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打牙祭(1 / 1)
当王建安和父亲从公社出来的时候,已经9点过了。
没办法,只能第二天再去镇上派出所了。
王建安心里惦记着做青贮饲料需要大的坛子,整个街上,思来想去,也就只有张维民家有了。
今天是赶场的日子,王建安两人走到酒厂的时候,正有几个人在买酒。
等张维民忙完之后王建安才走入屋内和他打招呼:“三娃儿,我又来麻烦你咯。”
“建安儿,你来赶场嗦。哎呦,王叔也来啦,来,里面坐。”说着小跑到内屋端出一根长板凳来。
王建安接过板凳,顺势分了一根烟给张维民:“三娃儿,是这样的,我做饲料发酵,要用到大的坛子,想来想去,就只有你这儿有这么大的。
那天我看到你后面还有两个空的,卖一个给我怎么样?”
张维民接过烟,凑着王建安划着的火柴点上,深深吸了一口,吐出一缕青烟:“可以撒,原来进货的时候专门多买了两个,预备哪天生意好了多酿点酒,结果一直都没用上。”
“好多钱一个喃?”
张维民想了一下:“你给50块钱就可以了。”
“50块?”王建安一听就直摇头,“三娃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哈,你不好意思赚我钱也得收个成本价嘛!”
王建安虽然忘了这个时候这些陶坛子的具体价格,但他知道张维民的性格,他说50块成本至少得乘个2。
王太平也开口道:“我们屋头的泡菜坛子都买成10块钱一个。”
“建安儿,我们这么好的关系说这些。你小时候可是救过我的命的。
要不是为了给我那婆娘一个交代,我都不想收钱的。”张维民撇了撇嘴说道。
所谓的救命其实就是小时候几个人去河里游泳,张维民抽筋了,而其他几人离得很远,王建安离得近,就把他救上了岸。
见张维民又搬出这件事,王建安也就接受了,主要是他现在确实也比较缺钱。
随后又借用了张维民家的木板车,把酒缸往家里运。
路过猪肉摊子时发现竟然还有大半扇猪肉摆在案板上。
仔细想想也是,刚过完年,大部分家里都会杀年猪。像王建安家连年猪都卖了的还是少数。
想着这两天家里出现过的唯一猪肉还是猪油里面的油渣,王建安决定给家里改善一下伙食。
“建安儿啊,不要买肉了,没好多钱了,节约点用。”王太平见儿子准备卖猪肉连忙劝阻道。
王建安不知道家里多久没吃肉了,他倒是前天才在镇上吃了,不过还是小了一个理由:“爸,都好久没吃肉了,买点回去打牙祭嘛。大哥打窖坑那么辛苦,该整点肉吃了。”
一番讲价后,王建安以2块1一斤的价格买了3斤坐墩儿肉。
路上遇到了刚赶场完回家的张春城夫妇,张春城虽然只比王建安大2岁,但按照辈分王建安得叫他舅舅。
不过从小一起光屁股玩到大,平时都是直呼其名。
小时候王建安在他家蹭饭次数是最多的。
“建安儿,王叔,你们两爷子这是搞啥子名堂?弄这么大个坛子酒,要喝到猴年马月哦。”张春城看着板车上酒缸,打趣道。
王建安笑了笑:“春城,德春,你们赶完场啦。我这个是空坛子,我哪儿买的起那么多酒哦。这个是买回去装猪饲料的。”
张春城点了点头:“这样哦,你昨天说的那个养良种猪,得不得行哦?”
“肯定得行撒,对了,昨天忘了问了,你那儿还有没有玉米哦?我们屋头的玉米只剩一点了。”
“去年我们感觉玉米还要涨价,我们都没卖,准备今年看看行情再说,还有1000多斤。”
王建安没想到张春城有这么敏锐的直觉,因为养猪的增加,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玉米等主饲料会大涨价。
“赊给我哇,我那10头猪,要吃1000多斤玉米。二天猪卖出去的时候,就以当时粮站的零售价给你结算怎么样?”
“这……”张春城踌躇了的看一眼旁边的妻子。
蒋德春合计了一下,现在玉米零售价是2毛1,就算到时候玉米没有涨价,肯定也比现在的收购价高。
便欣然答应道:“没的问题。二天你养猪赚到钱了,也教教我们撒。”
……
张玉清和尹祥平到家的时候,王建安正在挑水,刚才洗酒缸把水用完了。
王建安将最后一桶水倒进水缸,指了指菜板上的肉,对张玉清道:“妈,今天吃回锅肉哇,我买了3斤坐墩儿肉。”
“哎呦,吃啥子肉嘛,你是嫌钱多哦……”张玉清嘴上埋怨着,眼角却是带着笑意,提起肉到屋外,借着太阳光看了又看。
王建安笑嘻嘻的跑到屋后帮着大哥打窖坑。
乒乒乓乓的声音传来,已经挖到下面的岩石层,有半米深了。
大嫂冯彬蓉正在帮忙往外搬石头。
“大哥,我来帮你了。”跳下窖坑,王建安拿起旁边的钢钎和锤子敲打起来,“今天中午吃回锅肉。”
听到回锅肉,王建平下意识的吞了吞口水,手下劲更大了。
“建安儿,大哥大嫂吃饭咯。”尹祥平的声音从房前传来。
“好香哦。”王建安刚绕到院前就闻到了香味。
许是因为今天吃肉,张玉清还特地让王太平把桌子搬到了阶檐下。
洗完手,王建安拿起菜板上一块苕皮,放入嘴中,这是张玉清特地给他留的。
这是王建安最喜欢吃的食物,哪怕过了几十年,王建安隔三差五就要让妻子弄一顿苕皮回锅肉来吃。
几分钟后菜上齐了,两大碗苕皮蒜苗回锅肉,还有熟悉的油渣莲花白,榨菜和一盘泡豇豆。
王建安和王建平看着流油的回锅肉咽了一大口口水。
“你们多吃点肉。”张玉清把蒜苗刨开,将猪肉露了出来,自己则是夹了块苕皮混着蒜苗。
“妈,您也吃,肉多着呢。”王建安将一块肉夹到母亲的碗里,笑着说道:“以后顿顿都会有肉的。”
嚼着王建安夹来的回锅肉,张玉清看着两个儿子,只感觉日子充满了奔头。
“妈,牛皮菜你们弄完没有?”吃着肉,王建安含糊的问道。
“弄完了,晒到那边田埂上的。刚才你没看到我们蛮?”
顺着张玉清的手指,王建安望着不远处,柏树之间搭起了竹条,上面挂满了牛皮菜。那是过年前晾晒大青菜的地方。
刚才洗酒缸太投入,竟然都没看见她们什么时候晒的。
王建安连忙刨了两口饭,话音更含糊了:“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