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热火朝天(1 / 1)

加入書籤

楚思雨实在忍受不了爹娘那怪异又闪烁的目光了。

从见到李老三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眼神就跟长了钩子似的,在李老三和自己身上来回穿梭,偷偷摸摸又带着探究,仿佛她和李老三之间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楚思雨心里明镜似的,知道爹娘在揣测啥,可他们偏就紧闭嘴巴,死活不肯开口问。

这让她一个黄花大闺女,怎么好意思主动去捅破这层窗户纸,解释自己和李老三清清白白的关系呢?要是贸贸然说两人没啥特殊关系,反倒像是做贼心虚,故意掩饰,只会把事情越描越黑,平白添了几分可疑。

李肆民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尴尬又诡异的氛围,感觉再这么僵下去也不是事儿,必须得有人站出来打破这难堪的沉默:“楚叔、高阿姨,我一路把楚思雨平安送到这儿,任务也算圆满完成啦。

你们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肯定有一肚子话要说,我就不打扰你们啦,这就告辞先走!”

“啊?”楚东良夫妇完全没料到李肆民会来这么一手。

在他们的预想中,这小伙子要么大大方方把和女儿的关系挑明,要么客客气气解释一番两人之间的关联,可谁能想到,他直接打算脚底抹油,拍拍屁股走人。

他俩心里直犯嘀咕,你看看,你们俩这情况,还一口一个楚叔、高阿姨叫着?这要是真成了亲家,以后旁人听了这称呼,不得笑掉大牙。

再说了,人刚送到就急着走,这算哪门子事儿啊,难不成是想占了便宜就不认账,拍拍屁股走人?楚东良夫妇心里早就打好了小算盘,认定自家女儿要是能和李肆民在一起,那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毕竟以自家现在这家庭成分,女儿想寻个好归宿,那难度堪比登天。

要么只能嫁给同样家庭成分不好的,以后日子过得战战兢兢;要么就只能给那些离过婚、死了老婆的光棍当填房,委屈一辈子。

可眼前这小伙子,身材高大挺拔,模样英俊帅气,身上穿着崭新笔挺的衣裳,手腕上还戴着一块亮闪闪的手表,来的时候更是骑着威风凛凛的边三轮,怎么看都不是一般人,这样的好女婿,可不能就这么让他跑了。

“哎呀,小伙子,别这么着急走嘛!你看,连口水都没喝呢,这么火急火燎的,到底在忙啥呀?”楚思雨的母亲反应极快,赶紧出声挽留。

“就是呀,就算阿姨家条件比不上城里,寒酸了些,可来都来了,怎么也得去家里坐坐吧。

走,阿姨现在就去请假,咱回家,中午阿姨给你露一手,做顿好吃的!”她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伸手,似乎就要拉着李肆民往家走。

“对,对呀!你跟你阿姨先回去,我这边手头这点活儿再干会儿,中午咱一家人好好聚聚,吃顿饭!”楚东良也赶忙在一旁附和,生怕李肆民一个转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这农场的地界里,下放干部虽说行动还是受到一定限制,但相对而言还算自由。

农场也给他们分配了住处,房子虽说破旧不堪,墙皮剥落,屋顶还时不时掉点灰,可好歹能勉强遮风挡雨,可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样,要住在牲口棚里。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牲口有时候金贵着呢,人的住处说不定还真比不上牲口棚。

大家常说的“住牛棚”,其实并不是真的牛住的棚子,而是一种对牛鬼蛇神居住地方的戏称。

李肆民可不想被周围人当成动物园里的稀有动物,围观看热闹。

此刻,不光楚东良夫妇时不时偷瞄他们,周围那些在田里干活的人,一个个也都跟长了顺风耳、千里眼似的,耳朵竖着,眼睛斜着,时刻留意着这边的一举一动,就盼着能听出点、看出点什么八卦来。

