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炸灌肠(1 / 1)

加入書籤

“BJ的旅客太多了,我带你去个不一样的地方。”

肖启东骑着车子,也不慌张,直接就是左拐右拐,到了一处古老的宅院前。

“恭王府,看看这里面的三绝一宝,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恭王府?恭王住的?”

“我只能说,它的第一任主人是和珅。”

苏风恍然大悟,和珅啊,那可就有说头了。

肖启东拽着苏风跨进恭王府大门,指着前面的汉白玉拱门:“这是三绝之一的西洋门,当年恭亲王照着圆明园修的。”

拱门看着气派,上头刻的“静含太古”几个字都磨得发白。苏风伸手摸了摸拱门上的花纹,石头冰凉,跟他在课本里看的老照片一个样。

穿过回廊,大戏楼黑黢黢地立在眼前。肖启东推开雕花木门,里头空荡荡的。但是放在古代,那可就是独一家了。

“别看破破烂烂,这戏楼能坐两百多人。”

他捡起块石头敲了敲墙,“听着——”声音嗡嗡地在楼里打转。

苏风这才注意到墙顶缠着假藤萝,戏台底下还埋着几口大缸,“以前听戏不用话筒,全靠这缸传声。”

后罩楼足有百米长,密密麻麻开着窗户。

“和珅的藏宝楼,”肖启东指着墙上不同样式的窗棂,“蝙蝠纹的藏玉器,万字纹的放字画,当年他站在后院一眼扫过去,就知道哪间藏着宝贝。”

苏风看去,果然看到了二层楼每个窗户的窗棂都是不一样的。

看来和珅绝对没有颈椎病,谁每天这么仰着头一走,有病也能治好了。

苏风贴着墙根走,砖缝里的青苔蹭了一裤腿,恍惚觉得那些窗户后头还藏着金银的反光。最

后钻进滴翠岩下的秘云洞,霉味混着潮气扑面而来。洞深处嵌着块石碑,上头“福”字歪歪扭扭的。

“康熙写的,”肖启东用手机电筒照着碑顶的印章,“仔细看,这字拆开是多田多子多才多寿。”

苏风凑过去,果然发现笔画里藏着玄机,就是右下角缺了块,像是被谁抠掉了。出了洞,外面的天亮直接就照亮了自己的眼睛。

苏风小的时候,常看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印象里,和珅的形象,也就是王刚老师的样子。今天这走一遭,的确是感受到不一般的样子了。

走出了恭王府,肖启东却笑道:“逛了半天是不是感觉到有点饿了?走,咱们吃炸灌肠去。”

“?”

不是,大哥,这才过去两个小时不到,填鸭都没这么高的速度啊。

苏风很想拒绝,但也不忍心拂去肖启东的心意,决定还是跟着去的好。

恭王府门口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门面很小,甚至都没有招牌,只用油漆歪歪扭扭的写了几个大字:“炸灌肠”。

看这样子,一看就知道绝对正宗。

炸灌肠是老BJ极具烟火气的传统小吃,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至今已有数百年变迁。

清代宫廷中,曾有用猪大肠(肠衣)包裹淀粉、碎肉等馅料油炸的食品,名曰“炸灌肠”,口感外酥里嫩,是御膳房餐桌上的精致点心。

但这类以荤肠为原料的小吃,在民间属于奢侈之物。清末民初,普通百姓难以负担肉食,于是有人以红薯淀粉或绿豆淀粉替代猪肠,模仿其形状制成“素灌肠”,再用猪网油(或猪油)煎制,借油脂香气模拟荤食口感。这一改良让炸灌肠从宫廷走入市井,成为平民百姓也能负担的“解馋小吃”,并逐渐在庙会、街头摊点站稳脚跟。

民国时期,炸灌肠迎来黄金时代,成为老北京街头的标志性小吃。那时的庙会、集市、夜市总能见到卖灌肠的摊位:摊主支起大铁锅,烧得油星四溅,将切成菱形或莲花瓣状的灌肠块倒入锅中,用长柄铲子不断翻动,伴随“滋滋”声响,淀粉表皮迅速焦化,散发出勾人的香气。

所以那个时候,摊主会喊上这么一嗓子:“灌肠来——又香又脆的灌肠!多搁蒜汁,多搁油哇!”。

食客们或蹲或站,用竹签扎起烫嘴的灌肠,蘸上浓白的蒜汁,一口下去,外层焦脆如锅巴,内层软糯似年糕,蒜香与油香在口中迸发,再配一碗小米粥或二两烧酒,便是老BJ最地道的市井风情。

据记载,旧时BJ知名的灌肠摊如“福兴居”“合义斋”等,门前常排起长队,甚至吸引文人雅士、梨园名角光顾。

作家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曾描述:“煎灌肠要煎得外焦里嫩,蒜汁要调得稀稠适中,这才是地道吃法。”

记载归记载,但苏风面前的这个场景,确实让人食欲大开的。

油香混着蒜味直往鼻子里钻,底下围了七八张铁皮圆桌,穿跨栏背心的大爷正就着二锅头吃得热火朝天。

“来两碗灌肠!要猪网油的!”肖启东扯着嗓子冲后厨喊。

玻璃窗里,戴白帽的胖师傅正把半指厚的灌肠块倒进滋滋冒油的铁锅,暗红肠身裹着透亮的猪网油,在滚烫的油星子里翻跟头。

“老BJ的炸灌肠,精髓在‘脆’和‘软’。”

肖启东从铝制保温桶里舀出蒜泥,浓白蒜汁里还飘着碎冰碴,“猪网油得是当天现熬的,灌肠必须用红薯淀粉,煎到外头焦脆,里头还得黏糊糊的。”

蒜汁里面用冰水,是保证了风味,短期内不会变质。

说话间,师傅端着铁盘“哐当”往桌上一放,灌肠被切成莲花瓣形状,焦边泛着诱人的焦糖色,油星子还在噼里啪啦跳。

苏风用竹签扎起一块,蘸满蒜汁送进嘴里。

“嘶——”滚烫的灌肠烫得她直吸气,可下一秒,酥脆的表皮在齿间碎裂,裹着猪油香的软糯内芯混着呛辣蒜汁,像团小火苗从舌尖烧到胃里。

“烫吧?”肖启东笑得眼睛眯成缝,自己却又连吃三块,腮帮子鼓得像松鼠,“冬天吃这玩意儿,比揣个热水袋还暖和。”

这玩意吃的就是个兴致,口味没什么特别的,不如炸猪肉好吃,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