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白河之会,琴音动京华(1 / 1)

加入書籤

北蛮圣女天阿离,邀战南阳才子谢远于白河之畔。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投入热油的火星,再次引爆了整个京城。

“什么?比试乐理?”

“这天阿离圣女,未免也太欺负人了吧!”

“谁人不知,她的琴技被誉为‘草原第一天籁’,曾得天下第一琴师‘乐圣’东方白亲口称赞。她这是想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找回场子啊!”

“这下,谢才子怕是要输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谢远此次必败无疑。

原因很简单。

谢远出身寒门,家境贫寒。

作诗写文,靠的是天赋和苦读。

可这乐理之道,琴棋书画,哪一样不是需要从小用金钱和时间堆砌出来的“奢侈”技艺?

他就算再是天纵奇才,也断无可能在这方面,比得过从小接受最好教育的北蛮圣女。

平乐公主府。

祝无双也急匆匆地找到了谢远。

“谢远,你可千万别冲动!天阿离的琴技,连我父皇都赞不绝口。你若与她比试,必败无疑!”

她脸上满是真切的担忧。

“你听我的,此事我出面,为你回绝了。就说你偶感风寒,不便赴约。没人会说你什么的。”

她实在不想看到,自己如此看重的人,在万众瞩目之下,当众出丑。

谢远看着她焦急的模样,心中一暖,却笑着摇了摇头,拒绝了她的好意。

“殿下好意,谢远心领了。”

他从容地倒了一杯茶,递给祝无双。

“不过,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其理相通,其意相合,本就是同源而生。”

他抬起头,眼中是深不见底的自信。

“殿下放心,区区乐理之道,何足挂齿。”

三日后,白河之畔。

秋高气爽,天朗气清。

官府早已在河边,搭建起了一座精致的高台,台上设有两个席位,各置名琴。

河的两岸,早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皇帝陛下与文武百官,亲自驾临。

北蛮使团,也全员到齐。

整个京城的百姓,几乎都涌到了这里,想要亲眼见证这场震动京华的巅峰对决。

吉时到。

天阿离一袭胜雪白衣,如仙子临凡,缓步登上高台。

她对着皇帝和众人,微微一福,便在琴案前,跽坐下来。

她素手抚琴,轻轻一拨。

“铮——”

一声琴音,如金戈铁马,瞬间让喧闹的现场,安静了下来。

她奏的,是名曲《胡笳十八拍》。

琴音起,一股悲怆苍凉之意,便弥漫开来。

时而如泣如诉,如怨妇思夫;时而又金戈铁马,如孤女陷阵。

那高超的技法,那饱满的情感,引得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就连不懂乐理的武将,都仿佛看到了昭君出塞的悲凉景象,一个个虎目含泪。

一曲弹罢,余音绕梁。

全场寂静无声,所有人都还沉浸在那悲苦的意境之中,无法自拔。

许久,才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不愧是草原第一天籁!”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

所有人都认为,胜负已分。

在此等神乎其技的天籁面前,谢远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首辅张敬和他身边的几个官员,脸上已经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这下,看那小子如何收场!”

就在此时,谢远缓缓起身。

他没有走向那张摆放著名贵古琴的琴案。

而是在万众瞩目的目光中,从袖中,取出了一管通体碧绿的——洞箫。

这个乐器,在大离王朝极为少见,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何物。

“那是什么?”

“是笛子吗?不像啊。”

“故弄玄虚!”

谢远无视了所有的议论。

他横箫而立,迎风而站,衣袂飘飘,宛如谪仙。

他将洞箫凑到唇边,闭上双眼。

下一刻,一道众人从未听过的旋律,悠然响起。

那箫声,没有古琴的悲苦,没有丝竹的柔媚。

它时而高亢入云,豪迈奔放,仿佛是英雄在对酒当歌;

时而又低回婉转,超然物外,仿佛是侠客在笑傲江湖。

那旋律里,有江湖的快意恩仇,有世事的沧桑变幻,更有看透一切之后,那份沧海横流、滔滔两岸的英雄气概!

这,是《沧海一声笑》!

如果说,天阿离的琴声,是“技”的巅峰,是人间情感的极致。

那么,谢远的箫声,便是“意”的胜利,是超脱于凡俗之上的,灵魂的自由与洒脱!

箫声一起,瞬间便将《胡笳十八拍》营造出的那股悲苦愁绪,冲刷得一干二净!

所有听者的心中,都仿佛被注入了一股豪情,只觉得天地广阔,心胸开朗,恨不得立刻仗剑天涯,大笑三声!

高台之上。

天阿离听着这前所未闻的箫声,那双清冷的,美丽的眸子里,异彩连连。

她从这箫声中,听到了一个远比她的世界,更广阔,更自由,更洒脱的灵魂。

她站起身,看着那个吹箫的少年。

脸上的冰冷,悄然融化。

第一次,露出了一个由衷的,带着敬佩与欣赏的微笑。

龙椅之上。

大离皇帝听得是龙心大悦,豪情万丈。

他猛地站起身,当场高声宣布:

“好!好一个沧海一声笑!好一个谢远!”

“谢远之才,文武双全,冠绝当代!”

他看向身旁的内侍,声音洪亮,传遍全场。

“传朕旨意!”

“特封谢远为翰林院修撰,正六品!赐紫金鱼袋!即日上任!”

翰林院修撰!

正六品实职!

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年,没有任何科举功名,却凭一身惊世才华,正式踏入了帝国的权力中枢!

谢远放下洞箫,对着龙椅的方向,深深一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