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养猪场整改(1 / 1)

加入書籤

张泽安昨晚挨家挨户吼了一嗓子,说建安搞了个喂猪神器,省力得很,让大家伙儿今早都来开开眼。

今天一大早王建安的养猪场外头就闹哄哄的了。

白茫茫的哈气混在一起,人声嘈杂,把猪圈里那些肥猪都惊得哼哼唧唧。

“让让!让让!建安来了!”有人吆喝着。

王建安才家里过来,脸上带着点笑,王太平和王建平跟在旁边。

两年前两人被这么多人盯着还会不自在,不过这两年已经经历过太多次这样的场面了。

“大家都让开点,不要挡到路了。”张泽安扯着嗓子喊,“建安,你给大伙儿演示一下。”

王建安也不多话,走到昨天装好的那套家伙什旁边。

王建安把一桶拌好的成品饲料倒进铁皮桶里,桶底那个带闸阀的小铁管子看着有点稀奇。

麻绳的另一头攥在张泽安手里

“泽安舅舅,拉!”王建安喊了一声,同时蹲下身,手搭在桶底下垂着的一根细麻绳上。

张泽安应声,憋了口气,双臂用力往后一拽那根粗麻绳。

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那装满饲料的铁皮桶,顺着横梁上的轨道滑了出去。

桶底的闸阀被王建安一拉细绳,“咔嗒”一声打开,金黄的饲料瀑布似的倾泻而下。

整个过程快得很,一排猪圈,十几头猪的食槽,也就几十秒钟就装满了饲料。

“我的老天爷……”刘寡妇第一个回过神,喃喃自语,声音带着难以置信,“这就……喂完一圈了?拉一下绳子的事?”

“哎呀,真不用钻猪圈了?就站在这儿拉绳子?”

“你看那料下得多匀称,一点不洒!”

“这得省多少力气啊!以前挑潲水桶,腰杆都要累断!”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张泽安适时地站了出来,用力挥着手压下声浪,“这东西是建安昨天买的那点材料是给他自家猪圈试水的,我们合作社要装,得大家伙儿一起凑钱!”

“建安,这东西安下来要好多钱??给我们都安上!”养猪合作社的社员们都是群情激昂。

王建安被围在中间,七嘴八舌的问题砸过来。

他大声喊道:“大家安静!听我说!这机器主要是材料钱,滑轮、铁皮、水管、麻绳这些。我做这一套东西用了滑轮二十个,每个一块三。

一寸水管用了二十米,每米一块七,再加上铁皮、铁丝、钉子、接头阀门那些杂七杂八,总共花了118块。”

一百多块以前可能不算小数目,不过对于现在财大气粗的李家沟人来说也不算什么大事。

特别是想到省下的人工能多搞的大棚和多养的猪。

张泽安接着说道:“安上了,以后喂猪喂水,半个钟头就能把几十间猪圈全搞定!省下的人,是去多养几头猪,还是去多种几分大棚菜,随你们便,这钱,出不出?”

“出!瓜娃子才不出!”张春城第一个吼起来,手已经伸进怀里掏他那鼓囊囊的钱包了。

“我家也出。”

……

场面瞬间变成了交钱大会。

张泽安早有准备,拿出合作社的账本,让王建平搬了张桌子出来。

王建安在旁边帮忙登记猪圈数和姓名。

张泽安蘸着唾沫,一张张点清,记好账。

不一会儿张泽安的小本本便记得密密麻麻,钱也收了厚厚一沓。

他长舒一口气,把钱小心地用布包好:“好,钱齐了,明天一早我就和建安去施镇上买材料。明天下午开始你们就不要到处跑了哈,东西买回来都过来帮到弄。”

“要的。”众人嬉笑着回应道。

第二天王建安和张泽安背着他那个装钱的布包就出发了。

今天王建安没有骑车,那么多东西肯定得叫个货车拉回来。

两人一大早就出发往施镇走去,今天不赶场,也没有船坐。

半个小时后两人来到镇上。

那家卖五金农具的铺子刚开门,店老板正打着哈欠扫门口。

“老板!大生意上门了!”王建安刚到门口大声的喊道。

听见王建安招呼,老板眼睛一亮,立刻堆起笑脸。

“哟,王老板,这么早?昨天那东西好用不?”老板热情地迎上来。

“好用,老板,今天来大买卖了。”王建安也不废话,直接从怀里掏出张单子,上面密密麻麻列着需要的数量。

店老板接过单子一看,嘴都咧到耳朵根了:“哎哟!王老板,您这是要办厂啊?放心放心,包在我身上,保证都是好货!”

