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你也要考哈工大(1 / 1)

加入書籤

楚明玉的声音不大,却下意识带着学术权威特有的那种压迫感,每一个字落在听者的心上,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背脊挺直如松,镜片后的目光锐利,精准地落在站在她面前的少年。

她倒也不是因为女儿的原因刻意为难他,不过这么年轻的年纪,就能做出一款这么优秀的软件。

如此年轻的面庞,眉宇间还带着些许未经世事的青涩,却能在编程领域展现出如此成熟的架构思维和用户洞察力,这绝非仅靠聪明就能解释。

这绝对是个天才,一个在理科领域天赋异禀、光芒初绽的苗子。

见过太多聪明人,但顾北身上那种将想法高效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以及那份远超同龄人的沉静,让她清晰地意识到,这是块罕见的璞玉。

天才,自然有自傲的资本。

楚明玉理解这一点,甚至某种程度上欣赏这种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自信。

但作为哈工大计算机系的教授,作为无数优秀学子的引路人,她更明白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通往卓越的道路上,容不得半点懈怠和自满。

无论多么耀眼的天赋,都需要“精中求精”的反复锤炼。

只有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挑战极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和深奥的知识海洋中,抵达真正的巅峰。

骄傲,是天才最容易滑落的陷阱。

然而,此刻楚明玉看着顾北,那股潜藏的欣赏却意外地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气”所覆盖。

这小子,站在她面前,承受着她作为师者、作为苏婉宁母亲的双重审视目光,竟然能如此气定神闲!

他的姿态既不卑微讨好,也没有少年人常见的局促不安,更没有丝毫的轻浮或挑衅。

他就那样自然地站着,眼神清澈而平静,仿佛面对的并非一位自带学术光环和母亲身份双重压力的权威,而仅仅是一个需要平等对话的普通人。

这份“不卑不亢”,在楚明玉眼中,被无限放大了。

它超越了礼貌的范畴,变成了一种近乎“挑战”的信号。

而且刚刚还和女儿靠得很近还有些动手动脚的,动作间透着一种超越普通同学的亲昵。

好一个顾北!

在她楚明玉面前,竟能如此镇定自若,甚至……游刃有余?就凭这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理素质,任谁见了,恐怕都得由衷地赞上一句“了不得”。

楚明玉皱了皱眉头,看着他,声音依旧平稳,但问句本身却带着一种不容回避的指令感,突然问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未来打算考哪一所大学?”

“目前心里面有没有目标?”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三人之间微妙的对峙氛围。

苏婉宁猛地抬头看向母亲,清亮的眸子里满是错愕和不解。

她太了解自己的母亲了。

楚明玉此刻的态度,无论是之前的审视、隐隐的不满,还是此刻这突如其来的“关心”,都远远没达到能让她如此“和颜悦色”询问一个不太熟的男生未来规划的程度。

这太反常了!按照楚明玉一贯的行事风格,在明确表达了对顾北“骄傲”的敲打之后,谈话就该结束了,顶多再附带几句关于“脚踏实地”的告诫。

这突如其来的“升学指导”,简直像是剧本里强行插入的温情戏码。

苏婉宁心思电转,迅速捕捉到了一个可能性:难道母亲那“好为人师”的职业病又犯了?

身为哈工大的教授,看到有潜力的苗子,哪怕是在家长会这种场合,也忍不住想指点一二?

这倒是符合楚明玉的性格——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有时会压倒一切世俗场景的限制。

她估摸着,母亲大概是下意识地把顾北当成了自己课堂上的学生,那种在哈工大实验室里、在学术报告厅里,习惯性以导师姿态进行引导和考察的模式,被不自觉地切换到了这里。

“妈~”苏婉宁忍不住轻声唤了一句,尾音带着一丝提醒和无奈,试图打断这略显尴尬的“跨界”关怀。

她下意识地侧过脸,飞快地瞥了顾北一眼,眼神里带着点歉意和询问。

顾北似乎接收到了她的信号,对着她轻轻笑了一声。那笑容干净又温和:

“没关系的,婉宁。”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苏婉宁耳中,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也不是什么隐秘的话题。”

句“婉宁”叫得自然无比,再次让楚明玉的眉头不易察觉地跳了一下。

说完,顾北重新转向楚明玉,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恢复了那种礼貌而略带疏离的平静,但眼神依旧坦诚。

他的回答却显得有些含糊:

“还没想好。”

“看到时候能考多少分吧。”

这倒不是顾北故意隐瞒,确实是有些难以抉择。

就目前以他的水平再加上记忆宫殿的能力,全国的高校可以随便挑。

正常凡尔赛一点说,就是清华北大挑一所。

但顾北不同。

重活一世的经历,早已让他褪去了对名校近乎盲目的崇拜滤镜。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顶尖学府能提供平台和资源,但人生的成就感和意义,却并非只能在那里寻找。

更重要的是,他心中那份对于父母沉甸甸的牵挂。

父亲的身体状况一直是他心头的一根刺,上辈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巨大遗憾,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灵魂深处,午夜梦回时那份锥心之痛依旧清晰。

那种痛,他绝不想,也绝不能再经历一次!

因此,这一世,“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对他而言,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刻入骨髓的行动指南。

将日渐年迈的父母孤零零地留在哈城,自己远赴他乡去追逐所谓的“前程”?他做不到。

钱?他有信心在任何地方都能赚到。

可家,那个有父母在、有烟火气、有根的地方,才是他内心深处最珍视的港湾。

楚明玉这看似突兀的询问,反而像一道强光,瞬间照亮了他心中那徘徊不定的念头。他几乎是在回答的同时,就下定了决心——留在哈城!

