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下马威?谁怕谁,刚就是了!(1 / 1)

加入書籤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站在山坡顶上,居高临下的望着山下突然集结的吐蕃军队。

尽管众人是居高临下,尽管吐蕃赞普的倚仗队人数也只有数百人上下。

可当众人亲眼看见一尊尊宛如野兽一般的吐蕃勇士骑牛而来,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力,还是让一众唐军将士面色凝重起来。

这一刻,有不少唐军将士,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他们不自觉的在心中开始对比,若是他们与这样一支人数与他们不相上下的队伍对上,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

“咚咚咚~”

就在这时,地面突然震动起来。

却是吐蕃赞普的护卫队,忽然开始了提速。

铺天盖地的长毛牛顺着南山缓坡一拥而上,巨大的压迫力让包括柴令武在内的所有唐人都微微变了脸色。

“下马威啊这是!”

程怀默凑到柴令武身旁,脸色异常难看。

他就没见过哪个国家,是这样迎接来自友邦的使节的。

这要不是下马威,他把头拧下来当球踢。

柴令武深吸口气,脸色变得肃穆起来,下一刻,他的咆哮声瞬间盖过了大地震颤的声音。

“众将听令,列阵!”

听见柴令武浑厚的咆哮声,凑在他身旁的几名纨绔最先反应过来,想也没想,便立即翻身上马,挥动使节的旌旗,传令列阵。

正在对比双方战力的唐军将士见状,也顾不上心理上的冲击和身体上的不适,迅速翻身上马,开始列阵。

“公爷,这是为何,这是为何呀?”

噶尔东赞被柴令武突如其来的军令吓了一跳,赶忙一脸急切的小跑到柴令武身旁询问。

柴令武转过头,淡淡的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而是径直翻身上马,走到了骑兵队伍的最前方。

八百轻骑拉开阵势之后,双方的局势瞬间逆转过来。

两支队伍人数相差不大,唯一的区别便是一方全甲骑马,一方赤裸胸膛驾牛。

而相同的地方,则在于两支军队,皆是王朝初立时分,留下来的百战精锐。

浓烈的肃杀之气,在两支队伍上空蔓延开来。

骑牛的队伍爬坡的速度越来越快,八百轻骑业已摆开了阵势,只待柴令武一声令下,便会击破一切来犯之敌。

“哞~”

牦牛的嘶吼声震耳。

“希律律~”

战马的嘶鸣声同样不甘示弱。

“公爷不可,不可啊!”

眼见两军即将呈现对抗之势,噶尔东赞顿时慌乱无比,朝着柴令武的战马冲过来,欲要出声劝解。

但他还未靠近柴令武的大纛,两杆锋利的长矛已经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噶尔东赞僵在原地,一动不敢动。

他毫不怀疑,此时此刻,但凡他敢有任何动作,这两位一路走来,与他相处得还不错的程大郎君和尉迟大郎君手中的长矛,定会将他捅个对穿。

“公爷,那是赞普迎接吾等的牦牛倚仗队,不可与之对抗啊!”

他的身体不敢动,但嘴上还是急切的出声劝说。

但一句话说出口,他顿时就意识到了错处,急忙改口道:“公爷,出动牦牛仪仗队和金翅大鹏旗乃是我吐蕃最高礼仪,绝无冒犯上国天威之意,公爷冷静啊。”

柴令武没空听噶尔东赞的废话,也懒得理会他的解释。

因为这支吐蕃赞普的亲兵,给他的压力,丝毫不逊于李世民的玄甲军。

或许唯一不足的地方,便是人数太少。

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证明吐蕃的强大,这是一个单论军队战斗力,一点都不比大唐弱的国家。

再者,吐蕃赞普想要给他个下马威,他何尝没有探一探吐蕃深浅的心思?

毕竟,李世民叫他来吐蕃,可不是让他来当吉祥物的。

“公爷三思,三思啊!”

