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一语打碎名将梦,莫非我当真无为世间良将之潜力?(1 / 1)

加入書籤

听见柴令武应下,唐俭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他轻轻颔首,捋着胡须笑道:“老夫就知道,老夫没看错你小子。”

柴令武谦虚一笑,对着唐俭摆摆手:“岳丈大人见外了。”

唐俭点点头,随即给了一旁的虞世南,萧瑀和温彦博一个眼神。

四人的眼神交流,自然也没能逃过柴令武的观察。

当然,他并没有率先开口。

从他知道唐俭的目的之后,他就已经明白了这些老家伙为何大过年的聚在一起。

说到底,无非还是为了后辈儿孙。

而利益交换这种东西,主打的就是一个等价交换,互通有无。

和唐俭交换,看在姻亲和人情的面子上,他可以退让几步,做个顺水人情。

但其他人嘛,可就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通的了。

毕竟,他手上现在也并非是无人可用。

屈突寿与何全在火器局干得很好,屈突仲翔在科学院干得也不错,他手上又还有裴行俭,薛礼,高侃这三张王牌。

老家伙们想要为子孙谋,自然没有问题,人之常情嘛。

但总归也得拿出点他看得上的东西才行。

三个老家伙都是人精,自知与唐俭没法比,倒也没打算用人情绑架。

言语试探之间,很快便给出了柴令武的心理价位。

温彦博坐镇洛阳时,曾奉李世民之命,于洛阳展开与江南两淮地区的互市,以此来促进南北方贸易交流,加深南北方的深度合作。

如今温彦博虽然不再担任洛阳留守,但这件事情却没有停下。

对于柴令武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门路。

因为县公府如今的产业,相对来说是比较单调的,除了香水与肥皂两门独门生意,以及去年刚刚兴起的水泥之外,其他的商号也好,买卖也好,都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当然,这里说的没有掀起什么风浪,不是指不赚钱.

而是大多数门路,都已经被其他勋贵垄断,导致县公府旗下的产业利润被压缩得非常微薄。

如果县公府能参与到南北贸易往来的经济活动之中,这样的局面,将会逐渐被改变。

如今柴令武也是当爹的人了,自然也想要为自己的儿孙后代多留下一些东西。

同样,这也是人之常情。

至于虞世南和萧瑀,两人都是江南士族在朝中的代表人物。

虽说江南士族如今在朝中的根基已然不深,但江南地区一向是江南士族的自留地。

旁的不说,大唐的海贸,便一直把控在江南士族手里。

柴令武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青年,有一个星辰大海的梦想,也是合情合理。

毕竟,没有人比柴令武更加清楚,海上丝绸之路,是怎么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之内,取缔陆上丝绸之路的。

别扯什么商路断绝,哪有国家会丧心病狂到连钱都不赚的?

说到底,还是海上的成本远比陆上更低,利润空间更大。

一场元旦下来,五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一场会面,倒也还算是成功。

随着天上的焰火逐渐落幕,长安城也逐渐安静下来。

返回县公府的路上,谢知书一直在追问柴令武和唐俭几人究竟聊了什么。

柴令武被她问得有些不耐烦,干脆抱着小云朵下了马车,缓缓走在灯火通明的街道上。

望着焰火落幕之后,仍旧繁华的街道,柴令武不禁有些感慨。

刻意营造出来的繁华,注定会像焰火一般,霎那的绚丽过后,便归于沉寂。

可惜的是长孙无忌这样一位顶尖的谋臣。

经此一遭,他在贞观朝的路,算是走到头了,再想真正掌权,恐怕就得等到李世民托孤了。

柴令武一边想,一边走着。

怀中的小云朵,早已就靠在他怀里睡了过去,晶莹的口水,顺着嘴角流到了他的衣衫上,长长的眼睛毛扑闪扑闪的,可爱极了。

......

......

