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臣请陛下兵发西域,荡平高昌!(1 / 1)

加入書籤

中山王府其乐融融之时,甘露殿中,李世民也独自一人枯坐到了天亮。

昨夜发生的事情,像是已经被昨夜的暴雨冲走。

照理说,这样一场宫变,是该记入史册的。

但一夜时间过去,皇宫之中的变故,已经无人再提起。

除了一众亲历者,和已经被下达了封口令的禁军和宫人,即便是后宫一众妃嫔,也都不知晓事情具体缘由。

或许,这件事情,注定会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也或许,在许久以后的将来,某位亲历者会在临死之前,将这件事情写进某个话本或是野史书籍之中,留给后人去猜测。

但不论如何,至少现在,这件事情,不会出现,不可出现,也不能出现。

天光逐渐大亮......

陪李世民熬了一夜的王德,小心翼翼的走到李世民跟前,低声询问道:“陛下,今日可要罢朝?”

李世民没说话,一夜的时间,并不足以抚平他内心的伤痛。

王德眼中浮现一抹犹豫之色,想了想,刚准备退回原位。

却不想听见李世民冷不丁开口说道:“替朕洗漱穿戴吧。”

王德愣了一下,却见李世民已经如往常一般,起身张开手臂,等待着宫人上前服侍。

见状,王德急忙转身出门,唤来伺候李世民起居的宫人,替李世民洗漱宽衣。

待李世民穿戴好朝服,来到召开朝会的太极殿内,殿中朝会早已在房玄龄的主持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昨夜发生的事情,虽未蔓延至宫外。

但朝臣们多是消息灵通之辈,大抵也能从探子的只言片语之中猜出一些真相。

因为,对于李世民今日来迟之事,众臣也不算意外。

李世民也像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强打起精神,与朝臣们开始如同往常一般正常议事。

不知不觉,朝会进行到一半。

国中发生的一些大事,也基本上有了对策,话题逐渐被拉到国际之上。

如今的大唐,是为天下主宗。

大唐周边的一些藩属国,虽仍保有极大的自治之权,但一些事情,也不免要拿到大唐来商议一番。

比方说两个相邻的小国,因为一个草场要开战,又或者争夺一个水源之地,争夺某条河流之类的小事。

这些事情,一般都需要大唐出面去调停。

实在调停不了,才会准许两国使用武力。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唐如今已然不止是天下秩序的定制者那么简单,更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

这些小国跟着大唐,或许会牺牲掉一部份自治的权力。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唐其实也在带着他们一起发展。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唐,乃至于大唐周边各国,都罕见的迎来了一段飞速发展的黄金周期。

这样摒弃战争,共同发展的局面,即便是放眼整个历史,都是极为难得的。

只不过,平静的局面,往往都是用来打破的。

尤其是当风尘仆仆的程怀默,带着一个来自异域番邦的女子,踏上了代表着神圣与威严的太极殿时,更注定了短暂的和平,终将无法遏制大唐的野心。

望着下方拜服的女子,满朝文武,乃至于包括李世民在内,都不禁有些愕然。

因为他们的出现,实在太过突兀。

依照时间来算,程怀默作为柴令武的副手,此时应当还在西域保护柴令武的安全才对。

但程怀默,就这么突兀的出现在了太极宫外。

事先没有与鸿胪寺打过任何招呼,更未向家里传达任何消息。

当众人惊愕于程怀默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回归时,他已经被宫城力士驾进了太极宫大殿。

良久,众人终于收起了惊愕的目光。

随即转头,看向龙椅上神色莫名的李世民。

迎着满朝文武询问的眼神,李世民先是对着一旁的宫人招招手,示意宫人给两人赐坐。

直至两人落座之后,才皱眉道:“程家小子,你不好好跟着柴小子辗转西域诸国,突然跑回来长安作甚?”

半月奔波六千余里,程怀默的体力已然到了极限,此刻只想就此躺下睡去。

但听见李世民的问题,他仍是强撑眼皮,沙哑道:“回陛下的话,臣此番回京,乃是有要事禀报。”

“要事?”

