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佛度有缘人(1 / 1)
三家村大队的情况,和向阳大队差不多。李肆民二舅家这几口人,辛辛苦苦忙活一整年,拢共也就一百多块钱的收入。在那个物资匮乏、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这点钱实在是捉襟见肘。
一旦家里老人突然生病,或者子女到了结婚的年纪,这百来块钱根本就不够花,立马就得倒欠一大笔债务,日子瞬间就会陷入困境。
所以,当听说去开拖拉机一天就能有两块钱收入的时候,二舅一家震惊得合不拢嘴,也就不足为奇了。
“卫……肆民,这事儿不会出啥岔子吧?”二舅妈满脸担忧,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肆民爽朗地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二舅妈,您就放一百个心吧。要是有危险的事儿,我怎么会想到让大喜哥去干呢?实不相瞒,要不是我大哥二哥都已经有了工作脱不开身,这种好事儿,还真轮不到大喜哥呢!”
李肆民说得十分直白,没有丝毫的隐瞒和遮掩。这话在二舅一家听来,却如同定心丸一般,让他们心里踏实了不少。原来,自家这个小外甥,并不是因为活儿危险才找到自家儿子的,而是因为他的两个哥哥没时间,这是在照顾自家呢。
李肆民之所以说得这么直接,就是为了让二舅一家放心。有些事情,与其拐弯抹角,让人胡思乱想,不如直接摊开来讲,这样反而不容易引起误会。
然而,接下来杨大喜的一句话,却如同冷水浇头,瞬间把二舅两口子刚刚燃起的兴奋劲儿给浇灭了。
“肆民,可是,我……我不会开拖拉机啊?”杨大喜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和无奈。
这话一出口,二舅两口子就像被人兜头泼了一瓢凉水,刚才光顾着美滋滋地琢磨一个月能挣六十块钱了,竟然把儿子压根不会开拖拉机这事儿给忘得一干二净。
李肆民的神色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微微皱起眉头,做出一副苦恼的样子:“哎哟,瞧我这记性,这可怎么办才好?”说着,他还夸张地挠了挠头,发出“咔咔咔”的声响。过了一会儿,他似乎下定了决心,叹了口气说道:“算了,看来只能再找别人问问了。”
“这……”二舅一家三口顿时呆若木鸡,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这送到嘴边的肥肉,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要飞了,这种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却又突然被乌云遮住,那种失落和无奈,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眼看着李肆民抬脚就要往门外走,二舅一家三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欲言又止。他们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要把李肆民喊回来,可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要怪,也只能怪杨大喜不会开拖拉机,真是让人又气又急。
就在二舅一家三口满心绝望的时候,李肆民却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身,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对了,大喜哥,不会开拖拉机可以学啊!”
“啊?”杨大喜感觉自己就像坐了一趟过山车,从山顶瞬间跌入谷底,又在绝望之际被人拉了回来。那种从万丈高楼一脚蹬空,又奇迹般获救的感觉,让他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儿了。
“能……能学吗?”杨大喜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既充满了期待,又有些不敢相信。
李肆民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强忍着笑意说道:“能啊,当然能。这世上谁天生就会开拖拉机呀,还不都是后来学的。”
“呼……”杨大喜长舒一口气,伸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还好,自己还有希望,心里暗自庆幸道。
“学,我愿意学!”杨大喜斩钉截铁地说道,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李肆民笑得前仰后合,打趣道:“想学拖拉机,你咋不早说呢。你要是早说,我不就不用这么发愁了嘛。”
看着李肆民那促狭的表情,二舅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略带疑惑地问道:“肆民,你不会是早就想好让大喜学开拖拉机了吧?”
