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能不能撤下来(1 / 1)

加入書籤

在李肆民还没来得及收到《人民日报》转寄来的读者来信时,省报的记者便率先寻到了向阳大队。

平日里,李肆民并无看报的习惯,因而全然不知自己的作文已然登上了报纸,而且还是极具影响力的《人民日报》。

“李队长,您好呀!我们是省报的记者,想对您做个采访,不知您这会儿是否方便?”两位记者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语气柔和地询问道。

他们的眼神中透着期待,仿佛在等待一场精彩故事的开场。

“啊?”李肆民闻言,脸上瞬间布满了疑惑之色。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暗自琢磨,省报记者怎么突然找上门来了?难道又是张海山同志在背后运作?虽说自己拥有两世记忆,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参加高考时写的作文竟会被刊登,更别提登上《人民日报》这般权威至极的大报了。

上辈子的记忆里,实在难以找寻到类似的蛛丝马迹。

就算知晓曾经有高考作文登报之事,也绝不可能将其与自己联系起来。

毕竟,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旁人又怎会轻易把眼前这位朴实的大队长相与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的人划等号呢?谁能想到李肆民竟有如此超乎常人的能耐。

“哎呀,两位同志,快请进,快请进!”尽管心中满是疑问,但李肆民骨子里的热情好客还是让他迅速做出了反应。

他一边满脸热忱地招呼着记者,一边快步上前,做出请的手势。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媒体的地位尊崇,其职业素养与公信力极高,和后世的自媒体有着天壤之别。

毫不夸张地说,哪怕只是新原地区报纸上的一篇报道,都能让一个新原人在一夜之间声名鹊起。

更何况是《人民日报》,即便只是占据豆腐块大小的一篇文章,也足以让一个企业或是某个地方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两位同志,我冒昧问一句,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呀?是不是我们新城的领导邀请你们来的?”李肆民带着一丝试探,小心翼翼地问道。

他的眼神中透着好奇,试图从记者的回答中找到一些线索。

两位记者态度亲切和蔼,眼前这位可是登上《人民日报》的人物,他们心里清楚,不管对谁态度不好,也不能对李肆民有所怠慢。

毕竟,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谁也说不准李肆民会不会被某位大人物一眼相中,从而开启平步青云的人生旅程。

在这个阶级尚未固化的时期,工人农民凭借自身努力成为高层领导的例子屡见不鲜。

像李肆民这般年轻就登上《人民日报》的,未来前途一片光明,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李队长,您难道一点儿都不知情吗?”一位记者反问道,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李肆民愈发困惑不已,脑袋里像是一团乱麻,完全摸不着头脑:“知道什么呀?我最近忙得晕头转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事儿是我不知道却和我有关的。”

两位记者对视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

他们心中暗自思量,既然这小伙子对自己作文登报一事毫不知情,那不妨先隐瞒真相。

这样一来,采访过程中获取的资料想必会更加真实、自然,更能展现出李肆民最本真的一面。

“李队长,我们听闻了您的先进事迹,深受触动,便主动前来采访,您不会不欢迎我们吧?”记者笑着解释道,脸上的笑容温暖而真诚。

“我的先进事迹?”李肆民心中一惊,瞬间明白了大概。

他猜测大概率又是张海山在背后帮忙宣传。

毕竟,自己的集体企业才刚刚成立不久,一切都还在摸索阶段,既没有实现盈利,也尚未给村民带来显著的好处,实在没什么值得大肆宣扬的先进事迹可言。

拥有集体企业的大队多如繁星,自己的企业在其中并无突出之处。

“呵呵,两位同志过奖了,过奖了。

我真的没做什么特别突出的事情,你们还是去采访别人吧,别在我这儿浪费宝贵的时间啦!”李肆民一脸诚恳,语气真挚地推辞着。

实际上,他是打心底里不想出名。

当下正处于特殊时期,巨星陨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节点,此时出头露面绝非明智之举。

更何况自己的集体企业性质特殊,一旦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极有可能被人抓住把柄,挑刺找茬。

退一步讲,即便没有人为难,李肆民也从内心抗拒出名。

他深知“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的道理,一旦出了名,若上头的大佬看中自己,要求站队,那可如何是好?无论站在哪一方,都不是他所期望的。

在李肆民眼中,时代的每一丝波澜,落到个人头上都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灾难。

他只希望能踏踏实实地挣钱,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自己的事业,根本不想卷入复杂的政治漩涡之中。

然而,李肆民的推脱在两位记者眼中,却成了谦虚的有力证明。

他们心中不禁感叹,怪不得人家十八岁就能担任大队长,瞧这沉稳淡定、不骄不躁的心性,实在是令人钦佩不已。

于是,记者们心中一软,决定还是如实相告,对这么实在的人继续隐瞒真相,他们的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

“李队长,您是不是还不知道,您的高考作文已经登报了?”一位记者语气平缓,缓缓说道。

他的眼神紧紧盯着李肆民,试图捕捉他此刻的反应。

“什么?”李肆民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他下意识地用手指着自己,声音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我……我的高考作文……登报了?这怎么可能,我都没收到任何消息啊。”

两位记者微笑着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没错,千真万确。

您是不是特别激动?毕竟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李肆民心里却一阵郁闷,激动?他可一点儿都激动不起来。

出名对别人来说或许是梦寐以求的好事,可对他而言,却如同一场麻烦的开端。

他当这个队长本就有着自己的规划,是为了给自己企业的未来奠定基础。

如今又是登报,又是出名的,往后还怎么低调行事,按自己的计划发展呢?

看着李肆民那一脸震惊错愕的表情,两位记者觉得这才符合常理。

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突然听闻自己的文章登上了报纸,理应是这般反应,激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这两位记者也颇为有趣,故意没有把话说完,先是饶有兴致地欣赏了一番李肆民那不敢置信的模样,才接着往下讲述。

“哈哈,李队长,告诉您吧,您的作文不但登报了,而且登上的可是《人民日报》!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记者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似乎在期待李肆民更加惊讶的反应。

李肆民此刻内心满是无奈与苦涩,惊喜?简直是惊吓好不好!

他感觉自己的脑袋都有些发懵了,不过是参加了一次高考,怎么就莫名其妙地登上了《人民日报》呢?这往后的日子,感觉都要被打乱了,还怎么好好过呀。

由于李肆民的追求与常人不同,作为重生者,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仕途这条路。

在他的认知里,仕途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说是如履薄冰都毫不为过。

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上辈子,他见过太多官员落马的场景。

前一刻还在台上慷慨激昂地高谈阔论,主持着重要会议,风光无限;下一秒就被当众带走,颜面尽失,一切化为泡影。

这种跌宕起伏的日子,绝非他这个一心只想安稳生活的人所能承受的。

既然不想涉足仕途,上报纸对他而言就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甚至连鸡肋都算不上,简直就像是套在脖子上的沉重枷锁。

上了报纸,尤其是《人民日报》,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自己往后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人紧紧盯着,被人用放大镜去解读。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人红是非多”,李肆民心里清楚,自己是真真切切地不想登报出名啊。

“两位同志,能不能帮个忙,把我的文章撤下来呀?我真的不想上报纸啊!”李肆民几乎是带着哀求的语气说道。

他的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无奈,希望记者能理解他的苦衷。

两位记者听了,顿时一时语塞,面面相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