噶尔东赞急得快哭了,这要是两支队伍在逻些城外打了起来,那可就不是一般的外交事件了,搞不好升级成两国战争都有可能。

就在这时,那杆绣着金翅鸟的大旗,也冒出了山头。

“哈哈哈哈~”

一道爽朗的笑声,自金翅鸟大旗之下传出,迅速盖过了牦牛队伍奔腾的声音。

紧接着,数百人的牦牛队伍突然在八百唐军跟前硬生生止住了脚步,与柴令武麾下唐军形成对峙之势。

柴令武眯起眸子,目光直直看向金翅鸟下那位年岁比他大不了多少的青年。

青年的长相很有高原特色,圆饼脸,双颊泛着高原红,一双眸子炯炯有神。

身上所穿的衣衫有点类似于佛门的僧衣,区别便是衣服上的布满了宝石和金银等各种装饰,头上还戴着雪区特有的檐帽。

只从外表看起来,不像是一个王,倒像是一个雪区领主。

柴令武正打量得出神之时,青年也停下了笑声,从牛背上滑了下来,直奔着噶尔东赞而来。

“赞普!”

看着阔步而来的高大身影,噶尔东赞脸上顿时浮现一抹激动。

“哈哈哈哈,噶尔东赞,我的勇士,你回来了?”

青年正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他哈哈大笑着,朝噶尔东赞伸开双手。

噶尔东赞见状,也急忙张开双手迎了上去,与松赞干布重重的拥抱了一下。

哽咽道:“是的赞普,是的,臣下回来了,自遥远的中原,回到了雄鹰翱翔的高原。”

两人打了个招呼,互相之间都有些激动。

但激动片刻之后,噶尔东赞还是瞬间收起情绪,将松赞干布拉到了柴令武跟前,介绍道:“赞普,这便是臣下与您说过的上国公卿,姓柴,名令武,字元初,此番奉天可汗陛下之命出使我吐蕃,一为了解我吐蕃风土人情与文化,二为加深我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友好联系。”

言罢,又赶忙对着柴令武介绍道:“公爷,这位,便是我高原上最神俊的雄鹰,金翅鸟的血裔,吐蕃的王,松赞干布。”

柴令武闻言,倒也没再继续做出对抗的姿态,而是轻轻颔首,翻身下马。

对着松赞干布拱手一礼道:“原是吐蕃赞普当面,在下失礼了。”

早在噶尔东赞介绍双方身份之时,松赞干布也将柴令武打量了一遍。

他有些惊讶于对方的年轻。

毕竟,在他看来,中原王朝既然要向吐蕃派出使节,怎么也该派一个老成持重之人前来才是。

倒是没料到,柴令武这么年轻,竟然便已经成了那个遥远的东方大国之中的一位公爵。

但这份惊讶,也只是一闪而逝。

他也很年轻,不也成为了这雪域高原上唯一的王?

遥远的大唐本就人杰地灵,出几个年轻的才俊,也不算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思及此,他当即单手放在胸前,朝柴令武还了一个吐蕃的礼仪,笑着开口道:“天可汗的使臣驾临高原,让高原上的雪山和草甸都染上了太阳的光辉,小王在此替我吐蕃百万民众,感恩天可汗陛下的恩赐。”

“赞普请起!”

柴令武抬手虚扶了一下,倒也没有太过拿乔。

见两人已经互相见礼,噶尔东赞忙出声道:“赞普,公爷,城外风雪太大,我等不妨先回红山宫再叙?”

松赞干布点点头,对着柴令武邀请道:“还请上使与诸位远方的客人随小王入城!”

“赞普请!”

柴令武保持着最基本的客套,转身上了战马。

松赞干布转头,与噶尔东赞小声攀谈几句,随即再次爬上牦牛背上,带着亲卫队伍调头领路。

噶尔东赞则陪伴在柴令武身侧,一行人再次启程,朝着山下的城池而去。

逻些城作为吐蕃的都城,已经算是高原上首屈一指的大城市。

当然,这个大也是相对而言。

至少在一众唐军眼里,逻些城比之长安洛阳那样的大都市差远了。

甚至大唐随便一个州府拎出来,在人口和规模上,都能碾压逻些。

一行人浩浩荡荡入了城池,城中也是肉眼可见的萧条。

南城的街道上别说店铺,甚至连活人都看不见几个。

过了逻些河,进了北城,荒凉的感觉少了些,但街道上的人依旧很少。

“这什么城池啊,连人都没几个,这样能当都城吗?”

