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美金就是诚意,纷乱的1978八月(二(1 / 1)

加入書籤

朝阳东坝参观完毕后,方言他们马上又赶去了昌平沙河片区,这个地方因为距离有些远,就连老胡都不怎么来。

这边工厂的人其实更多,车间生产的都是送到香江和东南亚的产品,因为这里隔着火车站特别近,所以运输方面还是比较方便的。

方言他们到的时候,这边正在准备发货。

上次老胡招聘的巴特尔就在这里。

本来是让这人做保镖的,后来老胡又改变了主意,让他当押车的人,管理这边的运输工作。

巴特尔到时候没啥意见,反正都是拿高薪工资,做啥对他来说都一样,反正肯定没有草原上那么累人。

对现在的工作他也是很满足。

在这边参观完毕后,就在工厂食堂吃了一顿便饭。

厂区食堂保持了和协和食堂一样的配置,只要是单位的人员都可以在这里免费吃,利润这块儿足够高,能够支撑起这样的福利。

所以这边的员工在这边干活那也是相当的尽力。

参观完朝阳东坝和昌平沙河两个规模宏大的厂区,又在沙河工厂体验了丰盛的免费午餐后,方言一行人开车将邓铁涛等教授送回了海淀京西宾馆住处门口。

临分别时,在门口,老胡脸上挂着真诚而略带豪气的笑容,变戏法似的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摞厚厚的、印有公司特殊标识的红色信封。

“各位教授辛苦了!这趟来京马不停蹄,既要签合同、看厂子、谈规划,还挤时间参观了咱们的地下堡垒……”老胡的语气里透着热络和敬意,“按咱们公司的规矩,也是一点点心意,欢迎各位正式成为我们的‘技术核心股东’!请务必收下!”

说着,他便开始将红包一一递到邓铁涛、黄耀燊、刘仕昌、梁乃津、司徒铃、靳瑞、赵思兢以及沈怀民的手中。

邓铁涛下意识接过那鼓囊囊的红包,手指立刻感受到信封异常的厚重感和里面硬挺纸张的轮廓感。

他微微一怔,疑惑地翻开信封口看了一眼……不是预想中的崭新大团结!

映入眼帘的赫然是几张墨绿色、印有富兰克林头像的百元美钞!

“这……这是美元?!”一旁徒弟沈怀民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震惊,手指都忘了从信封口移开。

邓铁涛也见过美元,也深知其价值,就在昨天午饭时,他们还被老胡透露的马来西亚“19天,12万美金”销售额震撼得无以复加。

此刻,这笔相当于巨额外币的“心意”就这么直白地塞到了自己手里,这种冲击感甚至比昨天听到那个数字还要真切和直接。

他一个月工资虽然不少,但是和这个信封的“分量”比起来那还是差远了点。

他抬头看向老胡,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胡先生这是……”

老胡说道:

“我们公司的老规矩了,只要是股东每个人都有的,不信你可以问问您徒弟。”说罢他指了指萧承志。

萧承志对着师父点了点头。

“真是美金啊?!”旁边的靳瑞教授反应更为直接,他几乎失声喊了出来,圆睁的双眼紧盯着手中信封里露出的美钞一角,脸上的法令纹都仿佛被这意外的厚礼撑开了一丝。

昨天他还在震惊工厂那些昂贵的进口机器,今天就被这美钞红包震得有些手足无措。

他年龄不大,家底儿也没其他老教授厚实,这笔钱对他来说可真是意外之喜了。

年龄最大的赵思兢老爷子接过红包,习惯性地掂了掂分量,然后小心地打开看。“哎呀呀……不得了啊,胡老板,”

这位八十多岁的“草药活字典”声音都有些发颤:

“老头子我这把年纪了,从山沟沟里给人采草治伤,到吃公家饭……第一次亲手拿到这么多……这么硬的‘现钱’……”

