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守株待兔,白捡的功劳!(1 / 1)

加入書籤

“这地方,真能设伏吗?”

段瓒站在献陵的封土堆边上,目光打量着陵墓周边寸草不生的荒原,对于是否有刺客在献陵附近埋伏,持怀疑态度。

主要是,太荒凉了。

整个献陵周边,除了献陵的封土之上种有绿植之外,放眼看去,不是空无一物的农田便是荒草干枯的荒原。

这样的地形,是不可能大规模设伏的。

除非是少量的刺客,藏在地底下。

但如果只是少量的刺客的话,也就根本没有在意的必要。

而一旁的柴令武,听见段瓒的疑问之后,目光则是不由得看向了已经被玄甲军挤到一边的匠人群体。

段瓒注意到柴令武的目光,眉头轻蹙:“你怀疑,工匠之中有刺客?”

“不是怀疑,而是肯定!”

柴令武摇摇头,压低声音与段瓒交谈。

段瓒愣了一下,迟疑道:“他们这么多人,难道咱们要一个一个去排查吗?”

“不必!”

柴令武轻轻摇头,淡淡道:“查肯定是查不出来的,咱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对方出手,再后发先制。”

“后发先至......”

段瓒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但想了想,还是轻轻颔首,表示同意。

没法子,修筑献陵的工匠,少说也有五六千人。

这么多人之中混进去几个刺客,想要找出来,无疑是大海捞针。

而且,对方既然敢混到工匠之中,就不会怕查。

身份来历之类的,肯定都是清清白白的,不然也不可能通过工部的筛查,来到此处修筑献陵。

意见达成一致后,两人便再次安静下来,各自取了干粮出来吃着,等待大部队到来。

与此同时,昨夜在灵棚休整了一夜的送葬队伍,也再一次踏上了路途。

尽管休整了一夜时间,百官脸上疲惫非但没有消散,反而越发明显。

因为简易的灵棚虽然能够遮蔽风雨,但它真的就是个灵棚。

里面除了放置李渊棺椁的灵堂之外,别无他物。

就连李世民和柴绍两个孝子,都是挨着棺椁睡了一夜,更别说服丧的百官们。

文臣们大多是坐在地上挨着睡了一夜,武将们则是连睡都没睡。

有灵堂遮蔽风雨的百官尚且如此,守在灵棚之外的右领军卫将士以及各家部曲则更是凄惨。

不仅一夜无眠,还要抵抗风雪。

因此,一夜过去,许多将士都已经冻得鼻涕直流,头晕目眩。

可惜,不论众人状态如何,在李渊的棺椁还未入陵之前,都必须得强撑精神,继续上路。

右领军卫的阵中,长孙冲双目赤红如炭,精神极度紧绷。

昨夜柴令武领军离去之后,他便一直在等,丝毫不敢松懈。

只是等了一夜,依旧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这让他一时间有些怀疑起自己的判断。

是否根本就没有什么刺客,只是因为他太紧张了?

但这个念头才刚刚升起,便立即被他否定。

陛下一场演武,几近将世家连根拔起,不仅逼得他们公开了府库之中的藏书,更是从他们手里扣出来近百万的人口。

这种不死不休的仇恨,他不信世家能忍得下去。

所以,他坚信世家一定会出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大郎,还撑得住吗,要不要靠在马上暂时休息一下,让末将替您警戒?”

亲卫察觉到长孙冲紧绷的神经,不由上前小声询问了一句。

“无妨,在西州的时候三天三夜未曾合眼都撑过来了,何况今日!”

长孙冲摇摇头,一双赤红的眸子不断扫过四周。

“报~”

就在这时,一队斥候迎面而来,大声禀报道:“报,大将军,前方道路两侧聚集了大批量前来服丧送葬的百姓。”

“送葬的百姓?”

长孙冲愣了一下,随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斥候接着说道:“百姓们虽未堵塞道路,但末将担心他们冲撞了太上皇的灵柩,还请将军下令,对其进行驱赶!”

长孙冲闻言,顿时没好气地呵斥道:“赶什么赶,那都是来给太上皇送葬的百姓,不许赶!”