元旦的热闹来得快,去得也快,中元节还没过完,百姓们便再一次陷入到了关于生计的奔波之中。

没办法,去年一整年,大唐的百工百业,几乎都陷入了停滞状态。

首当其冲的是农业,其次就是商业。

而大唐的百姓,几乎便是靠这两业活命。

若非是江南的三季稻产量给力,只怕是去年的大萧条,早就已经让无数的百姓背井离乡,沦为流民,中原大地也早就饿殍遍野。

好在大唐引进的三季稻种,保住了百姓们生存的下限,不至于出现了大规模的百姓饿死的情况。

不知不觉,冬去春来。

温暖的春风席卷关中,田间地头林稍,忽然冒出了点点翠绿。

当百姓们开始为新一年的口粮忙碌之时,出征整整一年半的大军和当朝皇帝陛下李世民,也终于再次回到了关中。

此次出征,几乎算得上大唐立国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征战。

当然,收获也是极其庞大的。

吐谷浑与薛延陀两国尽灭,麾下国土尽归于草原之下,两国壮丁尽皆成为了大唐的俘虏。

如牛羊马匹这些大型牲畜,更是缴获不知凡几。

李世民回到关中,入主太极宫,第一件事情,便是下令将两国壮丁尽数内迁,照例行突厥旧事。

并且这一次,由于俘虏的异族奴隶足够多,掀起基建的州府,也不再只有北方诸道的州县。

有主管漕运的官员上书,陈言运河堵塞,需要清於。

有署理治水的官员提出以束水攻沙之法治理大河的法子,要走了大量的俘虏去修建河堤。

就连淮河的河道,也在治理的范围之内。

此外,南北方交通不便,虽有运河为道,却已然是不堪重负,南北方州府之间的陆路需要重修。

还有让无数人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需要变成坦途。

毕竟蜀中之地物资丰饶,商业发达,若不能与中原连成一体,隐患大不说,还容易限制商业的发展。

而在这场浩浩荡荡的基建大潮之中,柴令武莫名发现他竟然成为了全场最大的赢家。

水泥,本来是他弄出来,用来修筑营州新城的新东西。

但随着李世民一句营州城坚,更固于长安的一句评论传开之后,瞬间就成为了各县州府修筑道路,营建新城的必备物资。

这钱来得太快太容易,让柴令武都有些心慌。

于是,他果断将水泥配方以九万贯钱的价格,卖给了李世民,准确来说,是卖给了工部。

没法子,任何东西,一旦成为战略物资,不及早上交的话,哪怕他是李世民亲外甥,也早晚要凉。

九万贯,卖个心安,卖个保障,也不算亏。

何况,他已经借机捞了好大一笔,再继续捞下去,可就真成肥猪了。

而李世民做的第二件事情,就很有意思。

他剥夺了李靖尚书右仆射的虚职,并勒令李靖回家反省,反省为何他两次出征,都有人诬告他谋反,反省他是不是得罪了什么小人?

是的,著名的历史冥场面,终于出现了。

所以李靖这次出征,不仅没有捞到半点赏赐,反而连身上唯一的官职都被一撸到底,只保留了国公爵位回家反省。

对此,唐俭表示拍手称快。

李靖则是没表示,只是在回家的第二天,就命人将国公府的中门大开,并将大门之后的照壁拆除,让人一眼就能看清他在做什么。

至于李世民做的第三件事情,则是不出乎任何人的预料的将长孙无忌一撸到底。

只不过,李世民终究是个重情的皇帝。

纵然是将长孙无忌一撸到底,也还是给长孙无忌保留了最大体面。

先将其尚书右仆射的虚职迁为有名无实的司空,又将其身上吏部天官的官职迁为礼部尚书。

最后,才让他从礼部尚书的位置上退了下去,回家颐养天年。

再然后,就是下令官府安民,扶民,诏令天下书局刊印各家公布出来的孤本典籍以供世人阅读,以及命天下寒门士子多读书,以期来日科举入仕之类的小事。

等到李世民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理顺,贞观九年也就过去了一半。

而这半年,朝中让人眼花缭乱的人事变动,也是让百姓们看得云里雾里。

只不过,对于百姓们来说,只要能让他们安心种地,其他事情,也就当个乐子看看,倒也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