昨天听到“十二万美金”时是震撼,此刻自己手里捏着实实在在的美金现金,则是另一种更冲击感官的真实感觉。

司徒铃教授素来稳重优雅,此刻也忍不住用手推了推眼镜,凑近信封仔细确认了一下钞票的面额和币种,脸上露出罕见的、混合着惊讶和困惑的表情。

百元美金?这在国内,其购买力和稀缺性远超想象。

她下意识地低语:“这红包……太重了……”昨天还在震撼老胡许诺的“花园别墅”,今天的现金红包直接把这个许诺的“真实感”拔升到了新高度。

沈怀民拿着信封,手指无意识地捏了捏,感受着那远超他月薪无数倍的厚度。他看看师傅邓铁涛,又看看笑呵呵的老胡,憋了半天,只喃喃说出一句:“这……这么多美金?这得顶我多少个月工资了……”

他记得清清楚楚,昨天那个让人心跳加速的“19天,12万美金”的销售额。

现在自己手里的这一份,就是那庞大数字的切切实实的“分红”之一。

原本入股还觉得可能是个遥远未来的“富贵梦”,此刻手里沉甸甸的美元现金,让这“梦”瞬间变得具体而滚烫。

他虽然相对年轻,但也从未经手过如此一笔美元现金作为个人酬劳。他脸上写满了愕然,眼睛反复在信封和老胡之间来回切换,仿佛在确认这不是一场幻觉。

梁乃津拿着信封,愣在原地半晌,才缓缓吐出一口气,摇了摇头,感慨道:“胡先生,您这……不是心意是分量!让我们这些搞了一辈子学问的老家伙……开眼了。”

昨天参观时老胡展现的财力和工厂的现代化水平已经很震撼,但今天的美元现金红包,其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更是直抵人心,它无比清晰地具象化了老胡口中那“赚外汇、开大船、奔金山”的蓝图究竟意味着什么。

老胡看着各位教授脸上精彩纷呈的震惊表情,笑容更盛,他拍了拍自己鼓囊囊的公文包,朗声道:

“不重!一点都不重!你们那压箱底的本事就是真金白银,这点心意就是咱们新合作的开端!以后啊,咱们公司好好干,带着中医打出去,这样的分量,只会更多更足!”

他环视众人:

“赚外汇的路子,咱们算是开张啦!这红包,就图个开门大吉,祝各位鸿运当头!”

说完对着众人拱了拱手。

老胡这边散财完毕,方言他们就和邓老他们告别了。

“回去后电报联系!”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一行人纷纷答应下来。

“好!回去有新消息就联系!”邓铁涛对着方言他们说道。

接下来方言他们返回了家里。

回到家里后,小姨子的照片也都按照要求洗出来了,一共十几张,方言挑选了一张放大,到时候张贴在研究所里。

接下来时间,方言又去了一趟出版社,后续要做好几个版本出来,方言还需要和夏总编商量一下。

对于方言的这些要求,夏总编也是有些挠头。

这些版本每改一次,都要重新排版,而且要的还比较急。

这会儿国内主流印刷技术仍以铅字排版印刷为主,自动化程度较低,排版、校对、印刷流程繁琐,且受设备精度和材料限制,修改版本需要重新铸字、排版,耗时较长,这些问题方言当然知道,但是这也没办法,主要是部队上要的急,时间也不等人。

年底就要开始动了,方言他们早弄出来一天,战士就可以多熟悉一些,能够保命的几率就更大一成。

所以方言这边来了一趟,夏总编就开始疯狂打电话,必须要其他出版社也帮忙才行了。

还好人民卫生出版社还是有点面子的,加上听到任务是给部队供应,其他出版社也没推辞。

就是这次用的是夏总编的人情,方言完事儿后还得好好感谢人家才行。

至于现在嘛,就是把军队里需要的版本的都整出来。

这边事儿搞完过后,时间也差不多了,方言这才拜托夏总编尽快,然后开车回到了家里。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人员加入后,老胡也感觉到现在公司的技术人员储备已经很不错了,他之前就打算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内来,今天过后他就开始正式推进速度了。

等到方言到家里的时候,老胡也正在和自己老婆黄慧婕说自己的打算。

他现在打算给香江的褚斌发电报,让他亲自去广州和罗湖那边一趟,修工厂,研究所,还有别墅的事儿,现在就要提上议程了。

那边有技术支持后,很多东西就不需要方言他们操心,直接在那边就可以开展工作,他们就只需要盯着大致方向,技术方面的事儿就直接让广州那边的人接手就可以了。

虽然人家都还没回去,但是他都已经想到该怎么做了。

他对着方言问道:

“明天早上,我还打算过去送他们上飞机,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方言说道:

