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上手(1 / 1)
“咱们先从北方最基本的面食——馒头,做起来。”
六个人,除了苏风、肖启东以外,还有其他四个人,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
张莹莹和李开乐作为大三生,一直是那种老实类型的,善于学习技术的,也比较能够眼色行事。
不过,大二的詹向阳和潘孔孟是非常活泼的,一直问李师傅各种各样的问题。
李师傅一边耐心的回复,一边扯过搪瓷盆,五指插进面粉堆里搅出个旋涡。温水泼进去溅起白烟,手背青筋凸起时面团已裹住腕子,案板让这股力道震得咚咚响。
苏风瞧见那团面从斑驳裂纹渐次泛起油亮光泽,倒像老陶匠盘弄泥胎。
发酵时辰到了,粗布掀开时蜂窝眼儿密得似蜂巢。李师傅抄起碱面往案板撒,手掌横推竖压的气力让面皮层层叠叠,每揉三遭便翻个面,活像在驯服一头白兽。
肖启东嗅着麦香混着老酵的酸味儿,忽见师傅两指掐断面团,切口光洁得能照见人影。
剂子在笼布上列队时还瘪着,转眼就膨成胖娃娃。李师傅瞄着蒸锅,白汽刚漫过笼屉便掐了表。
二十五分钟像在蒸笼里凝住了,待得锅盖一掀,四十个馒头齐刷刷顶着开花褶,雾气里浮动的白比腊月雪还晃眼。
肖启东刚伸手要碰,却让李师傅竹筷敲了手背。“晾三三秒钟皮才紧。”
果然,话音落时,馒头已从烫手的云朵变成温软的玉,指头按下去慢慢回弹,掰开的絮状瓤子里还冒着热气。肖启东咬下半口,甜味儿混着麦香从舌根漫上来,倒比昨儿铺子里买的多了三分筋骨。
其实,这就是蒸馒头最大的诀窍,就是开锅要晾那么几秒钟。
“看你这猴急样,果然就是大一生,跟没吃过东西似的,丢咱们学校的脸。”
一旁的潘孔孟本来就是瞧不起这两个大一新生。心里还纳闷,王校长是怎么想的,怎么连这样的新手也放了过来,纯粹就是过来旅游的。
“嘿,这说明人师傅做的好吃,你在这磨磨唧唧干什么呢,还好意思说我。”
肖启东不甘落后,直接顶嘴。
潘孔孟一看这还得了,这小兔崽子,这是准备要顶撞学长了,就要撸起袖子准备教训下肖启东。
李师傅不高兴了:“你们这一批学员怎么回事,这还没开始做呢,就开始相互拌嘴了。行了,都别说话了。”
厨房这个地方,是不能带着怨气上台操作的,不然做出来的东西也会不好吃。
“行了,这些基本的面试,相信你们几个在学校,都学过,我也就不教你们了。交给你们几个最基础的东西,做烧饼。这是中午的时候参会要用到的,我只演示一遍,你们也同步跟着学。”
李师傅立在案板前,手腕沾着面粉,食指关节处有道月牙疤。六个学员围成半圆,蒸锅的白雾漫过张莹莹皱起的眉头,肖启东鼻尖凝着汗珠,詹向阳的围裙带子散了半截,李开乐正用袖口蹭眼镜片。
“麻酱烧饼的魂儿在分寸。”李师傅掀开湿布,面团鼓着细密的气孔,像老城墙砖缝里的青苔。
她抄起枣木擀杖,案板发出沉闷的滚动声,“发面要见蜂窝眼,蜂窝得是针尖大的,密匝匝挤着却不黏连。”
詹向阳凑近时,后脖颈被师傅的竹尺轻敲——“都记住了,酵母没在三十度温水里化开。”
肖启东调芝麻酱的手抖得厉害,香油瓶口悬着欲坠的金线。
李师傅的拇指突然按住他虎口:“水得三滴三滴加,你当是给旱地浇水?”
铜盆里的酱汁旋出年轮纹,椒盐粒子在晨光里浮沉。
张莹莹赶紧记下来李师傅说的下一句话:“二八酱配茴香籽炒三分钟”。
潘孔孟这个时候因为紧张,卷面皮总扯出破洞,案板上铺开的面片薄如宣纸,麻酱抹得东厚西薄。
“哎呦,这是麻爪喽。”肖启东可没忘记这货刚才的冷嘲热讽,现在赶紧还以颜色。
“你······”潘孔孟现在虽然恼火,但却没法反驳。确实成功的才是大爷,现在自己就是孙子。
李师傅抽走他手里的刮板,手腕一抖便抹出均匀的琥珀色,卷面时像在滚一轴古画,指节抵着面边轻轻外推,面团竟自己裹成紧实的筒子。
潘孔孟扶正眼镜嘀咕“离心力原理”,被师傅的擀杖头戳了戳后腰。
烤炉飘出第一缕焦香时,詹向阳正把沾了酱油的饼坯往芝麻堆里按。
李师傅掀开电饼铛,热浪掀动她的鬓角:“芝麻得听见响儿。”
金黄的饼面绽开细纹,同时散发出来了香味。
苏风盯着烤箱计时器,数字跳到18分37秒时,师傅的竹尺“啪”地拍断电闸。
“行了,这样就得迅速拿出来,不然火候就开始过了。现在拍视频的多了,中间总是多了那么几个专业的。别人吃不出来,他们嘴刁,一下子就能吃出来。来,我看看你们做的几个。”
八个烧饼躺在柳条筐里,詹向阳的饼边缺了牙,肖启东的芝麻聚成黑云,潘孔孟的层次像千层酥却忘了撒椒盐。李开乐和张阳阳的外表看着倒是可以,但是里面的麻酱馅却已经成了一坨。
“还笑话我,你看看你做的那个也不咋地。”
“呵呵,我是大一,你大二,你还好意思笑话我?”
肖启东洋洋得意,却也忘了自己也是半斤八两的。
只有苏风那个裂成菊花状,露出里头十八重云纱似的面层,麻酱香混着麦香漫过窗棂,惊醒了胡同里打盹的狸花猫,发出了一声猫叫。
李师傅掰开饼心,蜂窝眼儿里沁出晶亮的油珠,落在青花瓷盘上叮咚作响。
“你是新生?”李师傅很疑惑的看了看苏风,又看了看肖启东和潘孔孟。
“老师,你是不知道。苏风他在上大学之前,自己就摆过好几年的摊,实践经验绝对拉满。”
肖启东一听这话,赶紧吹捧起来自己的好舍友来,顺便再打一下旁边这位大二生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