斥候一愣,神色泛起些许不解之色。

长孙冲却是未曾解释,对他摆摆手,道:“尔速速带人赶赴百姓聚集之地,维持人群秩序,其他的,本将自有安排。”

斥候更加不解,但也不敢多问,只得带上人手再次脱离大队伍。

长孙冲目送斥候的背影远去,眼中则是瞬间迸发出一缕欣喜。

他就知道,他的判断不可能出错。

那些世家,果然还是按捺不住了。

欣喜一阵,长孙冲立即转头对着亲卫吩咐道:“你立即到军中挑出五百弟兄,命他们于甲胄外套上麻衣,混入护送太上皇灵柩的队伍里,再从百官部曲中挑出五百人,扮作军中将士补足缺额。”

“得令!”

亲卫拱手领命,转身开始挑人。

上万人的队伍里,出现这么一丁点骚乱,自然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只不过,这点骚乱,最终还是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李渊的灵柩旁边,李世民静静的听着眼报上来的消息,脸上不禁浮现一抹愧疚。

纵然他和李渊有着这样那样的分歧,甚至一度反目成仇。

但父子之间的血脉亲情,总归不是那么容易割舍的。

作为儿子,在李渊已经逝去的情况下,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李渊安安稳稳的入土为安。

但现在看来,他还是太天真了。

身在皇家,就不可能有安稳二字,哪怕是已经死去。

听完影子卫报上的消息,李世民忍不住叹了口气,随即眼中浮现一缕肃杀之气。

“去,告诉长孙冲,让他不必留手,宁可杀错,也不许放过!”

李世民语气中饱含杀意,眼浑身一个激灵,急忙点头退下。

......

另一边,斥候也将有大批量百姓前去给李渊送葬的消息传到了身在献陵的柴令武耳朵里。

几乎是在听到消息的一瞬间,柴令武与段瓒便做出了与长孙冲同样的判断。

便是世家的杀手,就藏在那些百姓之中。

开玩笑,李渊一个太上皇,总共执政也就九年时间,更别说如今已经又过去了九年,纵然还有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也绝不可能一下子出现那么多。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

唯一的解释,便是这是有心人煽动而为之。

至于目的,用屁股都能想出来。

“咱们不去帮一帮长孙冲吗?”

段瓒和柴令武并肩蹲在一处木棚之下,各自用树枝串了一个干饼,放在火盆上烤着。

柴令武听见段瓒的问题,不由得撇了撇嘴,没有说话。

段瓒收回树枝,伸手感受了一下烤饼的温度,随即取下烤饼大吃起来。

一边吃,一边嘟囔道:“这功劳本来就该有咱们玄甲军的一份,现在反倒要让长孙冲来分配功劳......”

“白捡一份功劳你还不乐意啊?”

柴令武斜了他一眼,慢条斯理道:“咱们若是在场,那些人未必敢动手,他们要是不动手,咱们还不是一点功劳都捞不到。”

“话是这么说,就是总觉得不太对劲儿。”

段瓒咂摸一下嘴,神色有些遗憾。

作为武将之子,他生平最大的遗憾,就是入了玄甲军,以至于此生都没了上战场的机会。

因为陛下出征,从来不带玄甲军。

现在眼看一个个同龄人在军中崭露头角,他是又羡慕,又嫉妒。

尤其是连长孙冲这样的弱鸡,如今都已经有军功傍身了,他更是满心不忿。

柴令武自然知道他的心思,但他也懒得安慰段瓒。

路是自己选的,他若真想去军中历练,完全可以向陛下申请退出玄甲军。

看在段志玄的面子上,李世民不至于连这点小要求都不答应。

但段瓒没这么做,说到底,无非还是男人既要又要的心思作祟。

既想要军功,又舍不得统领玄甲军这个天子近臣的位置。

就在两人沉默之时,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也终于进入了百姓夹道相迎的路段。

无数的百姓披麻戴孝,静静的站在道路两侧。

其中不乏一些上了年纪,经历过隋末乱世的老人。

这些老人,是真正感念李渊恩德,前来给李渊送葬之人。

因为他们见识过地狱的模样。

李渊,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不仅仅只是一位皇帝那么简单,对于这些见识过地狱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来说,李渊更是将他们拉出地狱的人。

“陛下,您慢行,慢行啊~”

随着开路的大军穿越人群,李渊的灵柩缓缓映入眼帘,人群之中陡然传出了一阵痛哭声。

“陛下,陛下啊~”

听见百姓们的哭声,百官亦是忍不住小声啜泣起来。

引魂幡下,负责阴魂的礼官,也开始唱起了祭文。

“维贞观九年,仲夏晦日。臣等伏阙稽首,泣血以闻。”

“灵幡低垂处,烛泪凝成霜。先帝龙章凤姿犹在眼前,昔太原举义期,虎帐筹谋时,此刻玄宫寂寂!”