“他们明天是直接坐军机回去,你要去送的话,我得先给谢老打个电话问一问才行。”

听到方言这么说,老胡说道:

“那算了,不麻烦了。”

“咱们该做的已经做了。”

方言点了点头,这种场面活儿邓老他们这些人也不是太在意,更何况方言就算是打电话问了,人家也不一定能答应。

特别是军机上可能还有其他人,按照一些条令就不太可能把准确起飞时间透露出来。

老胡说道:

“这事儿总算扎下根了!邓老他们几个的份量,再加上咱们研究所那批精兵,现在算是真正拉起一支正规军了。”

“技术、平台、渠道、还有部队那边的关系,架子算是立住了!”

方言对着老胡说道:

“还有你今天这红包也是个信号,让他们实实在在地看到,跟着咱们干,真金白银看得见摸得着。”

老胡说道:

“不光是为钱,参观咱们那地下堡垒和现代化厂区,这美金红包,再加上之前展现的公司计划,这几副猛药下去,这帮‘国宝级’的老爷子们算是彻底归心了。希望邓老他们回去,能够尽快组织团队、掏方子!”

方言摇摇头:

“他们回去组织团队还不太现实,还有帮助南方军队组建中医团队的事儿。”

接着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不过应该不会拖的太久,我们自己接下来几个关键节点得盯紧,当务之急是深圳那边,也就是你现在做的事儿,先要把研究所,工厂,这些必备的修出来,地址勘探、设计初稿、土建招标……所有流程找廖主任开绿灯、踩油门!”

老胡立刻接话,眼神锐利:

“嗯,按最高规格来!研究所主体、配套的顶尖专家别墅区、靠近口岸的现代化厂房……我让褚斌带足预算过去!亲自盯设计院图纸,就一点要求:快!但不能省料!那别墅区就是未来吸引全球华裔中医的活招牌。”

方言说道:

“研究所这边压力更大。”

“卫生部调配专家,加上咱们刚到的那些回流专家,必须尽快拿到邓老他们初步筛选出的几个核心秘方资料。”

他顿了顿说道:

“给他们下死命令:一个月内,至少给我搞定两个方子的国际标准初步攻关方案,不能只名气回来拿好处,成绩也必须给我做出来!”

老胡眼睛一亮:

“对!挑最容易出效果、见效快的!做成样本产品实物,也能让廖主任他们亲眼看到、亲手摸到成果,让他们知道你这个研究所扩张是有货真价实的价值的。”

方言点头:

“嗯,他们要是搞不出来,我手里的成果也得交出来,不过他们这些回来的人嘛,我也就不可能给他们养着了,到时候该退货退货。”

老胡倒是对方言的安排没有异议,他说道:

“我这边市场分析组同步启动,瞄准欧洲高端疼痛管理市场和东南亚户外急救需求,这是林文峰给我说的,我找人去调查调查。”

方言说道:

“嗯,第一次合作嘛,还是小心点的好。”

林文峰虽然目前表现的一切正常,但是方言也怕他挖坑,小心驶得万年船嘛,虽然送了自己书,但是该做的事儿,方言他们还是不能偷懒。

方言继续说道:

“萧承志、邓南星这批咱们自己培养的核心班底,别让他们闲着。研究院那边开始工作后,咱们也得给他们任务。”

老胡点头:

“有道理!”

接着他一拍脑门儿:

“协和那两栋新楼,等主体快完工前三个月,我亲自飞一趟香江,让周先生一家开始造势……”

方言摆摆手:

“这个不急,按照现在的进度,完成时间还早呢。”

“也对……”老胡点了点头。

接下来工作上的安排,基本上就定下来了,老胡还是管市场和花钱这块儿,方言管技术还有人员这块儿。

他们排好行程表,接下来就按照计划执行就可以了。

……

时间来到第二天,也就是8月3号。

这天早上的刚查完房,方言打算去研究所的时候,接到了廖主任的一个电话。

他一开口就是询问心梗的事儿。

方言一下紧张起来,询问廖主任是不是身体哪里不舒服。

结果廖主任说不是自己不舒服,是有个朋友在国外做完腿部手术后十四个小时多一点,就因为突发心梗去世了。

方言有些诧异,廖主任的朋友?在国外去世?