二舅这么一说,二舅妈也恍然大悟,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你这孩子……”
“哈哈,二舅,二舅妈,别生气哈,我就是开个小玩笑,活跃活跃气氛。对了,姥姥、姥爷呢?”李肆民担心二舅两口子真的误会,刚才一直憋在心里没好意思问。这会儿见气氛缓和得差不多了,才小心翼翼地提起两位老人。他心想,姥姥、姥爷年纪那么大了,如果因为干活没在家,二舅两口子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
其实,李肆民对这种事情看得很开。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家家户户的情况都差不多。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只要身体还能动弹,都会力所能及地帮着家里干活,很少有人能呆在家里享清福。
只要不是故意虐待老人,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李肆民觉得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真要是让老人成天坐在家里晒太阳,很多老人反而可能会加速衰老。
果然,李肆民这一问,二舅两口子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肆民啊,老两口在大队喂牲口呢,估计得等会儿才能回来。”二舅略带歉意地说道。
“哦,喂牲口好啊。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为大队出份力,发挥余热,说明老两口身体硬朗着呢,这可都是你们照顾得好啊!”李肆民连忙笑着说道,试图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
“卫……肆民,你不是在说反话吧?”二舅妈有些忐忑地问道,她似乎从李肆民的话里听出了一丝别的意味。
李肆民:“……”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正说着话,老两口迈着蹒跚的步伐回来了。一看到小外孙李肆民,两位老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那兴奋劲儿就像小孩子得到了心爱的玩具。
“肆民,你都多久没来看姥姥了?”姥姥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嗔怪,更多的却是浓浓的思念。
李肆民:“……”看到上辈子已经过世的姥姥和姥爷,他的心里一阵酸涩,眼眶也微微泛红。为了不让眼泪流出来,他连忙转移话题:“姥姥,姥爷,你们等着,我给你们买了好东西!”
说完,李肆民转身匆匆跑了出去,钻进卡车里。他在车里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努力平复着自己激动的心情。等情绪稳定得差不多了,才重新下了车,手里拿着特意为老人准备的东西走进屋子。
“拿着,这是我特意在新城第二招待所给你们买的鸡蛋羔。赶紧尝尝,趁现在还软和。”李肆民笑着把鸡蛋羔递到老人面前。
在那个年代,鸡蛋羔可是稀罕物。而且,那时候的鸡蛋羔都是真材实料,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添加剂。不过,它也有个缺点,刚做出来的时候口感松软香甜,可要是放的时间长了,就会变得硬邦邦的。有些质量不太好的,甚至硬得能当武器砸人。当然,这也和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
大家都把好东西当成宝贝,不舍得吃,一直放在那儿,直到快放坏了才想起来拿出来。这时候的鸡蛋羔,不仅硬得咬不动,还可能已经发霉长毛了。所以,很多孩子对点心的印象,要么就是特别硬,要么就是长毛了。
李肆民太了解两位老人了,知道他们肯定会舍不得吃,所以非要亲眼看着他们吃下去。为了能留小外孙在家里吃饭,老两口实在拗不过,只得每人吃了一个鸡蛋羔。看着老人吃鸡蛋羔时那既享受又心疼的表情,李肆民心里五味杂陈。
李肆民并没有拒绝二舅两口子的盛情邀请,哪怕他们为了招待自己,把家里那只用来下蛋的老母鸡都杀了。李肆民只是象征性地阻拦了一下,并没有坚决拒绝。他心里清楚,自己想要帮助二舅一家是真的,但也不想培养出一群只知道索取的白眼狼。
在这个世上,亲兄弟都有可能反目成仇,亲父子也可能因为利益分道扬镳,再亲密的亲朋好友,在利益面前都有可能改变初心。李肆民深知人心的复杂,所以他要让二舅一家明白,帮助是相互的,彼此都需要付出,不能一味地索取。
尽管上辈子二舅一家人的为人都不错,但李肆民并没有和他们有过更深层次的交往,所以他不能保证,在富贵面前,他们还能始终坚守本心。人心是这世上最复杂的东西,千万不要轻易用利益去考验它。想要亲情长久稳固,就必须懂得如何用心去经营。
这道理,不仅适用于亲戚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也是一样。有些人在外面表现得风度翩翩,像个正人君子,可一回到家,就变得蛮横无理,完全不考虑家人的感受。这样的人,一辈子也难有大成就,最终很可能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李肆民打算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自己这位杨大喜表哥,到底人品如何。他始终坚信,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自己可以给表哥提供一个机会,至于他能不能抓住,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