“呜呼!灞下松柏已著新霜,惟愿英魂常护九庙。尚飨!”

“......”

荒凉,浑厚的低沉吟唱声,夹杂着百官的抽泣,百姓的哭声,直上九重天阙。

长孙冲藏匿在人群中,一边听着礼官吟唱,一边冷眼打量着道路两侧的百姓。

突然,一处距离李渊灵柩最近的人群突然起了骚乱。

却是一些百姓已经哭得肝肠寸断,朝李渊的灵柩扑了过去。

“终于,来了!”

长孙冲打起精神,给了亲卫一个眼神。

亲卫会意,对着早早隐藏在送在队伍之中的将士打了个手势。

下一刻,送葬队伍之中乔装打扮过的将士陡然出列,对着扑上来的百姓驱赶道:“让开,都让开,莫要阻挠太上皇灵柩前行,都让开。”

百姓们嚎啕大哭着,任凭将士们怎么驱赶,都不肯离去。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递出了无数柄长刀,直奔劝解百姓的将士们捅去。

“咚~”

长刀探出,却是未曾建功。

“动手!”

长孙冲的亲卫头子厉声大喝,无数挨了冷刀的将士瞬间撕碎身上的麻衣,露出了藏在麻衣之下精良的甲胄。

“不好,是陷阱!”

藏在百姓身后的刺客们脸色大变,陡然意识到上当,收刀转身欲逃。

可惜,已经晚了。

长孙冲等了一夜,等的就是他们,岂能让他们轻易逃走?

“斥候队伍听令,截断他们的后路,影子卫听令,速速驱散百姓,割开战场。”

随着长孙冲一声令下,大军之中立即闪出两支队伍。

斥候队伍纵马而出,粗暴的撞进人群之中,呈半圆状将刺客包围起来。

影子卫更是简单粗暴,手持长枪与马鞭之流,不断驱赶百姓。

五百名乔装打扮过后的将士更是立即发起反击。

以有甲对无甲,以军阵对散兵游勇,可谓是单方面的屠杀。

百姓们则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大惊失色,哭着喊着四散而逃。

刹那间,混乱丛生。

当然,这些混乱,还不足以影响到李渊的灵柩前行。

百官们像是没看见这突如其来的混乱,依旧扶着李渊的灵柩缓缓走在松软的黄沙道上。

李世民虽眸中浮现杀伐之意,也未曾多看一眼混乱的战阵。

毕竟,那只是一场屠杀。

长孙冲守株待兔,可不是为了让那些人影响到送葬的队伍的。

事实也正如众人所预料的那般,这场屠杀,不过只持续了瞬息功夫,便再次沉寂下去。

前来送葬的百姓们散去,送葬的队伍进入献陵境内,只在原地留下了几百具尸体。

一场大火过后,连尸体,也只剩下了一堆未曾燃尽的白骨。

献陵入口的碑楼前方,柴令武与段瓒带着三千玄甲军出迎李渊的灵柩。

玄甲军与右领军卫合兵一处,迅速将献陵守得水泄不通。

李渊的棺椁入陵之前,还需要先摆下祭坛,祭奠已经下葬的太穆皇后窦氏,这又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柴令武与长孙冲凑在一块儿,互相交换着信息。

礼部的官员指挥着工匠在碑楼后方的广场上摆下祭坛,李世民则带着李氏一众宗亲开始祭奠太穆皇后,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但就在此时,变故突生。

几名负责摆设祭坛的工匠,突然朝被一众李氏宗亲簇拥的李世民杀了过去。

“护驾,护驾!”

柴令武与长孙冲面色一变,对着附近将士厉声下令的同时,也带着麾下亲卫如离弦之箭般冲了上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