夏日的午后,炽日炎炎。

渭河两岸游人如织,往来行人络绎不绝。

一处阴凉的河湾下,柴令武与刚刚回京不久的柴哲威并肩而坐。

两人各执一根鱼竿,钓鱼的同时,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柴绍准备退休的事情。

柴哲威的会州之行圆满结束,外放这个程序,算是走完了。

这次回京,便是准备接替柴绍的位置,打算入朝为官。

柴令武打着呵欠,随口问道:“大兄,你此番回长安,可想好了任文职还是武职?”

柴哲威摇摇头,淡淡道:“我还没想好,但耶耶的意思是,咱家毕竟是以军功起家,军队才是咱家的根基所在,希望为兄到军中历练一下。”

“去军中!”

柴令武挑了挑眉,有些讶然。

但想到历史上的柴哲威不仅能做到第三任安西都护府都护,甚至被他连累之后,还能起复为交州都督,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毕竟,如果说他能做到安西都护府都护,还能算是有一点点皇家恩宠在里面。

那起复之后,还能为一州都督,掌一州军政,靠的就全是能力和柴氏在军中打下的根基了。

所以,老爹有如此安排,倒也不难理解。

他轻轻颔首:“去军中历练一下,也不错,反正未来几年之内,大唐肯定是没有什么大的战争了,一些边境摩擦啥的,也用不着出动大军,地方守军就能解决。”

柴哲威咂摸了一下嘴,摇头道:“不打仗,去军中就没意思了。”

“呃......”

柴令武没想到柴哲威是这么理解的。

不过,毕竟是柴绍和平阳公主的嫡长,貌似好战也不算缺点。

柴哲威笑了笑,反问道:“你呢,将来有什么打算,你在营州的表现不错,就没想过去军中锻炼一下能力啥的?”

“去军中?”

柴令武脸皮一抽,随即拨浪鼓似的摇头:“还是算了吧,营州一行,我算是认清自己了,我就不是那块料子,让我带着几千人去守城,或者出其不意打点奇奇怪怪的仗还行,真要让我混成了大将军统帅三军,那大军可就惨了。”

柴哲威被柴令武这番诚实的自嘲逗乐。

但想了想,他还是点头道:“你要这么说,倒也不算错,统领三军,讲究的是一个堂堂正正。你的性子太过于跳脱,又太爱弄险,要你统领一支小规模的精兵穿插敌后,你可以打出出其不意的效果,但真让你带着大军和敌人正面作战,那确实是大军的灾难。”

“不是,我这叫自嘲,你咋还应和上了?”

柴令武一头黑线,毕竟有没有能力是一回事,嘴硬承不承认又是另一回事。

他可以自嘲,但别人不能真嘲啊,哪怕是亲大哥,也得顾虑一下自尊吧?

柴哲威笑了笑,没有接话。

作为兄长,他太清楚柴令武的性格了。

真要把柴令武放到军中,让他统领大军,他有四成的可能性,立下如霍去病那般的绝世功勋。

但更有六成的可能性,会将大军带进死路。

毕竟,孙子说兵者诡道也的时候,诸夏的战争艺术不过才刚刚起步。

而到了现在,一味的阴谋诡计在军中已经很难立足。

因为历史上的阴谋诡计太多了,这个时代的将领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可以参考。

这个时代,想要成为名将,以正合,以奇胜只是最基本的素养。

而柴令武,差太多了。

柴哲威不再说话,河边的气氛顿时沉默下来。

柴令武有些郁闷,不死心的问道:“大兄,难道我当真就没有半点成为世间良将的可能吗?”

“如果是我领兵,你在我军中,我最多让你任一偏将,统领三千人是极限,不能再多了。”

柴哲威摇摇头,毫不留情的一句话,彻底打碎了柴令武的名将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