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终章 感言(1 / 1)
当笔墨行至此处,《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的第二卷,便在这弥漫着硝烟、机油与崭新泥土气息的盛夏,暂告一段落了。
回望这一卷,我们仿佛跟随林砚与林家村的脚步,一同走过了那段风雷激荡、移山填海的岁月。
从十万亩梯田在太行山麓铺展,到青龙涧的水龙奔腾而出;从工业区机器的第一次轰鸣,到襄垣玻璃厂熔炉点燃的冲天火光;从保安团浴血剿匪的枪声,到情报处无声织网、收缴四方武装的暗流涌动……我们见证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孩童的异能奇遇,更是一个古老村庄如何在时代裂变的缝隙中,抓住那一丝微光,以近乎偏执的信念与实干,硬生生劈出一条通往新生的道路。
这一卷,是“建设”与“秩序”的二重奏。
异能“五谷丰登”惠及乡梓,“野兽亲和”沟通天地,但它们不再是孤立的奇观,而是化作了夯实根基、编织网络的力量,融入到了开荒、水利、通信、侦察每一个坚实的脚步之中。
我们看到了知识如何在学堂与工坊间流转,看到了钢铁如何从图纸变为机械,看到了散漫的民心如何被“安家立业”的赌约凝聚,又如何在绝对的武力与精密的权术保障下,被锻造成铁板一块的秩序。
林砚在成长,他从一个依靠本能使用异能的孩童,逐渐开始学习如何运用权力,如何布局谋划,如何成为那盘以山河为棋局的核心。
林永年、苏婉贞、曹文轩、石头、林大虎、孙鹞子……众多的人物也在时代的浪潮中浮沉、抉择、绽放出各自的光彩。
我们为剿匪胜利的慷慨激昂,为鹰隼翱翔的奇技惊叹,也为权力收束时的冷酷决断而屏息。
而这一切,并非孤立的存在。
邻县的震动、太原的默许、乃至更远方可能投来的目光,都预示着林家村与长治的蜕变,已然搅动了原有的格局,新的风暴正在地平线上积聚。
第一卷是绝境求生,种下希望;第二卷是自力更生,铸就根基。
那么第三卷呢?
当内部的荆棘被初步铲平,目光必然要投向更广阔,也必然更凶险的天地。
初步成型的军事力量将如何直面更复杂的挑战?
飞速发展的工业巨轮将如何与外界碰撞、交换乃至竞争?
那悄然铺向太原乃至更远方的信息网络,又将捕捉到怎样的风云变幻?
而林砚与他脑海中的青铜棋盘,又将在这大时代中,扮演何等至关重要的角色?
所有的答案,都将在下一卷的篇章中,徐徐展开。
感谢各位读者的一路相伴,让我们共同期待,林家村这艘刚刚铸就了龙骨、张开了风帆的大船,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汪洋中,将如何乘风破浪,驶向那片充满未知与希望的深蓝。
我们,第三卷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