的弯刀,有何区别?”

此问,是在公然挑战大离政权的合法性!

二问“华夷之辨”。

他说:“你中原自诩华夏,视我等为蛮夷。可我北蛮儿女,亦有父母,亦知孝悌。你中原士子,亦有奸佞,亦行禽兽之事。这华与夷,究竟是以血脉地域为分,还是以人心黑白为辨?”

此问,是在动摇数千年来华夏文明的优越感!

三问“格物”。

他说:“你儒家经典,大谈格物致知。可我只看到你等空谈心性,于天地万物,却知之甚少。我北蛮的工匠,能造出最锋利的弯刀;你大离的儒生,除了会写几句酸诗,又能‘格’出什么利国利民之物?”

此问,更是直指儒家核心哲学的空泛与无用!

这三个问题,一环扣一环,招招致命。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们在看到报纸后,都为谢远捏了一把冷汗。

首辅张敬更是幸灾乐祸地对党羽说:“竖子无知,狂妄自大,竟敢将此等大逆不道之问登于报上!看他如何收场!”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谢远这次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三个问题,根本无法回答。

答得浅了,是才疏学浅,丢人现眼。

答得深了,字字句句都可能被引申为非议朝政,失言获罪,万劫不复。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接招,当缩头乌龟。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谢远的胆魄。

第二天最新一期的《大离风华报》上,面对拓跋宏那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挑战檄文,谢远的回应版面上,只印了四个大字:

“明日见报。”

没有解释,没有辩驳。

只有这简简单单,却又自信到骨子里的四个字。

这一下,整个京城的胃口,都被彻底吊了起来。

狂!

太狂了!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个南阳来的少年,究竟要如何应对这场足以致命的挑战。

第三天。

天还没亮,《大离风华报》的印坊门外,就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从贩夫走卒,到王公大臣家的管家,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焦急地等待着。

当第一批报纸被运出来时,瞬间就被哄抢一空。

一份平日里只卖三文钱的报纸,在黑市上竟被炒到了一两银子,还供不应求。

整个京城,上至皇宫内院,下至街头巷尾,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在第一时间,翻开了报纸的头版。

北蛮夷邸,拓跋宏也拿着一份报纸,脸上挂着轻蔑的冷笑。

他倒要看看,那个黄口小儿,能说出什么天花乱坠的歪理来。

他看向报纸。

首先,是针对“天命”之问。

谢远的回答,没有长篇大论的引经据典。

只有八个字。

“民心即天命,民意即天意。”

轰!

这八个字,如同一道黑夜中的闪电,瞬间劈开了拓跋宏脑中的混沌。

他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他想过谢远可能会从君权神授、历史传承等角度去辩解。

却万万没想到,谢远竟直接釜底抽薪,将“天命”那虚无缥缈的解释权,从高高在上的“老天爷”手中,一把夺下,然后,重重地按在了“人民”的身上!

谁能得到天下万民的拥护,谁就拥有天命!

这……这是一种何等石破天惊,何等颠覆认知的思想!

拓跋宏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

他强压下心中的震撼,继续往下看。

第二,是针对“华夷之辨”。

谢远的回答是一段短文。

“有教无类,华夷一家。孔圣早已言明,区分人等的,从来不是你的血脉,你的地域。”

“是什么?是文明与野蛮。”

“行王道,慕礼仪,知廉耻,兴教化者,纵使身在草原,亦是华夏。”

“行霸道,好杀戮,不知耻,如禽兽者,纵使身在中原,亦为蛮夷。”

这番话,如春风化雨,瞬间瓦解了拓跋宏问题中的尖锐。

它不仅没有傲慢地宣扬华夏中心论,反而展现出了一种海纳百川,有教无类的博大胸襟和强大的文化自信!

拓跋宏的脸色,已经由不屑,变为了凝重。

他看到了最后一个问题,关于“格物”。

这一次,谢远没有再用短句,而是发表了一篇长达千年的鸿篇巨制。

标题是——《格物致知论》。

文中,谢远详细地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格物”。

“格物,非空谈,乃实学。是亲身观察,是动手验证,是剖析万事万物之纹理,探求其内在之规律。”

他甚至举出了实际的例子。

“譬如,观察水流,可知其性,可造水车,利于灌溉。譬如,研究草木,可知其药性,可制良药,救死扶伤。譬如,丈量土地,规划沟渠,可使田地增产,百姓丰衣足食……”

“这,才是真正的格物!这,才是真正的致知!”

“这,才是我辈读书人,利国利民的根本大道!”

拓跋宏看着这篇《格物致知论》,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如果说,前两个回答,是思想上的震撼。

那么这第三个回答,就是为整个时代,为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点亮了一盏前所未有的指路明灯!

他败了。

败得一塌糊涂。

这不是技巧上的失败,而是来自更高思想维度的,彻彻底底的碾压!

他第一次,对自己信奉了一生的草原法则,产生了深深的动摇。

而在皇宫之中。

大离皇帝看着这份报纸,猛地一拍龙案,大声叫绝!

“好!说得好!好一个‘民心即天命,民意即天意’!”

他激动地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

“朕的江山,根基不在上天,而在万民!有此一句,我大离江山,万世不移!”

他当即下旨。

“将谢远这篇《格物致知论》,发往全国各级官学,刊印成册,列为所有学子必读之文章!”

这是官方的,最高的认可!

北蛮使馆内。

一直沉默不语,静观其变的圣女天阿离,在仔仔细细地看完了整份报纸后,那双清冷如雪的眸子里,第一次泛起了异样的光彩。

她缓缓放下报纸,对已经失魂落魄的拓跋宏,说出了第一句话。

“此人,我要亲自见一见。”

她取过笔,亲手写下了一封信。

“三日之后,白河之畔,天阿离愿以琴音,领教谢先生高才。不知先生,可敢赴约?”

这一次,比的不是经义,不是策论。

而是乐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