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八里沟(1 / 1)
李肆民轻轻拍了拍武长江的胳膊,脸上带着沉稳的笑意,试图让情绪有些激动的武长江冷静下来:“武哥,先别急。我虽然不清楚罪犯究竟是谁,但通过这片泥土,大致能推断出罪犯平常在哪个区域活动。”
“啊?”这话一出口,武长江、张建军,甚至一旁的李肆东,都满脸震惊,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凭借这么一小片泥土,竟然能判断出罪犯的活动范围,这也太超乎想象了,简直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变得有些疯狂。
几人还沉浸在震惊之中,尚未缓过神来,李肆民已经手指向边三轮,干脆利落地说道:“上车,咱们现在就出发,去抓罪犯!”
“哦哦,好嘞!”武长江连忙应道,抬脚就准备去发动车子。
李肆民动作更快,抢先一步跨上了驾驶位。他一边熟练地握住车把,一边笑着对武长江解释:“武哥,等会儿要是碰到罪犯,抓捕还得靠你呢。我开车,也能让你保存体力,专注抓捕。”
实际上,李肆民心里多少有点小私心,他已经几十年没开过边三轮了,手早就痒痒得不行,就想借此机会过把瘾。
“肆民,你真会开这玩意儿?”武长江尽管情绪有些激动,但还保持着一丝理智。看着李肆民准备打火启动,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生怕出什么意外。
李肆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嘿嘿笑道:“武哥,你就放一百个心吧。虽说没真正开过,但经常看别人开,还能学不会吗?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呀!”
武长江:“……”
张建军:“……”
李肆东:“……”
最终,三人还是没能拗过李肆民。李肆民如愿以偿地坐在驾驶位上,发动了边三轮。车子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出,速度快得惊人,一路颠簸,把车上的其他三人颠得七荤八素,险些没把胃里的东西都吐出来。
“肆民,咱们这是要去哪儿啊?”武长江迎着呼呼的西北风,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李肆民头也不回,大声回应道:“西北方向的八里沟!如果我判断没错,那些泥土就来自那儿!”
武长江、张建军和李肆东三人听了,面面相觑,心中都有些疑惑。实际上,这次李肆民多少有点忽悠人了。他的眼力虽然厉害,但还达不到仅凭泥土就能精准判断出处的程度。
之所以确定去八里沟,完全是因为上辈子的记忆。他隐约记得,那个连环杀人犯好像就是八里沟的一个猎户。不过,除了用辨别泥土来解释,李肆民实在想不出其他合理的说法。与其编造一些站不住脚的理由,还不如就用这个理由一以贯之。
在那个年代,有很多类似玄学的说法,不少人都深信不疑。比如传说有个放羊的老头,由于常年观察山羊的脚印,久而久之,竟拥有了一种特殊能力。
不管是谁的脚印,他只要看上一眼,就能准确说出脚印主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甚至连大致长相都能描述出来。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直到后世都有人相信。
说有个人经常莫名其妙地失踪,然后突然就出现在千里之外,他自己都完全不记得是怎么过去的。诸如此类的奇闻轶事,在当时数不胜数,而且传播得极为广泛。
相比之下,李肆民只是观察力敏锐一些,倒也不算特别离谱。更何况,李肆民之前对警犬害怕的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武长江和张建军想不相信都难。
八里沟是一个偏远的山村。李肆民并没有直接前往村子,而是驾驶着边三轮先来到了八里沟所在的公社。
不用李肆民特意提醒,武长江心里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做。他掏出工作证,大步走进公社办公室,直接找到了公社主任。
公社主任一听说是省城领导督办的大案要案,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丝毫不敢懈怠。他立刻叫来武装干事,迅速调集了整整一个班的基干民兵,全力配合武长江的行动。
主任原本还打算调派更多的民兵,却被武长江婉言拒绝了。一个公社的常备民兵数量并不多,要是再想调更多人,就必须通知下面的大队。武长江担心这样会打草惊蛇,他心里琢磨,一个猎户,就算再厉害,一个民兵班应该也足以应对。
可别小瞧了这个时期的基干民兵,他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真能上战场打仗的,其中不少人还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战斗力不容小觑。
况且,武长江对自己和老战友张建军的能力充满信心。他觉得,即便没有民兵配合,仅凭他们两人,也有把握完成任务。不过,武长江做事一向谨慎,还是特意征求了李肆民的意见:“肆民,你觉得这些人手够不够?”
李肆民认真思考了一下,然后坚定地点点头,说道:“够了,咱们是去找人,又不是去打仗,人太多反而不方便,容易暴露目标。”
公社主任在一旁听到这话,心里不太乐意了,忍不住开口说道:“小同志,话可不能这么说。既然是找人,那肯定是人手越多越好啊。万一让罪犯跑了,那可怎么办?”
其实,公社主任并非头脑简单,他这么说,主要是想在众人面前彰显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能坐到公社主任这个位置上,怎么可能是个糊涂蛋。既然武长江都找到自己公社来了,那就说明罪犯很有可能就藏在自己公社的管辖范围内,甚至可能就是自己公社下面某个村子的人。
自己公社出了这么一个被省领导督办的大案罪犯,自己这个当主任的就算没有直接责任,脸上也无光啊。所以,他急于表现,就算不能立功赎罪,也得在上级领导面前多露露脸,留个好印象。
然而,李肆民根本就没接他的话茬,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一句话也没说。
公社主任感觉自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憋得难受,差点没憋出内伤。
李肆民又不是不懂事的愣头青,犯不着和一个不相干的公社主任争论。他心里清楚,有那闲工夫,还不如抓紧时间,仔细检查一下自己随身携带的五六半步枪。
没错,李肆民这次行动是背着五六半步枪来的。其实,他平时出门也常常带着这把枪。在那个年代,可没有如今这么多摄像头,治安再好,也难免会有意外发生。万一遭遇危险,倒霉的概率就是百分之百,有把枪在身边,总归能多一份保障。
武装干事看到李肆民熟练地摆弄着步枪,不禁眼前一亮,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小兄弟,这手速够快啊!以前当过兵吧?”
李肆民脸上露出一抹腼腆的笑容,谦虚地说道:“没当过兵,就是平常喜欢打猎,经常摆弄枪,所以比较熟练。”
“哦?”武装干事一听,顿时来了兴趣,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什么时候咱们一起进山,打个大猎物玩玩!”
八里沟,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条山沟。它全长八里,因此得名八里沟。不过,并非所有的山沟都是那种两侧悬崖峭壁、深不见底的险要之地。有些山沟比较宽阔,两侧的山势也不算陡峭,沟里还能开垦农田,山坡上也能住人。八里沟就属于这种类型。沟里零零散散地住着三百多口人。
由于人员较多,再加上交通不便,武长江没有开他的边三轮进山。公社主任安排了一辆骡车,众人纷纷坐上骡车,朝着八里沟进发。
山路崎岖难行,骡车在坑洼不平的山路上缓缓前行,一路颠簸。众人坐在车上,随着骡车的晃动而摇晃,时不时被颠得高高弹起,又重重落下。就这样,骡车艰难地行驶了整整一个多小时,八里沟才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李肆民站在骡车上,挺直了身子,举目向沟里眺望。他的眼神专注而锐利,仿佛要穿透一切,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秘密。
武长江和张建军见状,也学着他的样子,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使劲往沟里瞅。
可惜,他们瞅了半天,除了看到一些错落分布在沟里的房屋,以及东一群、西一伙正在出工的社员,什么特别的东西都没发现。
“肆民,你眼神好,看出什么了吗?”武长江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