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国宴的知识(1 / 1)

加入書籤

李阁老突然神色一正,回答道。

“哈哈哈哈哈”苏风笑了两嗓子,硬生生的憋住了。

“笑吧,当时他们也是这样笑的。”

李阁老笑得很开心,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周围的师兄弟和师傅爽朗的笑声。

为什么会笑呢,这就设计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了。

注意下,国宴指的是淮扬菜,并不是浙菜。

浙菜是很矛盾的一道菜,淮扬菜算是扛把子了。

杭帮菜想挑大梁,光一道西湖醋鱼,全国网友就不愿意了。

至于绍兴菜,总不能一壶老酒,一碟茴香豆,再来个绍兴三臭?

我保证,贵宾们回去第二天,两国就得开战。

开战理由也很充分:中国国宴现场给外宾人员制作并释放生化武器。

国宴不吃淮扬菜了,要不就吃衢州菜?

那就很搞笑了,我来给你细说一下。

来吧,先上塑料膜封好的餐具,直接用筷子一扎。

一个桌子上一个热茶壶,把餐具泡一下。

这就开席。

两个卤猪脚,直接剁成小块,尊贵的外宾们,每人一个一次性手套,直接上手抓着吃。

吃完了以后别脱,我接着上几个鸭头,放在锅里热热,继续吃。

鸭头都上了,再来盘鸭掌,这三头一掌就一半了。

估计吃到这里就辣的不行了,这时候一人一碗水晶糕,滴上点薄荷精,开吃。

什么?这玩意吃不惯?来定胜糕也行。

芋头烧鱼头,芋头要炖得烂,放辣的同时,加上点紫苏,记得把鱼脑打开,直接给外宾,尽地主之谊。

田鸡、螺蛳也要安排上,猛火爆炒,炒的时候加上点泡椒、朝天椒、还有干辣椒,最后再点缀点青椒。

毕竟旁边就是江西,不辣不欢。

毛笋炖咸肉,要用黄泥笋,都国宴了,必须得正宗。

开化清水鱼就不用上了,不然外宾们也别干别的了,直接吐鱼刺了。

干脆就来一道黄瓜炖泥鳅,当然,还是得加紫苏。

这时候辣劲又上来了,再来一碗冰镇绿豆汤,继续来点薄荷精。

爆炒小公鸡来点,不过,得贴心的给外宾们把生姜大蒜挑出来,这样方便吃。

再来个肉,红烧肉夹大馒头,馒头上来个红章更加喜庆。

当然,猪肉上千万不要有蓝章。

牛肉就萝卜丝,这个牛肉要少放一些,放多了也看不出来。

最后英才赶紧上,什么团鱼烧牛鞭,再加上点鲍鱼,当然了,都不要太辣,每盘放上二两辣椒收着点就行了。

烤饼,肉圆一起上,补充点碳水。顺便再来一点柚汁,还得是常山产的。

青菜直接炒番薯藤,用辣点的青椒去炒。

一人炒上一盘炒粉干,要放肉丝,配一碗开水泡的紫菜榨菜汤加点蛋皮,正好。

人均不到二百,还是正宗,多好。

行了,不胡扯了。

主要还是淮扬菜吃完以后嘴里面没味,牙齿上也不会有葱花韭菜辣椒面。

毕竟大家都是文明人,开会的时候谁也不想嘴里冒着蒜味儿,一边掏牙一边纵横捭阖。

所以,衢州菜就是非常的······适合做小吃。

行了,扯回来,咱们继续说国宴。

国宴的历史是很悠久的。

中国国宴的雏形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燕飨之礼”,《周礼·春官》中记载的“王大射,则共其牲物”,标志着国家层面宴饮活动与政治仪式的深度绑定。

周代以青铜鼎簋的数量区分等级,天子九鼎八簋的配置,使宴席成为礼乐制度的物质载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太官令”掌管宫廷膳食,咸阳宫大宴上的“烹煎炮炙”技法已初现国宴烹饪体系端倪。

汉代张骞通西域引入葡萄、核桃等食材,为长安的“大朝会”宴席注入新元素。

《史记》记载的汉武帝宴饮西域诸国使节场景中,烤全羊与葡萄酒的搭配,展现了早期中外饮食文化的交融。

至唐代,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烧尾宴”作为官员晋升的国宴形式达到鼎盛,韦巨源《烧尾宴食单》记录的58道菜品,涵盖“素蒸音声部”(造型面点)、“金齑玉脍”(鲈鱼脍)等,体现了盛唐饮食的艺术化与国际化。

宋代宫廷宴饮更重程式,《宋史·礼志》详细记载了皇帝寿宴的九盏酒流程,每盏酒对应不同肴馔,如第一盏酒配“肉咸豉”,第三盏酒上“羊舌签”,展现了严密的礼仪规范。

明代朱元璋为彰显简朴,将国宴菜式精简为“四菜一汤”雏形,而郑和下西洋带回的燕窝、鱼翅等食材,又为后世国宴食材库增添重彩。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首次以西式宴会招待外国使节,出现“番菜”与中餐并存的局面。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设国宴招待外宾,菜单中既有传统的“鸡丝鱼翅”,也有西式甜点,体现了新旧交融的时代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场国宴——1949年10月1日“开国第一宴”具有里程碑意义。宴会由北京饭店承办,主厨郑连福设计的菜单以淮扬菜为主,包括“红扒肘子”“烩乌鱼蛋”等,既考虑南北口味调和,又兼顾外宾饮食习惯。

此后国宴逐步形成“四菜一汤”的基本框架,1959年庆祝建国十周年的“千人大宴”首次使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标志着国宴场地的现代化升级。

改革开放后,国宴在保持传统的同时更趋开放。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的国宴上,“清蒸鲥鱼”与“黄油煎大虾”同台亮相,茅台酒与香槟酒并列陈设,成为中美破冰的味觉注脚。

2014年APEC国宴首次采用“分餐制”,每人一份的“上汤响螺”“翡翠lobster”等菜品,展现了中国对国际礼仪的尊重与创新。

现代国宴的规模是非常大的。国宴筹备通常提前数月启动,由外交部礼宾司、国管局等多部门协同。

场地布置遵循“庄重热烈”原则,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金色大厅常以红地毯、宫灯与牡丹插花营造氛围,餐桌摆台严格按照国际标准,餐具间距精确到厘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