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手续齐全(1 / 1)

加入書籤

王建中,这位在私底下捣鼓自行车颇有一手的行家,其应变能力堪称一绝。

当李肆民提及五金厂的肆国时,尽管王建中脑海里一时半会儿搜索不到关于此人的记忆,但他瞬间就摆出一副与肆国关系铁得不行的姿态,大大咧咧地说道:“老弟,肆国跟我那可是铁得不能再铁的交情。

既然是他让你来寻我,那咱啥都甭说了,这辆自行车,你给一百块钱,直接骑走!”说这话的时候,王建中脸上带着一种豪爽的神情,仿佛这一百块钱的交易,对他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

李肆民瞧在眼里,心中暗自好笑。

他心里明镜似的,这王建中看似大方报价,实则暗藏玄机,压根儿没让人看货,显然是在试探自己。

王建中自以为这一招棋走得妙,心里琢磨着:那个五金厂的肆国既然知晓我手里有辆大永久自行车,想必清楚这车的成色如何。

我这会儿把价格一报,且看这小子怎么应对。

换作一般人,面对这种情况,还真可能被王建中这精明的手段给唬住。

毕竟,在不清楚货物具体品质的状况下,谁敢贸然答应购买呢?要知道,在这个年代,一百块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就好比后世要买辆二手汽车,不仔细瞧瞧车况,谁敢轻易下单付款呢?

然而,王建中万万没料到,他这次碰上的是李肆民。

李肆民拥有独特的透视能力,早在踏入王建中屋子的那一刻,就已经将里屋那辆翻新过的大永久自行车的情况尽收眼底。

所以,李肆民毫不犹豫,极为爽快地应道:“行嘞,我要了!王哥,您可真是个痛快人!”一边说着,李肆民一边满脸笑容,朝王建中竖起大拇指,对于看货一事只字不提,紧接着就伸手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百块钱。

这段日子,李肆民通过售卖银元、蘑菇木耳,还有打野得来的野鸡野兔等,手头已然积攒了一笔不算少的财富。

除去日常开销花掉的部分,此刻他兜里还剩下一百多块钱,正好够买下这辆自行车。

凭借前世的记忆,李肆民对未来物价的走势了如指掌。

在他眼中,这一百块钱虽说当下相当于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但要不了多少年,这点钱恐怕连去酒馆喝顿酒都不够。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肆民觉得,花上一百块钱,就能拥有一辆既能轻松代步,又能载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这笔买卖简直太划算了!

“这……”王建中完全没料到李肆民掏钱竟如此干脆利落。

货都不查验一下,就直接掏出钱来,这不是愣头青、二傻子的行径吗?难道这小子真的清楚自己自行车的实际状况?王建中不禁在心里犯起了嘀咕:靠!这个五金厂的肆国到底是何方神圣啊?虽说心里充满了疑惑与不安,但王建中面上却丝毫不敢表露出来。

他原本报价时,就因为顾忌那个不知底细的五金厂肆国,把价格压得不算高,本想着李肆民会犹豫一番,讨价还价几句,可谁能想到,这小子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就决定买下了,这可把王建中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呢?王建中也只能咬咬牙,认了这笔买卖。

于是,他一脸无奈,转身走进里屋,把那辆翻新过的大永久自行车推了出来。

“老弟,你瞅瞅这辆车,还满意不?要是觉得不太合心意,没事儿,你再等些时日,老哥我再想办法给你捣鼓一辆更好的!”王建中试探性地询问着,眼睛紧紧盯着李肆民,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对车子不满意的迹象。

李肆民心里早就有底,他装模作样地仔细打量起这辆自行车。

实际上,这辆车很多零件都经过了更换,大架子倒是还算结实。

虽说质量并非像外观呈现的那么好,但日常使用倒也能勉强应付。

要知道,当下要是想买辆全新的自行车,且不说那自行车票有多难搞到手,单是价格就得一百七八十块钱。

而眼前这辆看起来有八成新,实则只有七成新的大永久,售价仅为一百块钱,简直太超值了!李肆民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说道:“王哥,谁不知道您办事儿敞亮啊!这车我看都不用看,信不过谁,我也绝对信得过您呐!”话一说完,他便把手里的钱往王建中手上一塞,而后推着自行车,作势就要离开。