众人闻言,忍不住又是一阵面面相觑。

程怀默点点头,目光看向神色憔悴的女子:“九娘,你来说吧!”

被程怀默称作九娘的女子,亦是满脸疲态。

但状态比起程怀默,还是要好得多,毕竟这些日子几乎都是程怀默在为她遮风挡雨。

听见程怀默的吩咐,她立即起身,朝着李世民跪了下去。

随后不等众臣询问,便是未语泪先流,哽咽道:“奴婢九儿,恳请天可汗陛下垂怜,救我家公主殿下一命。”

“公主殿下?”

九娘一句公主殿下说出口,顿时听得满朝文武一头雾水。

什么公主殿下,需要大唐来救?

而且异域番邦之女子,什么时候敢自称公主了,这不是僭越吗?

李世民也不自觉皱起了眉头,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你口中的公主殿下,是何人?”

九娘闻言,急忙应声道:“我家殿下,乃是贞观四年陛下金口玉言认下的义妹,常乐公主李氏。”

“常乐公主是谁?”

“不对啊,长乐公主不是陛下长女吗?”

“西域什么时候有了我大唐的公主,还是陛下义妹?”

朝臣们面面相觑,眼中皆是忍不住浮现茫然之色。

他们是真记不清什么常乐公主了,毕竟如今都已经是贞观十一年底。

贞观四年,在他们的记忆里,已经是非常久远的事情了。

李世民也是懵了一下,但紧接着,脑海中便冒出了那个曾在贞观四年,与他和长孙相谈甚欢的女子的轮廓。

他倏地起身,满脸震惊地看向九娘问道:“你所言之公主,可是高昌国主麹文泰之妻,高昌王妃,常乐公主李氏。”

“正是!”

九娘伏拜,颤声应是。

“原来是她!”

“我记起来了。”

“原来如此,我道什么时候西域小国王女,也敢僭称公主呢?”

听见李世民的问题,朝臣们脑海中尘封的那些非常久远的记忆,也终于复苏过来。

说常乐公主是谁,他们不知道。

但要说高昌王妃,他们却是都见过的。

那是一个奇女子。

他们要是没记错的话,当年串联四海诸国,为陛下上天可汗尊号,正是高昌王妃的主意。

只是众人觉得这样的事情牵头之人是一个女子,说出去不好听,最后才将这个功劳安到了麹文泰的头上。

但即便是功劳安到了麹文泰头上,大唐该给高昌王妃的尊荣,也一点没少。

不仅赐其公主封号,更是被李世民认作义妹,入了李氏宗谱,为大唐嫡亲公主。

李世民反应过来之后,瞬间就明白了柴令武的用意。

急忙对着九娘问道:“你慢慢说,常乐怎么了,为何会不远千里派你前来大唐求援?”

听见李世民的问题,风餐露宿半个多月的九娘像是终于找到了靠山,顿时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听见九娘的哭声,朝臣们也反应了过来。

常乐公主出事了,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大唐可以名正言顺的派兵插手西域之事了?

思及此,朝臣们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激动起来。

几名脑子好使的武将,更是急忙上前搀扶九娘,宽慰道:“没事,别哭,这里是大唐,是公主殿下的娘家,你慢慢说,好好说,是不是殿下在西域受了委屈?”

或许是武将们的态度太过于和蔼,也或许是他们的问题暗示性太强。

九娘总算没有那么紧张,开始一五一十的将西域之事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说了出来。

而满朝文武,在听完了九娘的讲述之后,本就激动的心,顿时忍不住兴奋起来。

天赐良机,简直就是天赐良机啊。

他们正愁怎么想个法子将西域牢牢的掌控在大唐手里呢。

结果,柴令武转头就给他们送了这么一个大惊喜。

一群武将,更是几乎已经按捺不住想要捞取战功的心思,若非还顾忌着九娘在这,只怕早就忍不住哈哈大笑。

龙椅上,李世民心中的阴霾也是一扫而空,眼中不自觉浮现一抹激动。

柴令武这小子,果然没让他失望。

简直,干得漂亮。

只不过激动归激动,表面上,他还是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怒声道:“好个麹文泰,简直胆大包天,竟敢如此对待我大唐钦封的公主殿下,还想废掉我大唐公主的子嗣另立王储,简直是视我大唐为无物,该死,该死!”

