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柳如是被秀翻(1 / 1)
日上三竿,周涛才从榻上起身。小翠轻手轻脚地进来,伺候他洗漱。铜盆里的水温正好,带着淡淡的花香。
周涛看着镜中那张年轻的脸,伸了个懒腰。他拿起一块热帕子擦了擦脸,漫不经心开口:“最近京城里,可有什么新鲜事?”
小翠绞着帕子,想了想,脆生生回答:“回公子,奴婢听府里的小厮说,前几日城南的清风雅集,有位从江南来的雅士,似乎办了个什么诗会。说是要广邀京中才俊,以文会友呢。”
江南雅士?诗会?周涛挑了挑眉。这倒是个打发时间,顺便看看大明文人风貌的好机会。
“备车。”周涛吩咐,“叫李逸风一起。”
半
个时辰后,马车在城南一处幽静的园林前停下。这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处处透着雅致。园中已聚集了不少士子文人,或三五成群,低声谈论;或凭栏远眺,作沉思状。
周涛与李逸风并肩步入园中。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花香混杂的气味。李逸风目光扫过四周,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公子,这等场合,多是些附庸风雅之辈,真正有才学的,反倒不屑于此。
周涛轻笑一声,没有反驳。他只管欣赏着园中的景致,耳朵却捕捉着周围的诗词。
……青石板上旧苔痕,小院深深锁暮春。最是无情风雨夜,落花时节又逢君。一个年轻士子摇头晃脑地念着,引来几声附和。
尚可。意境略显陈旧。周涛心中评判。
又有人高声吟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等等,这句不是王维的吗?李逸风皱眉。
那人得意一笑:正是!在下不过是借用王摩诘的意境,续写了下半阙。
周涛摇了摇头,这般“借用”在他看来,无异于剽窃。正欲转身,目光却忽然定格在不远处的一道身影上。
那是一个女子。身着浅色罗裙,乌发如瀑,侧颜清雅如画。正低头轻抚着一株垂柳,指尖轻柔,仿佛在触碰什么珍贵的宝物。
周涛的心跳漏了一拍。他从未见过如此灵动的女子。
女子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缓缓抬起头。眼神清澈而深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短暂而无声。
一阵清风吹过,柳枝轻摇,女子的发丝也随风轻拂。她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初绽的梨花,清丽而带着一丝神秘。
这位姑娘,可是要登台献艺了?旁边有人低声议论。
是啊,听说她乃秦淮名妓柳隐,诗词书画,无一不精。
柳隐?周涛心中一震。柳如是!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这个名字。历史系的高材生,怎会不知这位奇女子?
女子款步走到高台之上,对着众人微微福身。她的声音清脆如珠落玉盘:小女子不才,献丑一首,还望各位雅士指正。
轻启朱唇,缓缓念道:风雨飘摇叹浮生,花开花落总关情。莫道无心逐流水,一缕幽香入梦萦。
她的声音带着江南特有的吴侬软语,婉转动听。目光不经意间,再次与周涛相触。那眼神中,似乎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挑逗。
周涛嘴角微不可察地勾起。好一个柳如是。这般女子,倒也值得他破例一次。要让这群大明文人,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诗词。
“此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不愧是柳大家!”有人高声赞叹。
“是啊,寻常女子,怎能做出这般诗句?”
周涛心中暗笑。他决定,今天就当一回诗词搬运工。他要搬运的,是能震古烁今的传世名篇。
向前一步,清了清嗓子。
周公子,您……李逸风低声提醒,眼中带着疑惑。周涛平日里,可不爱出风头。
周涛没有理会李逸风,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在下也有一首,不才献丑。
此言一出,场中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周涛身上。一个纨绔国舅,也敢在此班门弄斧?
周涛不理会那些质疑的目光,他眼神清亮,遥望着远方,仿佛在追忆着什么。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第一句出口,便如惊雷炸响。众人屏息凝神,面露惊色。这等气势,这等格局,绝非寻常诗作可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最后一句落下,整个园林仿佛都凝固了。所有人都呆若木鸡,鸦雀无声。
李逸风更是张大了嘴巴,眼中尽是不可置信。这……这真是公子做出的诗?这简直是……振聋发聩!
柳如是站在高台上,美目流转,死死地盯着周涛。她眼中先是震惊,随即便是狂热的崇拜。这等诗句,这等胸襟,她从未听闻!
短暂的寂静后,场中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好诗!好诗啊!此乃传世佳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一出,谁敢再言无情?
周公子大才!诗仙在世,也不过如此!
柳如是款步走下高台,穿过人群,径直来到周涛面前。她盈盈一拜,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小女子柳隐,见过周公子。公子此诗,如醍醐灌顶,令小女子茅塞顿开。不知公子可否……再赐一首?
她的目光灼灼,充满了期待。
周涛看着她,心中暗爽。这感觉,真不赖。
微微一笑,声音放缓,带着一丝缠绵的意味: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此句一出,又引来一片低声惊叹。初见,画扇,秋风,这般意境,引人无限遐想。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诗毕,园中再无嘈杂。所有人仿佛都被这淡淡的哀愁与无奈所感染。这首诗,没有前一首的豪迈,却多了一份直击人心的细腻与苍凉。
妙啊!妙不可言!
此等意境,谁能比拟?
周公子,真是诗仙下凡啊!请公子再赐一首,我等洗耳恭听!
周涛享受着众人的崇拜,心中得意。既然要装,那就装个大的。
负手而立,目光深远,仿佛看到了数百年后的光景。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李白杜甫,那可是诗中圣贤,竟被周涛如此评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罢,园中鸦雀无声。随即,便是排山倒海般的掌声和惊呼。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乃何等气魄!”
“周公子今日三诗,句句珠玑,字字惊心!我等佩服!”
“诗仙之名,周公子实至名归!”
柳如是目光复杂地看着周涛。她从未见过这般人物,诗词信手拈来,句句惊艳,意境深远。她心中充满了好奇,这周公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周公子大才,小女子佩服!柳如是再次躬身,敢问公子,平日里除了诗词,可还关心天下大事?”
周涛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女子,果然不凡。
“诗词不过是闲暇之作,天下大事,才是吾辈男儿该心系之处。”周涛坦然开口。
柳如是美目一亮,随即与周涛谈论起时局、百姓疾苦,甚至隐隐提及朝政。
“小女子常听闻,京城内外流民遍地,饥荒连年。朝廷赈济,却似杯水车薪,不见成效。不知公子对此有何高见?”
周涛目光深邃:
“此非一朝一夕之疾。天灾固然可怖,然人祸之患,更甚于此。官吏盘剥,士绅渔利,国库空虚,百姓无以为生,是为根本。”
柳如是轻叹一声:
“公子所言极是。只是,积弊已久,盘根错节。欲改之,谈何容易?小女子一介弱质,身处秦楼楚馆,对此亦是无可奈何。”
周涛嘴角微不可察地勾起。
何谓无可奈何?天下事,有难易之分,无有无解之局。譬如城外流民,若能妥善安置,以工代赈,使其有安身立命之所,有果腹之食,便可解一时之困。长远来看,若能发展民生,强国富民,则可治本。
柳如是凝视周涛,眼中除了之前的崇拜,又多了一丝敬佩。她从未听过这般言论,这般见识,这般胸襟。
今日与柳大家一席话,胜却十年书。改日,周某设宴,再请柳大家赏光。周涛拱手。
周公子相邀,小女子求之不得。柳如是微微一笑,眼中波光流转。
不远处,一个中年雅士脸色铁青,牙齿咬得咯吱作响。此人正是钱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