既然命运给了他重来一次的机会,他为何还要沿着别人眼中“理所当然”的轨迹前行?

他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以哈城为根基,在这片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却沉寂多年的辽阔土地上,点燃属于自己的创业之火。

东北的衰落,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这里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坚韧的民风……它需要的,或许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全新的发展引擎。

他愿意成为那个撬动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尝试去唤醒这头沉睡的雄狮,带动东北经济的复苏与腾飞。

一念及此,顾北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专注和明亮,仿佛有星辰在其中运转。

那并非少年人的空想,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笃定的光芒。

一个清晰的商业蓝图在他脑海中迅速勾勒成形:以哈城为中心,打造一个辐射整个东北亚的数字经济高地,建立东北的CBD!让这片曾经辉煌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应有的繁荣与领先地位。

楚明玉看着原本轻松的顾北,神情突然变得认真起来,忍不住说道:

“以你在编程这方面的天赋,我建议你大学在计算机这个领域继续深耕一下。”

这句话不光是对于顾北天赋的认可,也算是一种提醒。

楚明玉的话让顾北稍微回过神来,他微微勾起嘴角,露出一个礼貌而又不失自信的微笑:

“嗯,阿姨说的有道理。”

“我其实也是这么打算的。”

“或许我可以考个哈工大计算机系。”

听到顾北的话,苏婉宁和楚明玉一时间都有些发愣。

“哈工大计算机系?”

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轻呼响起。

苏婉宁瞬间睁大了眼睛,红润的嘴唇微微张开,难以置信地看着顾北。

她以为自己听错了!哈工大?还是竞争最为激烈、分数线年年高企的计算机系?

顾北现在的分数是多少?她记得他好像才五百五十分左右吧?

虽然比起他之前是飞跃般的进步,但距离哈工大计算机系的录取线……那简直是鸿沟天堑!

苏婉宁自己拼尽全力,也不敢百分百保证能稳上,母亲楚明玉更是时常敲打她不能松懈,因为哈工大的分数线,尤其是热门专业,最低也得六百七十分左右!

现在距离高考只剩下一百天了,一百多分的差距……这怎么可能?!

这简直比登天还难!她看着顾北,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困惑,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急切,仿佛想从他脸上找出开玩笑的痕迹。

楚明玉的反应则更为复杂。

镜片后的瞳孔骤然收缩了一下。

她完全没有想到,顾北的目标竟然会是哈工大!更准确地说,是她的哈工大!她的计算机系!

这感觉...就像自己精心守护、引以为傲的圣殿,被一个看似漫不经心的访客,轻飘飘地说“我打算住进来”。

震惊过后,是强烈的质疑和一种被“轻视”的不快。

她忍不住再次上下打量顾北。

这个少年,哪来的底气?就凭他现在五百多分的成绩?就凭他开发了一个在高中生里算是不错的软件?这未免也太……狂妄了!

苏婉宁格外认真的看了顾北一眼,重复的问了一句:

“你也准备考哈工大吗?”

顾北嘴角微微上扬,点了点头,回答的理所当然,似乎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是啊。”

随即,他像是捕捉到了苏婉宁话里的关键信息,眉毛微挑,带着点促狭的笑意反问,顿了顿,语气轻松而又自然的回复道:

“听起来,似乎你也要考了啊!”

“看来,未来或许我们又可以当同学了。”

楚明玉听到这句话,不由得又皱起了眉头,镜片后面那一双美目,显得格外的严肃。

她忍不住提醒道,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带着一种冰冷的、近乎训诫的口吻:

“顾北同学,我想我必须提醒你一件事。”

她刻意停顿了一下,加重语气,

“我本人,就是哈工大计算机系的教授!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专业的分量和门槛!”

“而且,以你目前的成绩。”

她刻意放慢了语速,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

“差距可是很大的,少说也得有一百分。”

楚明玉的话音刚落,预想中少年人可能出现的窘迫、慌乱或者争辩并未出现。

顾北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那笑容里没有丝毫被打击的痕迹,反而透露出一种近乎俯瞰的从容与淡定。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纠正道:

“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百二十分。”

楚明玉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不由得想起刚刚听到同学之间讨论的“谣言”。

难道都是真的?

女儿真的和他约定好了,鼓励他一起考进哈工大?

可是,就算这是真的,这个叫顾北的小子,凭什么这么相信以他的成绩和水平,就一定能考上???

那个说话的口气,好像对于他来说,她们哈城工业大学是一个很好考的学校一样。

要知道,哈工大那可是国防七子之首,在某些领域甚至可以叫板清华北大,甚至更胜一筹。

她看向顾北的目光,此时显得更加锐利:

“你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吗?”

“年轻人可以有自信,但是不能自大。”

“好高骛远可不是一件好事。”

苏婉宁有些关心的看向顾北,虽然她不愿意承认。

但是她母亲说的不无道理,即使她如今也不能百分百的保证能够考上哈工大,更别说是顾北了。

以哈城十四中这个市重点的学校来说,每年毕业班的同学中,能有一两个考上哈工大就已经不错了。

不过她倒不是不相信顾北,反而听他这么一说。

甚至隐隐有种只要是他,完全可以实现的感觉。

她这么一想,一时间感觉母亲让她考哈工大好像也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而且,现在好像更加期待起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