他一边按单子备货,一边拍着胸脯:“王老板,你放心,东西管够,要是用不完,只要没损坏,拿回来,我按原价退,绝不二话!”

他精明得很,看这架势,以后肯定还有大买卖。

王建安点点头:“要得,老板你爽快,我们也爽快。”

他和张泽安开始仔细验货,一项项核对数量,同时跟老板砍价。

最后每件东西平均便宜了1毛。

买完东西王建安又在镇上雇了辆带拖斗的手扶拖拉机,讲好价钱,连人带货一起拉回去。

张泽安抱着装钱的布包坐在驾驶室旁边,王建安则坐在堆满五金材料的拖斗里,颠簸着回村。

往日里李家沟养猪场除了喂食时有些动静,大部分时间还算安静。

接下来的几天,李家沟养猪场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王建安无疑是总指挥和技术核心。

张泽安负责调度人力和协调。

张春城、吴磨贵、张福德这些壮劳力是主力。

刚开始几排猪圈安装测试还算顺利。

但当铁皮桶装满沉重的饲料和水,在横梁上滑动时,问题来了。

王建安最早买的那种带滚珠轴承的滑轮,单个承重没问题。

但当铁桶滑过几个滑轮,特别是拐弯处受力不均时,滑轮里的滚珠轴承直接卡死了。

铁桶也“哐当”一下歪在横梁上,饲料洒了一地。

“哎哟!咋个回事?”拉绳子的张春城吓了一跳。

王建安赶紧爬上去检查,发现是滑轮内部结构太精密,承受不了持续的不规则重压和震动,滚珠变形卡住了。

“这种精密的轴承滑轮不行,不经用。”王建安皱着眉。

“那咋整?换啥子?”张泽安急切的问道。

王建安想了想:“换最老式的那种,中间就一根粗铁轴,外面套个厚铁圈的生铁滑轮,虽然摩擦力大点,拉起来重点,但皮实耐操!”

“生铁滑轮?不晓得好不好用,现在又没有这个拿来试一下……”张泽安有点担心。

“有!”旁边一个老人开口了,“大队以前磨坊拆下来的大磨盘轴承,就是生铁的,我屋头还有几个,应该能用!”

“太好了,春城你跟着去拿来试试!”王建安眼睛一亮。

张春城很快扛来了两个沉甸甸的生铁大滑轮。

虽然笨重,样子也丑,但王建安用铁丝把它们牢牢绑死在关键受力点的横梁上。

再一试,铁桶稳稳滑过,纹丝不动。

虽然拉绳子确实更费点劲,但胜在可靠。

“就按这种买。”王建安说道。

王建安立刻和张泽安到镇上,大量采购了这种生铁滑轮,顺便把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滚珠滑轮退掉了一部分。

