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布机轰鸣,命运齿轮转动(1 / 1)
一大早,还没等晨雾散尽,李卫国已经蹲在跟赖强约好的老槐树下等了一刻钟。
他往手心里哈了口气,北方的清晨还是带着冷气,冻得李卫国直搓手。
他想起他前世这时候他还是一个只会揣着酒瓶晃悠的混混知青,哪能想到有朝一日会为了块破毛巾起大早?
\"哥!\"赖强手里拎着个粗布包,冲着李卫国喊,\"想到今天咱们得外面跑一天,我特地昨儿让我婶子烙了点油饼,咱们先垫垫肚子再走。\"他把布包打开拿出个油饼递给了李卫国。
李卫国没想到赖强看着混不吝,原是个心细的,接过油饼咬了口,酥脆的口感在口中化开。
他想起上辈子赵秀娥也喜欢给他做这种油饼,可那时候他不懂得好,老是嫌这种饼又冷又硬,转身就扔给村头要饭的。
\"走。\"他把剩下的半块油饼揣进兜里,\"到县城再吃。\"
\"哥,不急,你再瞧瞧这!\"
赖强打开另外一个包袱,脸上挂着贼贼的笑。
包袱皮儿掀开一角,露出半块油亮亮的酱牛肉:\"哥,你瞧瞧这个酱牛肉,我昨儿摸黑去镇里割的,等会儿见王主任,总不能空着手。\"
李卫国看了眼赖强,这小子会来事。
不像他,前世这会儿,他就会蹲在代销点门口跟人赌酒,没日没夜,哪曾想过用块酱牛肉铺路子?
他伸手按住赖强的肩膀:\"兄弟,咱这样会不会被说成歪门邪道呢?\"
\"哥你傻啊?\"赖强把酱牛肉包起来重新裹紧,\"你知道王主任家小子上月贪玩摔断了腿吗?我可打听了,他媳妇天天念叨'补骨头得吃酱牛肉'。
况且咱这是探病,又不是行贿。你放心吧!没得事。\"他朝李卫国挤了挤眼睛,\"再说了,供销社库房钥匙在他裤腰上挂着,你说咱要是不哄着他高兴,能看见真实库存吗?\"
李卫国知道赖强说的是对的,看了看酱牛肉,又看了看赖强,没再接话。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虽然人人都喊打不良风气,不让人走“歪门邪道”,但是得到好处的却又往往是会这些“歪门邪道”的,太老实的人只会得到一个老实人的好名声。
就像前世陪赵秀娥给妞妞买块糖,在供销社门口排了三回队,每次都被插队的人挤到后边。
李卫国不再吭声,又摸了一下怀里的信纸,脑海里清晰的跳出\"七月\"两个大字——按照消息来看,港商预计七月要过来,他们得赶在港商机器进来前,把县城的销路先铺好,占据先机。
一路思考。
两人走到供销社门口时,想看到王主任正蹲在台阶上晒着一些册子。
\"王哥!\"赖强抢先一步,把酱牛肉往门墩上一放,\"听人说小柱子能下地走了?
昨儿在镇里瞧见这肉,想着给孩子补补。\"
听到声音,王主任抬头,认出赖强,又扫了眼李卫国,脸色这才松快些:\"是小赖啊。
柱子能扶着墙挪两步了,多亏你上次送的麦乳精。\"他用脚踢了踢门:\"先进屋,我给你们倒茶。\"
库房里闻着一股霉味混着棉布味,这是常年没晒太阳加通风不好导致的。
李卫国忍着这股味道带来的不适,往货架方向走了走。
只看到货架上零零散散还剩一些毛巾:土蓝、灰褐、月白三种颜色,边角毛躁得能勾住粗布衫。
他捏起一条,跟前世记忆里的一样,还是粗糙的让人指尖触到都觉得刺痒。
赖强数了数毛巾的量,“王哥,这毛巾卖的好啊,我记得上月好像看着有三百条,这没几天就剩八十不到了把?”