程怀默毫不掩饰眼中的嫌弃之色,纵然噶尔东赞就在旁边,也依旧吐槽起来。

噶尔东赞闻言,脸上不由得浮现一抹苦笑。

他摇摇头,轻声解释道:“高原之上地广人稀,气候恶劣,自是不如中原那般人杰地灵。”

“你们把人口都集中起来不就行了?”

程怀默朝他扔去一个看傻子的眼神,并且给出了一个相对诚挚的建议。

但噶尔东赞,却是没有搭茬。

作为吐蕃大相,他当然也想集中人口,让逻些城繁华起来。

但关键的问题在于,人肚子饿了之后是要吃饭的。

逻些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产业,能够支撑大规模的人群聚集。

并且,吐蕃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部落制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的天性,就注定了高原人口要逐水土而居。

甚至这座逻些城,若非是因为松赞干布手里掌控了大量的军队,让高原上那些小领主不得不臣服于赞普的统治,都未必能建立得起来。

不过,这些事情,都属于吐蕃的家事,也没必要说出去。

程怀默自讨了个没趣,也只得悻悻闭上嘴巴不再言语。

柴令武倒是始终没有说话,因为他正在认真的观察吐蕃的人口结构与城池结构。

这一路走来,高原上几乎都是人迹罕至的荒野,鲜少有大型的城池与人口聚集之地,让他想要观察都没机会。

现在好不容易进了一座稍微大一点的城池,正是他观察吐蕃民情的好时候。

一行人静默着,穿过了人烟稀少的北城,逐渐靠近了那坐建于半山坡上的吐蕃王宫。

王宫山底下的民居,也总算变得密集起来。

而这些民居之间,多多少少也有了一些商业行为。

尽管这些商业行为很原始,但依旧能称得上是井然有序。

由此可见,在松赞干布与噶尔东赞的治理下,吐蕃虽然没有爆发出太大的经济活力。

但在秩序与机制方面,已然已经有了一些大一统国家的雏形。

柴令武在观察着吐蕃,噶尔东赞则是在观察着柴令武。

想要从他脸上看出一些在其他唐人脸上丝毫不掩饰的不屑之色,但很可惜,他没看见,一丁点都没有。

他只看见了柴令武在非常认真的观察着吐蕃的方方面面。

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担忧。

从情理上来说,身为这个国家的二号首脑人物,他自然是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被别人看扁的。

但从实际上来说,他又不希望柴令武能够太重视自己的国家。

因为,吐蕃目前还没有做好与大唐争锋的准备。

柴令武,太清醒了。

他身上没有别的唐人的那种目空一切的自负,也没有其他唐人那种自视甚高的高傲。

这样的人,若是为敌,则必成心腹大患。

思及此,他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吐蕃,终究还是及不上大唐啊,若是吐蕃也能出几个如柴令武这般的英才,又何愁大事不定?

他暗暗叹息之间,红山宫的台阶,也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台阶上,一溜水的僧侣分列两侧,准备迎接来自大唐的高僧。

吐蕃的大小官员,也集结在红山宫下方的广场上,正对着长长的使节队伍翘首以盼。

吐蕃的官员不多,也没有什么文武的分类,因此一眼看去很是寒酸。

但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浓厚的肃杀之气。

“哞~”

进入广场之后,松赞干布率先止步。

柴令武见状,也叫停了前进的使节队伍,带着几名纨绔,跟着噶尔东赞,来到了广场中央。

松赞干布下了牛背,转头朝柴令武笑道:“上使,我吐蕃高寒贫瘠,物产不丰,王宫规模便稍小了些,恐无法容纳那么多人入宫就坐,接下来,便由我吐蕃的官员负责接待上使天兵,由各大佛寺的喇嘛们接待诸位上国高僧,如何?”

听见松赞干布此言,柴令武倒是没什么意见。

眼前的红山宫,虽说已经隐约有了后世的布达拉宫的轮廓,但规模确实不大,的确很难容纳几千人的队伍。

他没记错的话,真正的布达拉宫,貌似要到十五世纪,才会真正成型。

他点点头,淡然道:“客随主便,赞普怎么方便,怎么安排便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