解决了滑轮,新的问题又冒出来。

长长的麻绳在滑轮槽里摩擦,特别是转弯的地方,有时会打滑,导致铁桶滑行时不是直线前进,而是左右摇摆。

桶一歪,倒料就不准,甚至撞到旁边的柱子,饲料洒得到处都是。

“狗日的,这桶啷个像喝醉酒一样,东倒西歪的?”吴磨贵抹了把溅到脸上的饲料渣,骂骂咧咧。

王建安观察了半天,发现问题出在麻绳的松紧度和滑轮的定位上。

绳子太长,拉力传递不够直接,滑轮的角度稍微有点偏差,桶就容易跑偏。

“得加导向轮和定位绳。”王建安琢磨着。

他让张春城找来几根结实的木条,劈成小木楔。

在横梁上每个可能造成桶跑偏的滑轮旁边,垂直钉上两个木楔。

形成一个狭窄的“轨道”,让麻绳被限制在中间滑动,减少摆动。

这相当于给绳子加了“限位器”。

同时,在铁桶挂上铁钩后,王建安又让人在桶的两侧各系上一根细麻绳,斜着拉向走道这头的固定桩。

这两根“稳桶绳”不需要很大力,轻轻拉住,就能有效防止铁桶在滑行中左右摇摆。

拉桶的人只需要控制主绳的力道和方向就行。

加了这两样土办法,铁桶的滑行立刻变得稳定起来,饲料精准地落入导流槽,再也没出现“天女散花”的情况。

安装工作推进了大半,眼看胜利在望,天气却变了脸。

连着几天阴冷潮湿的天气,让桶里的成品饲料有些受潮结块。

当王建安打开桶底闸阀准备倒料时,结块的饲料堵在了那个小小的铁管口,怎么晃桶都下不来,急得拉绳的人干瞪眼。

“遭了,堵起了。”张华安看着桶底只漏下一点点粉末。

王建安爬上去,用根细木棍使劲捅了捅,才把堵塞的饲料块捅开:“这不行,稍微潮点就堵,太耽误事。”

他盯着那个桶底带螺纹接口的小铁管和闸阀,思考着对策:

光靠一个直管出口,容易堵。

得想办法让饲料在出口处“动”起来。

“有了!”王建安快速的根据未来知识思考着可能的解决方案。

随后他让人找来几块薄点的白铁皮,剪成比闸阀扳手略大的小铁片。

然后,在桶底靠近闸阀出口的内壁上,搭上一个小小的铁片支架。

再把剪好的薄铁片,用一根细铁丝,一头固定在支架上,另一头巧妙地连接到闸阀的扳手上。

当王建安拉动那根控制闸阀开关的细麻绳,闸阀扳手被拉开的同时,也通过细铁丝扯动了那块贴在桶底内壁的薄铁片。

铁片被拉动,产生快速的震动,像个小锤子一样敲打在闸阀出口附近的桶壁上。

这一震动,立刻就把那些刚要结块或者堵塞的饲料给震散了、震松了!

再一试,闸阀一开,伴随着轻微的震动声,潮湿的饲料也顺畅地倾泻而下,再没堵塞。

“嘿!真是神了,建安你这脑子是咋想的?连这都能整出来?”围观的众人看得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看似简单的小震动装置,彻底解决了饲料堵塞的隐患。

解决了这三个大问题,剩下的安装就顺利多了。

足足忙活了一个多星期,占地两亩多的李家沟养猪场,终于全部装上了王建安设计的这套“简易自动化喂养系统”。

十几条横梁贯通猪场上空,上面挂满了生铁滑轮。

粗壮的麻绳连接着一个个铁皮桶。

走道这头,一根根主绳整齐地缠绕在加固的木桩上。

张泽安组织了几个代表,亲自操作。

张春城、吴磨贵、张华安各自负责几排猪圈。

王建安一声令下,三人同时拉动绳子。

只见十几个铁皮桶在横梁上平稳滑动,桶底的闸阀在下方辅助人员的操控下准确开启,饲料或清水,都精准的落入每一排猪圈的食槽。

原来需要至少十几人个人,钻大半天猪圈才能干完的喂食喂水工作,现在三到六个人站在的走道上,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全部完成了。

而且饲料和水撒得极少,干净又高效。

看着猪群欢快地进食,再看看走道上那几个只是出了点汗,衣服都没怎么脏的“饲养员”,所有在场的人都沉默了。

随后养猪场里爆发出一阵由衷的欢呼和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王建安的,也是送给他们自己即将到来的、更轻松也更有奔头的新生活

“值了!这钱花得太值了,婆娘,以后你喂猪再也不用钻圈了。”

“建安,你这东西,顶得上几十个壮劳力啊!”

“我的老天爷……”

王建安站在人群里,听着大家的夸赞,看着那高效运转的简易系统,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满足的笑容。

他揉了揉发酸的胳膊,心里想着:这下,总算能腾出手来,好好规划开春后的大棚扩建和新房子的地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