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年鸡和年猪(1 / 1)
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林家村新村的年味里,除了扫尘祭灶的虔诚、春联灯笼的喜庆,还悄然浸润着一股沉甸甸的、属于丰饶之地的底气——那是禽畜兴旺带来的富足气息。
林砚裹着一件厚实的棉袍,踩着清扫干净的石板路,再次来到了村外那片规模已然今非昔比的养殖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九栋整齐排列、高大宽敞的鸡舍。砖木结构,白墙青瓦,巨大的通风窗上蒙着细密的防鸟网。
与几个月前相比,这里俨然成了一座小型禽类城池。
推开其中一栋鸡舍的门,那股熟悉的、混合着谷物、羽毛和微弱氨味的温热气息扑面而来。但眼前的景象,比上次更加震撼。
“砚哥儿!快进来暖和暖和!”六婶的声音带着掩不住的喜气,从一排排整齐的阶梯式笼架深处传来。她正带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推着小车沿着中间的通道快速收蛋。
林砚的目光扫过这片羽翼的海洋。
九栋鸡舍全开,规模效应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无与伦比。
每一栋都如同他上次所见,笼架延伸如林,数万只母鸡挤挤挨挨,红冠鲜艳,羽毛光洁,啄食、饮水、扑腾翅膀的动作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咕咕哒”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充满活力的宏大背景音。
笼架下的自动接蛋槽(简易木槽倾斜设计,鸡蛋滚落集中)里,白花花、棕红色的鸡蛋如同源源不断的溪流,汇聚成一条条耀眼的“宝石带”,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妇人们灵巧的手飞快地将鸡蛋捡拾到铺着柔软干草的特制蛋筐里,动作熟练得像流水线。
“砚哥儿你看!”六婶放下手里的活计,快步迎上来,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她指向挂在墙上的九本厚厚记录簿(每栋一册),声音中带着兴奋,“托您和老天爷的福,咱这九栋宝贝疙瘩,可都卯足了劲儿!现在一天,就这一天,九栋加起来,稳稳当当能收这个数!”
她伸出双手,比了个六的手势,又重重翻了一下,“六万枚!新鲜热乎的鸡蛋!一点儿不带虚的!”
六万枚!
这个数字让林砚眼中也闪过一丝满意。
这意味着林家村乃至整个长治地区的年节食品供应,在鸡蛋这一项上,拥有了绝对的富余和底气。
“辛苦六婶和大家了。”
林砚点头,目光扫过那些忙碌的身影,“年节供应,鸡蛋是大事。这六万枚,每日要保证及时收捡、分拣、入库,确保新鲜。新村、工业区、还有县府那边,都要按需足量供应,让大家过个富足年。”
“砚哥儿放心!”六婶拍着胸脯,“咱人手足!库房也备足了!保证让家家户户的锅里、碗里,都漂着咱自家的荷包蛋!”
林砚又问:“肉鸡呢?过年餐桌上,光有蛋可不够。”
说到这个,六婶更是眉飞色舞:
“早就备好啦!
那批特意育肥的成年公鸡,个顶个的雄壮!
专门留出来给年节宰杀的,有足足八万只!
都圈在后山新辟的临时放养场里,膘肥体壮,随时可以按各村各厂报上来的数儿宰杀分送!
保证让大家年夜饭的鸡汤炖得油汪汪、香喷喷!”
八万只肉鸡!这庞大的数量,足以覆盖整个林家村辐射区域的年节需求,甚至绰绰有余。
“好!”林砚赞许道,“鸡蛋、肉鸡,这两样是年节的重头,务必保障供应顺畅。让大家伙儿都过个油水充足的好年。”
离开喧嚣而充满生机的鸡舍,林砚转向不远处那片同样规模扩张、气味更加浓郁的猪栏区。还未走近,就听到了此起彼伏、中气十足的猪叫声。
老孙头正带着几个壮小伙在清理一条通道,见到林砚,立刻放下铁锹,抹了把汗,脸上笑开了花:“砚哥儿!您来得正好!快看看咱们的大肥猪!”
映入眼帘的,是数十排整齐划一、用结实石料和粗大木栏砌成的猪圈。每个圈舍都打扫得相当干净,地面铺着干燥的垫草。
与鸡舍的密集不同,猪栏根据猪只的大小和用途分得很清楚。
有专门的小猪保育区,里面是刚断奶不久、活蹦乱跳的小猪仔,哼哼唧唧地拱着特制的食槽;有架子猪区,半大的猪只膘情正在快速上升,毛色光亮;最显眼的,则是育肥区。这里关着的,全是膘肥体壮、即将出栏的大肥猪!它们或躺或站,圆滚滚的肚皮几乎要蹭到栏杆,厚厚的脂肪层在走动时微微颤动,发出满足的呼噜声,一看就是精心喂养、即将为年节餐桌贡献美味的功臣。
“砚哥儿,托您的福,咱这猪场可是下了大本钱也见了大成效!”
老孙头指着这片兴旺的景象,声音洪亮,“现在圈里存栏的猪,大大小小分门别类养着,总数快奔着八千头去了!
母猪两百多头,都是好种,开春就能接着下崽!
小猪崽这一茬就两千多!
半大的架子猪三千多,开春加把劲喂,几个月就能顶上来!还有这些,”
他重点指向育肥区那些体型格外硕大的猪群,眼中满是骄傲,“这批专门为年节准备的肥猪,一共四百八十六头!您瞧瞧这膘情!”
他用力拍了拍离得最近的一头肥猪厚实的脊背,那猪不满地哼了一声,“已精心喂了小半个月,正好赶上腊月廿七、八宰年猪!那肉,保准是上好的五花三层,肥而不腻!”
四百八十六头膘肥体壮的肉猪!
这个数字让林砚心中最后一块关于年节肉食保障的石头也落了地。
加上鸡舍提供的八万只肉鸡和每日六万枚鸡蛋,林家村掌控下的肉蛋供应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规模,足以支撑起一个极其丰盛、让所有依附于此的百姓都感到富足安稳的新年。
“孙伯,辛苦。”林砚看着老孙头被风吹日晒得黝黑却精神矍铄的脸,“这四百八十六头肥猪,是年节肉食的压轴。宰杀、分割、配送,都要提前安排好。骨头、下水也别浪费,工业区食堂、新村大灶,都能用上,让大家伙儿都沾沾油荤。”
“您放心!”老孙头拍着胸脯,信心十足,“人手、家伙什、地方都预备齐了!
保证让该送的地方,一块好肉都不少!让咱林家村、工业区,还有那些跟着咱们干的乡亲们,年夜饭桌上都摆上大碗的红烧肉、喷香的炖排骨!”
林砚站在猪栏区的高处,放眼望去。
左边是九栋鸡舍蒸腾着热气和生机,右边是数千头猪只汇聚的浑厚力量。
空气中混合着饲料的谷物香、禽畜特有的气息,以及一种属于丰饶之地的、沉甸甸的踏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