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无公害蔬菜试点(1 / 1)
在农业这个最‘靠天吃饭’的领域,过度的能力自信,往往会成为自我蒙蔽的幕布。
陈家志的自信源于设施和技术,所以对内他时常高喊逆天而行。
但当极端天气肆虐,如持续暴雨淹没农田,罕见高温炙烤秧苗,冰雹无情砸落菜棚……再完善的设施也都得俯首称臣。
所以他也一直对老天爷心存敬畏,这是复杂的博弈。
只是陈家志领先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一步或者半步,让他总能在市场青黄不接时有菜,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这看似‘侥幸’的运气,何尝没有处心积虑的规划之功。
就像现在,江心菜场追行情而产出的蔬菜,再度成了稀缺的金疙瘩。
陈家志回档口时,档口里便又没有了菜,李才这才能和他大眼瞪小眼。
“陈总,你们可以早点去云南,或许还能发两车菜回来。”
行情好时卖菜总是意犹未尽,陈家志能理解李才的心情,但也不能违背现实,云南如今的情况难以琢磨。
“这次就别想了,没那么快,从云南发叶菜过来没那么容易。”
“发点耐储藏的瓜果类蔬菜也行呀。”
李才最近也有出去找货,他上次还收了个马仔呢,想组织货源也有可能。
最近本地不仅叶菜价格高,瓜豆茄果类的行情也不错。
“以后专做叶菜吧,瓜豆和茄果类蔬菜菜场和档口都会尽量少碰。”陈家志有意让档口开始专一品类。
“我估计再过十来天,蔬菜价格应该就要开始下跌了。”
李才讶然道:“没那么快吧?”
陈家志说道:“你在市场上注意观察吧,以后行情变化会越来越快。”
按照他这段时间的回忆和分析,1995年大概就是中国蔬菜产业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一个高点。
在此后的几年里,大部分蔬菜的田间收购价和批发价都会逐年下跌,大概在2002年前后达到低谷,随后又开始回升,直到2006年时,才会再次回到1995年的水平。
不过在此过程中,叶菜是唯一的例外。
由于城市扩张,近郊的蔬菜面积减少等原因,叶菜价格会一直保持上涨趋势。
陈家志记得很清楚,花城菜心批发价在2006年夏天打破了1994年创下的纪录,达到了6~7元/斤。
所以未来陈家志又会回到他忠诚的叶菜上来。
而且要突出做好一两个品类。
以后赌行情的机会会变少,更不可能像这两次这样全盘押注。
陈家志特意组织了生产会议,给易定干和几个小组长强调了这一点。
赌行情依然可以赌,但菜场要稳定向市场供应核心品类蔬菜,他更倾向于看好一样蔬菜时,适当的扩大面积。
在以后,稳定的高品质叶菜会成为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想稳定谈何容易呀!”易定干说道:“一场厉害点的天灾,生产种植计划就可能被全盘打乱,很难保持全年稳定。”
陈家志敲了敲桌面,“所以我才会去其它城市考察,通过产区之间的互补,来完善稳定的蔬菜供应。”
“但这是长期过程,需要几年时间来完成,这期间,就要江心菜场做好持续生产工作。”
“现在已经是七月了,温度高,雨水多,叶菜的种植很困难,像这茬追行情的菜,产量很低,拿油麦菜来说,理想情况下亩产能达到3~5吨,现在却只有1.2吨,产量差距悬殊。
还好追上了行情,如果没有价格,这损失就大了。
所以后续要放慢节奏,晒地、基肥、翻耕、盖遮阳网等等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位,未来几年的市场环境会比较艰难,要做好共克时艰的准备~”
会议流程基本变成了陈家志在表达自身的判断,强调危机意识。
江心菜场和其他菜场不一样,它的人力成本远远超出。
所以要钻研更优的种植模式,更高效的水肥管理,更实惠的农资采购……
同时,还要有渠道托底。
“我老是与你们说逆天而行,种菜的财富密码都藏在天灾里,江心菜场也靠着与天灾争斗多次获得了超额利润。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们更应该在风暴后敬畏天地无常,当暴雨和冰雹选择了你的菜地时,再多的设施、认知和资金都会成了风中飘絮。
更不要忘了其中的艰辛和咬牙坚持,要记住那一座座倒掉的菜山。
