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狗眼看人低(1 / 1)

加入書籤

“两位师哥,我们是来学习实践的。”

“实践?呵呵,你是在逗我吗?实践不去红案白案,直接来到宫廷菜部?”左边一脸麻子的男子说道。

“是李阁老让我们来的。”苏风如是说道。

“李阁老?人家行政总厨会管你一个小蛤喇,趁早上一撇子带着去吧。”麻子脸还在准备输出,右边的马脸模样的厨师却拦了下来,说道:“师兄,这两天听说了么,不是说来了个实习生,麻将烧饼和全家福把店内营业额翻了好几番。莫不是面前这两位?”

苏风正欲谦虚,就会听到麻子脸搁那阴阳怪气:“哎呦,我也听说了,但怎么听说是柯小姐的好友呢,跟这俩货也不挨边啊。”

肖启东实在是忍不住了:“一口一个货,充什么大尾巴狼呢,爷祖先在京城当大内侍卫的时候,你祖先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旯窝里面瞎蹦跶呢。”

“你特么的再说一遍试试?”

“嘿,第一次见这么喜欢听的嘞。你可听好了,我可是······”

“我干你大···”

眼见双方都要打了起来,苏风和马脸都劝住了两人。

苏风劝道:“启东啊,你说你一个文明人,跟个京巴费什么话呢?剥了皮剔不出来二两肉的家伙,跟他们废什么话啊。”

麻子脸:“???”

正想火力全开,就听到后面的一句老者的话:“咋咋呼呼的,成何体统?”

李阁老唬着个脸,直接就站在厅堂里面。

看门的两位厨师直接就是吓得不轻,赶紧躬下身子,不敢声张。

“这么多年了,还是改不掉飞扬跋扈的毛病,人家有本事的,一来就把你们给换了,哼。”

“你们两个,跟我来吧。”李阁老对苏风肖启东倒是挺和颜悦色的。

肖启东吐了吐舌头,赶紧跟了进来。

都都看不见人影的时候,两个人才敢抬起头来。

“师兄,我就说了吧,差不多就是他们两个,没得跑。”

“哼,真以为会做那么两个菜就可以飘起来了,咱们也没说有这么的跩,哼。”

且不管门口两个人什么反应,苏风两个人径直就去了。

宫廷菜部分为单独两层,下面主要是加工细分和各类初级加工,上面是烹饪。

每层六百多平,极为庞大。近百的灶台直接就放在了上面,可谓是琳琅满目了。

现在才九点钟,下面的食材加工部已经热闹了起来,不过上面还没什么人。

李阁老介绍,现在宫廷菜部的会在十点上班。如果不是特别忙的时候,会在十一点上班。

有本事的厨师,就是这么豪横。

宫廷菜,还是讲究有一丝皇家威严的,所以这边等级也是森严,看到了掌灶的大厨,那就得是地位高的了。

如果是李阁老这样的,那是整个宫廷菜系地位最高的。

所以,所过之处,留守的厨师,无不对着李阁老谦卑鞠躬。

甚至连苏风和肖启东都跟着狐假虎威了一把。

简直是太刺激了。

李阁老把他们领到了一个空着的灶台前。

“行了,就这吧,如果说你的麻将烧饼和全家福都做的这么好的话,那么宫廷菜,你绝对会做的八九不离十了。”

清朝建国之初,还留有满洲族遗风,对饮食不太考究。到乾隆时代,逐渐考究起来。

其一是山东烹调。BJ烹调原本是没有特色的。明朝迁都北京的时候,宫廷厨师大部分是山东人,所以山东烹调遍及宫廷与民间。清朝统治中国后,原封不动地承袭了明朝宫廷的饮食习制。

其二是满族固有的烹调。满族起源于久远的游牧生活,牛,羊、鸡等兽肉是其日常饮食的原料。清朝成为中国的当权者以后,富廷厨师对其饮食加以改良,从而推出一种独特的美味并留到现在。今日BJ著名的羊肉菜就是这样传下来的。

其三是苏杭烹调。乾隆帝前后六两次巡视江南,每次都行幸苏、杭二州。当时的苏、杭,非常繁华,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著称于世,地方民众以盛大的仪式欢迎皇帝的驾临。

乾隆帝特别嗜好苏杭烹调,命人编制了膳底档。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在巡幸东北地区时,还命苏州厨师张东官作为御膳房厨师随行。

清朝的官廷烹调,就是以这三种烹调为基础构成的。其与民间烹调的不同点是,民间烹调以味为主,对于调料和材料的配合不十分讲究。

宫廷烹调则非常注意这一点。凡是皇帝吃过的菜点,必须将调料和主料等详细地记入膳底档。皇帝无论什么时候吃,呈上的菜点也不许走味,这是宫廷饮食制作的则例。例如道光时,道光帝想吃乾隆时代的菜,御厨师马上就给做出来了,而且味和乾隆时代的一样,完全是乾隆御膳特色。

现在再说说宫廷膳房的组织情况。

主理清朝皇帝事务的最高机关是内务府,膳房归内务府所管。膳房下设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和饭局等五局,分担下列内容:

一、荤局:主要负责烹调肉类、鱼类和海鲜等。

二、素局:主理蔬菜等的烹调。

三、挂炉局:主理烧烤类菜的烹调。

四、点心局:主要负责制作包子、饺子、烧饼等和宫廷独特的点心。

五、饭局:制作粥、饭等。

各局分为二班,每班设主任一名,厨师六名,主理实际烹调工作。各局还设内监七名,负责日常的监视护卫工作,另外还有各五名官员负责供给御膳资料。

有了这么复杂的运营机制,所以整个御膳房才能够运营起来。

——————————

真心推荐热爱美食的各位读者,看看《食在宫廷》这本书,这是溥杰的媳妇写的,知道一些历史的人可能会了解。这几位才是真的熟悉了清廷美食了。里面记载的非常详细,堪称清朝宫廷菜的百科全书。

午阳在查阅这些资料的时候,被书中的规模所震撼,真可谓是钟鸣鼎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