不过他还是根据廖主任提供的消息,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他这位朋友因为腿部疾病困扰多年,为了能更好地工作,在得知国外相关治疗技术较为先进后,决定前往国外进行手术。

“廖主任,您说的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其实不算少见。”方言握着听筒,语气沉重了许多:“腿部手术和心梗看着不搭界,内里却可能连着好几层关系,既然是做的手术,我就从西医角度来给您解释解释……”

廖主任在那头“嗯”了一声:

“你仔细说说,我这心里头一直犯嘀咕。”

“首先是手术本身的应激反应。”方言条理清晰地分析,“不管什么手术,对身体都是创伤。这时候交感神经一兴奋,肾上腺素跟着往上涌,心率快了、血压高了,心脏的负担就重了。加上血管收缩、血液变稠,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要是痉挛或者堵了血栓,心梗就容易找上门。”

他顿了顿,听见廖主任在那头吸气的声音,又接着说:

“再就是术后卧床的问题。腿动不了,长期躺着,下肢血流慢,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这血栓要是掉下来,顺着血流堵到肺动脉,就成了肺栓塞,右心一下子负担太重,左心功能跟着受影响,严重的时候就会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心梗。而且血栓形成本身也会激活全身的凝血系统,冠状动脉里的血栓风险也会跟着涨。”

“还有一种可能,”方言的声音沉了些,“您这位朋友腿疾困扰多年,会不会本身就有基础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这些病都是冠心病的根儿,冠状动脉早就可能有狭窄或者硬化了。手术这一下,就像个导火索,把本来能勉强撑着的心脏血管系统给引爆了,一下子就失代偿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才传来廖主任沙哑的声音:

“这么一说,这里头的门道还真不少……我这朋友,确实常年吃降压药。”

“所以啊,”方言叹了口气,“手术看着在腿上,影响却可能牵连到心脏。尤其是年纪大或者有基础病的,术后这些风险都得格外留意。”

说完还不忘了对廖主任提醒到:

“你还请节哀!”

廖主任说道:

“早知道就让你看看了,他上个月中旬才出国的,可惜了……”

方言默然,上个月中旬,自己应该刚考研完毕正在弄《南疆本草通诠》。

“哎,算了,我和你说这些干啥,人各有命!”电话那头廖主任说道。

方言握着听筒,指尖微微收紧,沉默片刻后,声音放得更缓了些:

“廖主任,您别太难过了。这种术后并发症,有时候就像天有不测风云,不是谁能提前攥在手里的。您那位朋友拖着腿疾还想着更好地工作,这份心劲儿,本身就够让人敬佩了,他走的时候,心里一定是亮堂的,知道自己是为了往前奔才动的手术。”

“您也清楚,医学这东西,总有隔着一层窗户纸的地方。咱们能做的,是把今天琢磨透的道理记下来,往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能多一份警醒,多护着些人。”

电话那头静了静,终于传来廖主任略显松快的声音:

“你说得在理……行,我知道了。”

接着挂完电话后,方言又去询问了一下院长,想问他到底是谁去世了,有没有消息。

结果院长那边也没消息,听到方言的话他还有些懵逼呢。

不过在知道是有人出国治病的事儿后,他明白过来了,让方言别多问,过几天肯定要上报纸的。

方言一听就知道了,连忙答应下来不再多问。

接下来时间,方言就去找出版社夏总编了,催着他赶进度。

等到当天结束的时候,终于出来了一批成品,方言看了看这些后,确认合适然后就开始大规模的印刷。

接下来好几天时间,印刷出来的东西都陆陆续续的交给了部队总后勤卫生部那边,他们接收后也相当满意,然后就开始准备运去南方下发了。

8月8号的时候,方言收到了好几个消息。

第一个是8月17号,卫生部月中会议邀请函。

第二个消息,是8月10号,日本代表团再次来华,同行的还有京都大学的人。

第三个消息,是研究所回流的专家全部到位,卫生部抽调的全国30名顶尖专家部分到位,今天黄李通知方言,可以展开工作,让他过去和众人见个面,顺便训个话安排下任务。

此外还有第四个消息,深圳罗湖口岸的研究所项目在廖主任和广州那边领导的安排下,已经开始落实,大概是八月中旬就开工建设。

当务之急,方言最先处理的是研究所开工的问题。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还有加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