土地不欺人,唯有时时清醒,方能在绿野起伏间,走出属于自己的、绿水长流的丰盈人生。”
陈家志用了两天时间,多次会议和多场酒局,来扭正他亲手给这些人建立的‘天灾经济学’。
他手底下这群人个个都有赌行情的心理,只是有重有轻。
重的如易定干和戚永锋,喜欢全盘压上,5~6月就是如此。
稳重的如敖德良和李明坤,在别人一致看好时,也会忍不住跟风。
居中的就是敖德海和郭满仓等人了,也会沉迷于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的行情。
属实是全员赌徒了。
尤其是前一茬的冷库囤货,加上这一茬的追行情,又连续两次击中。
这两天菜场也在有条不紊菜,每天雷打不动70吨、35万元左右的销售额,也让人兴奋。
他担心这股‘不正之风’更加浓烈,还都是他给带出来的,也只能他来稍稍扭正一下风气。
还不能全盘否定。
因为人生就在于博,种菜有时候就得胆子大一点。
这是很难把握的平稳。
两天后,陈家志便让人买了两张从花城直飞昆明的机票。
一张一千多块钱,顶普通人一两个月工资。
出发前,李秀正给陈家志整理着行李。
“出门在外小心点,别和人起了冲突,到了后记得打电话回来报平安。”
陈家志抱着豆豆,看着她忙来忙去,说:“我知道,给我再装两件厚一点的衬衫吧。”
李秀回头看他:“现在这么热,装厚衣服干嘛?”
“昆明那边是高原,温度要低一些。”陈家志笑道:“以后也带你过去旅游。”
“还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去了呢。”
“有机会的。”
“滴滴滴滴滴……”大哥大的经典铃声急促的响起。
陈家志单手抱娃,另一只手拿起来接听。
童刚的声音出现,“陈总,方镇马上到菜场,说有事和你商量,你看能不能抽点时间见一下?”
陈家志看了看时间,说道:“行,我过来一趟。”
镇上距离菜场很近,陈家志没有时间耽搁,把豆豆放在床上,便又匆匆去菜场,方建也刚好抵达。
“陈总,有件好事找你,市里要打造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现在让基层推举,我们灵山镇准备把江心菜场报上去。”
方建开门见山的表达了意图,“怎么样,陈总,有兴趣吧?”
陈家志笑道:“这是好事,当然有兴趣,只是怎么个评选流程?”
方建说道:“主要看基地规模、生产标准、农药残留等等。”
陈家志引着方建到了办公室,给他泡了茶,才细聊了起来。
在一个月前,花城市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销售协调小组,由一名常务副市长牵头。
提出了打造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蔬菜城市的目标。
在生产端,各个区市县都要有试点示范基地。
而在销售端,也会有相应要求,初步想法是以包装净菜上市为突破口~
围绕着几个筛选要素,陈家志和方建都过了一下。
规模、标准、农残、经营情况、员工人数等等各方面江心菜场都符合了试点要求。
同时还有加分项,江心菜场连续在供港配额任务中获得了优等评价。
了解了后,方建也信心倍增,“陈总,那我就给你们报上去了,后续有工作还得麻烦你配合一下。”
陈家志说道:“有点遗憾,我马上要去云南,行李都收拾好了,只能让易场长和童刚配合下相关工作。”
方建惊讶片刻:“没问题,也不复杂,你们这么优秀的基地,选上的概率很大,那我就不耽误你了。”
陈家志把方建送到了路边,才又问了下怎么突然要搞无公害蔬菜城市。
“并不突然,上面谋划已久了。”方建悄声道:“这几年农残问题太过突出,上半年中招的人数赶上去年一年了。
我现在都不敢轻易在外面买菜,有些散户自家吃的和卖的菜都分开种,说来童刚那小子懂事,每次找镇上人办事,都习惯给人送一两袋菜。”
陈家志莞尔,最近两年关于农残的话题确实有点风声鹤唳的感觉。
他了解过去年情况,发生了80多起,其中大食堂占了一半以上。
即使监管变严,今年形势反而更严峻。
送走了方建,陈家志又找了童刚和易定干,介绍了申请无公害蔬菜试点示范基地的情况。
又详细说了自家菜场在农残上的优势,方便他们面对考察时有话可说。
等搞定这些,他才让严浩开车送他,先回家拿行李。
进堂屋时,刚好电视里在宣传蔬菜食用时要“一洗、二浸、三烫、四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