王主任站在货架旁:\"可不是,你这家伙眼睛毒得很,这你都知道。
前两日不是咱们镇东头老陈家娶媳妇,他们过来一下就买走五十条当喜礼。
就这,人还交待说'下回进了新样要给他留'。\"他磕了磕烟灰,\"要说这毛巾啊,就是个紧俏货。
可咱县里就一家纺织社,机器老得掉渣,半年才出两批货。\"
李卫国听得出了神。
可不是,毛巾在这个年代的确是紧俏的很,一是生产力太差,机器设备,人工都没办法跟上需求,另个大伙儿都顾着下农赚工分,手工活做的人也少,再者没人走销路,做起来的货没人要。
好在他重生一世,前世很多事情他都记得,尤其是前世他在酒桌上听人说\"港商的毛巾又软又白\",只可惜等反应过来时,“华昌”早就把县城代销点里柜台最显眼的位置给占了。
\"王哥,”李卫国顺着赖强喊,“要是有批手织毛巾,比这更软和,颜色多,您收不收?\"他突然开口。
王主任听到这话猛地抬头,目光在李卫国脸上上下打量了两眼:\"你这同志跟我开玩笑的吧?手织的?
能有机器织的齐整?\"
\"您摸摸这个。\"李卫国也不多说话,直接从兜里掏出块帕子——是赵秀娥昨儿连夜绣的,针脚细密,边角还用蓝线锁了卷云纹,\"这是我媳妇绣的,您看看她的工艺,村里能绣的妇女多着呢。
要是批量做,保准比机器货细致。\"
王主任捏着帕子到门口阳光底下,凑近了翻来覆去看,指甲盖蹭过绣纹的凸起:\"要是真有这手艺......\"他顿了顿,\"这样吧,你们先拿十块样品来,我让媳妇用用看,如果用的好,我们来商量怎么收。\"
赖强在后边直给李卫国使眼色。
李卫国却压下心头的雀跃——没理会赖强的眼色。
他笑着应下:\"成,等样品出来,我让我媳妇给嫂子送家去。\"
等到日头爬到头顶时,两人已经收获满满,拎着一打清单准备回村了。
赖强把清单往怀里一揣,笑得见牙不见眼:\"哥你瞧见没?
王主任那眼神儿,跟见着金元宝似的!\"
“先回村。\"李卫国看了眼赖强说,\"下午谈合作。\"
午后的阳光晒得土炕发烫。
赖强脱了鞋盘腿坐着,手里转着个搪瓷缸:\"我出本钱,你出技术,利润三七分。\"
\"二八。\"李卫国把茶碗往桌上一放,\"我要负责设计花样,还要教妇女们织法。\"
赖强的眉毛挑起来:\"哥,你当这是过家家?
买棉花要现钱,租场地要人情,万一赔了......\"
\"不会赔。\"李卫国指了指窗外,\"现在县城的毛巾都是粗布,可我知道,过两年城里人要花两块钱买带花的。\"他掏出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牡丹,\"这是我昨儿画的,比供销社的好看。\"
赖强盯着那张画,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行,二八就二八。
但你得听我的——该送礼送礼,该装孙子装孙子,别学那些书呆子死脑筋。\"
李卫国垂眼盯着自己的手。
前世他就是太\"死脑筋\",被二婚媳妇哄着把厂子交给她娘家,结果血本无归。
前世赖强就是吃了\"太变通\"的亏,为了抢销路跟人打群架,蹲了半年号子。有了上辈子的记忆,他不能再走老路子。
\"成。\"他说,\"先试产二百条,成了再扩大。\"
\"二百?\"赖强瞪圆了眼,\"要做就做五百!\"
\"二百。\"李卫国语气沉了沉,\"要是卖不动,咱亏得起;要是卖得好......\"他笑了笑,\"再扩规模也不迟。\"
赖强盯着他看了会儿,突然咧嘴:\"成,听哥的。
但咱说好了,赚头笔钱,得请我喝两盅!\"
他起身拍了拍李卫国的肩膀,\"明儿我去镇里买棉花,你负责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