“楚叔、高阿姨,饭就真不吃了,我爸妈还在家眼巴巴等着我回去呢。

你们一家三口分别这么久,好不容易趁着暑假团聚,可得好好亲近亲近,唠唠家常。

我这就走啦,下次有机会再来看你们!”说完,李肆民干脆利落地转身,抬脚就走。

他心里门儿清,头一回和楚思雨的爹娘见面,可不能过多纠缠,接触太频繁、太深入,搞不好会适得其反,把事情弄砸。

至于把楚思雨留在农场,他一点都不操心。

一来,楚思雨和自己本就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只是普通朋友;二来,家属来农场探望下放的亲人,这在当下也是被允许的,反正又不用农场管饭,住上几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楚思雨看着李老三说走就走,心里一急,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可话到了嗓子眼儿,又被她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在爸妈面前,她一个大姑娘家,实在拉不下脸来,死皮赖脸地挽留一个小伙子。

毕竟这么久没见父母了,好不容易相聚,她心里自然舍不得现在就走,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李老三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

见自家宝贝女儿一副丢了魂儿、失魂落魄的模样,楚东良夫妇心有灵犀地对视了一眼,彼此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答案,心里同时恍然大悟:果然如此啊!他们对女儿这眼神太熟悉了。

想当年,他们刚结婚没多久,楚东良要去外地工作,那时她母亲也是这般模样,满心满眼都是不舍,既想伸手留住,又深知留不住,那种无奈和眷恋,仿佛灵魂都被抽走了一半,和现在女儿的神情如出一辙。

于是,夫妇俩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等楚思雨回过神来,才轻声招呼她一起回家。

……

李肆民还没踏入村子,远远地就瞧见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原本平静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不得不说,范老师和那些实习生的工作效率真是高得惊人。

就这么短短一段时间,水稻的育种工作已经圆满完成,现在都开始热火朝天地插秧了。

向阳大队的村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一直种的都是玉米,对于种水稻,那可是一窍不通,完全摸不着头脑。

要是没有范老师和实习生们耐心细致地指导,手把手地教,这事儿根本就不可能顺利开展。

看着村民们干劲十足地在田里插秧,李肆民心里别提多满意了。

这说明范老师他们这段时间的工作卓有成效,已经初步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

要知道,让老农民改变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种植习惯,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如果不是范老师他们专业过硬,在村民心中树立起了足够的权威,就算李肆民是堂堂生产队长,村民们也不会轻易听他的,说不种玉米就不种了,说改种水稻就立马改。

大家心里都犯嘀咕,万一这水稻种不出来,到时候没了粮食,一家人可就得饿肚子,这可不是小事儿。

当然,村民们之所以同意种水稻,除了范老师的专业权威起了作用,李肆民的财力支持也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

虽说李肆民没把话挑明,说要是水稻种失败了,向阳集团会出钱弥补损失,可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李老三可不是那种会眼睁睁看着乡亲们挨饿受穷的人。

而且,向阳大队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在向阳集团上班,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早就不是地里那点微薄的收成,而是家人在集团工作挣的工资。

既然拿着李老三发的工资,就得听他的指挥,要是不听话,万一被集团开除了,那损失可比地里减产那点粮食大多了,这点简单的道理,村民们心里都清楚得很。

突突突……边三轮那熟悉又刺耳的声音由远及近。

正在田里专注插秧的村民们,连头都没抬一下。

如今有边三轮的可不止李肆民一个人,洪振华现在也有一辆。

为了工作方便,李肆民从公安那边想方设法弄来了两辆边三轮,自己留一辆日常使用,另一辆就给了洪振华,方便他跑业务。

今天既不是周六周日,也不是什么节假日,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觉得,开边三轮的肯定不是李老三,而是洪振华。

洪书记大家天天都能见到,早就看习惯了,没啥新鲜劲儿,所以都一门心思扑在插秧上,生怕动作慢了,跟不上大家的进度。

“咦,这不是肆民吗?”突然,有个眼尖的村民惊讶地喊了一声。

“哈哈,花婆子,你可别拿大家寻开心了,李老三这时候咋可能回来……呃,李……李经理,您咋回来了?”

另一个村民先是满脸笑容,大声反驳,可等他定睛一看,发现真的是李肆民,瞬间像被点了哑穴,后半句话卡在喉咙里,眼睛瞪得老大,满脸的不可思议。

“切,你们俩就别在这儿演双簧了,李老三今天肯定不可能回来……呃!”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