王建中下意识地接过钱,整个人都懵了。

直到李肆民已经准备骑上车走人,他才猛地回过神来,喊道:“老弟,等一下!票给你,放心大胆地骑,钢印我都已经打好了……”王建中一边说着,一边手忙脚乱地从一旁的抽屉里翻找出相关票据,递给李肆民。

李肆民接过王建中递来的票据,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谢了啊,王哥,回见!”他心里暗自庆幸,要不是王建中提醒,自己还真把票的事儿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王建中给的这票,并非购买自行车的正规票据,而是类似卖车的手续,大致等同于后世的发票。

在后世,买辆二手自行车,哪里需要这么繁琐的手续。

可在这个时代却大不一样,自行车可是实打实的大件物品,哪怕是一辆二手的,一旦有人较真检查,要是没有相应手续,那可就麻烦大了。

李肆民回头望了一眼王建中,心中暗自感叹:怪不得这老兄倒卖了这么多年自行车,却从来没出过事,做事确实谨慎周到,钢印、票据都准备得这么齐全!当然,李肆民心里也明白,这些手续大概率是假的。

不过,假的又何妨呢?在这个还没有大数据的时代,谁会为了查验一辆自行车手续的真假,特意跑到不知在哪个角落的派出所,去翻找那堆积如山的档案呢?退一万步讲,就算真有人去查,也未必能查出个所以然来。

说实在的,当下很多程序也就是走走过场罢了。

自行车上的钢印一盖,谁又能保证背后就一定有完整的备案记录呢?不过是个十八线开外的小县城罢了,还真把自己当成天子脚下、首善之地了不成?这年头,有的人连粮票、布票这类至关重要的票证都能伪造得几可乱真,且多年来都未曾被人识破,这事儿,你敢信?

离开王建中的住处后,李肆民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拐向了售卖土特产的供销社。

他走进供销社,径直走到柜台前,礼貌地问道:“同志,请问你们这儿最结实耐用的鱼竿,多少钱一副?”柜台后面的服务员,态度谈不上恶劣,但也绝对称不上热情,她坐在那儿,连身子都没挪动一下,只是冷冷地回应道:“三块八!”

服务员本以为李肆民会要求看看实物,再做决定。

可出乎她意料的是,李肆民二话没说,直接掏钱买下了鱼竿。

紧接着,李肆民又说道:“对了,再给我拿个大号的网兜。

”李肆民眼神敏锐,早在走进供销社之前,就已经透过橱窗看到了货架上摆放着的鱼竿。

上次钓大老鳖的经历,让他深刻明白,鱼竿要是过于细脆,根本就别想钓上大鱼。

如今有了透视能力,那些白条、撅嘴之类的小鱼,已经完全无法提起他的兴趣。

为了不引起他人怀疑,他不能频繁外出钓鱼,但每次出手,至少也得钓条三斤以上的大鱼才行!

在这个年头,大多数人钓鱼用的都是自家自制的鱼竿,质量参差不齐,问题一大堆。

但凡自己动手做过鱼竿的人都清楚,钓大鱼和钓小鱼,鱼竿在构造和选材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就拿鱼线来说吧,太粗了,容易引起小鱼的警觉,让它们不敢咬钩;太细了,一旦碰上大鱼,鱼线瞬间就会被扯断。

要知道,野生鱼类和鱼塘里养殖的鱼完全是两码事,一条一两斤重的野生鲤鱼,挣扎起来的那股子劲儿,比鱼塘里三四斤重的鲤鱼还要大得多!

李肆民扛着新买的鱼竿,骑着自行车缓缓离开了县城。

他沿着大沙河慢悠悠地往家的方向溜达,心里盘算着顺便试试这鱼竿好不好使。

向阳大队南边有一条小河,名叫南河,河水由西向东流淌,最终汇入大沙河。

而大沙河继续向东流,会从新城的南边穿过。

所以,李肆民只要沿着大沙河前行,就能顺利回到向阳大队。

他这并非是迷路了,而是有意绕了个远路,就想找个四下无人的地方,好好试试新买的鱼竿。

毕竟,不管是哪条河道,都有人负责管理。

钓鱼这事儿,不是不允许,但绝对不能让人瞧见,不然,被没收鱼竿还算轻的,要是被送去学习班,那可就麻烦透顶了!

没过多久,李肆民就发现了一个四周无人的小河湾,他眼前一亮,随即便停下了自行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