李世民怒骂着,一拳砸在面前的龙案上。

巨大的声响,吓得跪伏在地的九娘浑身一个激灵,急忙哀求道:“还请天可汗陛下,为我家公主殿下做主。”

“无法无天,简直无法无天!”

李世民依旧在怒骂,一副入戏太深的样子。

群臣们见状,也是急忙打起配合,个个义愤填膺愤怒至极,就好像麹文泰欺负的不是自己的妻子,而是他们的女人一样。

九娘见状,也是忍不住激动得热泪盈眶。

原来,原来大唐竟是如此的看重公主殿下吗?

早知如此,殿下就该早早派人前来大唐求援的啊,也免得白白受了这么多年的欺辱与苦楚,

“此事,朕管了!”

李世民演得差不多了,果断变换了表情,对着九娘一脸严肃道:“此事既是涉及到常乐,那便是涉及到了我大唐的颜面,不论是作为兄长,还是作为帝王,朕都绝不会坐视麹文泰继续欺辱常乐。”

“多谢天可汗陛下,多谢天可汗陛下!”

听闻这话,九娘顿时磕头如捣蒜,心里更是生出一股苦尽甘来的感觉。

李世民点点头,沉声道:“你且先随程怀默至四方馆歇息几日,朕这便筹备使节队伍,择日与你一道返回高昌,去问一问他麹文泰哪里来的胆子,胆敢如此对待我大唐公主!”

“多谢天可汗陛下,多谢天可汗陛下!”

九娘已是泣不成声,大唐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来的担当和效率,每一样都让她感动无比。

此时此刻,她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

便是大唐出手了,公主有救了,王子也有救了。

李世民转向程怀默,先朝他扔去一个赞赏的目光,旋即淡淡道:“人既然是你带回来的,便由你带她下去好生安置,没问题吧?”

迎上李世民的赞赏的目光,程怀默顿时就觉得腰也不痛了,腿也不酸了,甚至还能再站起来狂奔个六千里。

没办法,他是真激动啊。

这些年,这样的眼神,向来都是长孙冲和柴令武的专属,他何曾得到过陛下如此青眼?

激动,实在太激动了。

“没问题,还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好好安置!”

他站起身来,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一本正经的保证道。

李世民点点头,没再说话,只是对着两人摆摆手,示意两人退下。

程怀默上前,将九娘搀扶起来,两人亦步亦趋的出了大殿,朝四方馆而去。

而就在两人离开大殿的瞬间,殿中满朝文武顿时就炸开了锅。

程咬金最先按捺不住,冲到李世民面前,一脸激动道:“陛下,天赐良机,此为我大唐进军西域之天赐良机啊,臣恳请陛下立即下令,兵发西域,臣愿亲自领兵,替陛下荡平高昌。”

“滚开,要领兵也轮不到你。”

“轮不到他,难道就轮得到你,你也滚!”

“陛下,臣也请命,几年不打仗了,再不活动一下,臣这把老骨头都快生锈了。”

有了程咬金打头,其他人也按捺不住了,纷纷上前请命自荐。

望着众将激动的样子,一群文臣表示没眼看。

李世民也忍不住扯了扯嘴角,但还是出声安抚道:“诸位莫要心急,西域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大唐尚不清楚,柴小子在西域做了什么事情,方才也没来得及问,不妨等程小子将那女子安置好,召他来细细询问一番再作打算不迟。”

“也行也行,陛下圣明!”

“但是先说好,臣要做主将!”

“你有什么能耐做主将?让你当个先锋都是抬举,滚开点!”

“彼其娘之,敢不敢和老子练练?”

“练练就练练,谁怕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